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sdxq.cn/index.asp) -- 【戏迷闲谈】 (http://bbs.sdxq.cn/list.asp?boardid=24) ---- 为上党戏挑刺 33 《小二黑结婚》 襄垣秧歌 (http://bbs.sdxq.cn/dispbbs.asp?boardid=24&id=10188) |
-- 作者:老申 -- 发布时间:2014/4/8 10:24:14 -- 为上党戏挑刺 33 《小二黑结婚》 襄垣秧歌 《小二黑结婚》襄垣秧歌 很高兴能够看到襄垣秧歌。那调子还是我小时候记下的那些调子,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演员们的表演也很好,尤其是他们完全用当地方言说唱,那地方味真是太足了! 我这样说是因为我熟悉襄垣话,上初中时,一位同学是襄垣人。同学是女生,大我两岁,父母是平顺县机关的干部,但我们相处得很好。同学为人随和,没有干部子女的傲慢。她尤其是容貌出众,明眸皓齿,脸上常带着微笑,虽也只是刚到及笄之年,但已出落得如花似玉。只是她学习成绩一般,高中未考取,在县城工作了。她丈夫也是襄垣人,县里的干部。听说他后来当过某县县长,最后的职务是长治市煤气公司总经理。可惜我同学在50多岁时,因车祸丧生。同学们闻听后,都为她伤心。现在正好在清明期间,特别写这几句,作为对同学的悼念! 回到正题。前几天偶然看到武安落子的一出《彩楼记》,他们也完全是用方言演唱。当时我还想,可能在上党地区再也看不到地道的“上党戏”了,因为剧团基本上都在演京式上党戏。不想偶然一搜,找到了襄垣秧歌,小时候对秧歌的记忆全部展现了出来! 其实,我们那里与秧歌戏是有较深的缘分。听父辈们说,他们年轻的时候就唱过秧歌。后来,我二爸跟八路军走了,没了唱旦角的,就停了几年,一直到卫廷谨(曾任高平县委书记)凭记忆在外村学来一本落子戏,又开始唱落子戏了。我们村虽然不大,七十年前也就不到五十户,但演社戏,“闹故事”的传统一直继续了很多年。一里路之隔的邻村也唱秧歌戏,但不知道当地的秧歌是襄垣秧歌、壶关秧歌,还是武乡秧歌。或许,上党地区秧歌的基本调子都差不多,也未可知,反正听起来很好听,节奏性强,容易记住,村子里不分男女老少,许多人都会哼唱。 现在说《小二黑结婚》。大家都知道,这戏是根据赵树理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有一个歌舞剧,其中有一首歌“清凌凌的水来,蓝格莹莹的天,小芹我洗衣衫来到了河边......。”这个戏里没有这台词,也没有这场景,剧本或许是他们自己编的。 因为有蓝本,剧情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只是其中有小二黑去前线打仗,写信的事,不知道当时战乱之中,还有没有这种邮递服务。还有句台词值得商量: “小芹结婚了,两厢情愿......” —— 但时,在说这句台词的当时,他们并没有结婚。“了” 在这里是应该是表明动作已完成。如果按照英文语法,它是“完成时态” —— 在咱们汉语里没有这种表述。或许改为“小芹要结婚,两厢情愿......”好些? 下面再看看文字: 因为是用地方话说唱,比如类似“黑Hei”读Ha,“拙Zhuo” 读Jue,应当说是没有问题的。 其它: 门撘搭开花扑来来 —— 方言。好像可以用“摆来来” —— 摇晃,外地人更容易明白。 专吃人家一顿饭 —— 似应“赚吃”。 伢早跑没影了 —— 这里方言读“Nia”,应该是“他或她”第三人称。 战战赫赫 —— 应是“战战兢兢”。打字输入有误。 女怕计都,男怕罗猴 —— 应是“女怕计都,男怕罗睺”。典故: 罗睺是印度占星术名词。印度天文学把黄道和白道的降交点叫做罗睺(rāhu)﹑升交点叫做计都(k?tu)。同日﹑月和水﹑火﹑木﹑金﹑土五星合称九曜。因日月蚀现象发生在黄白二道的交点附近﹐故又把罗睺当作食(蚀)神 。印度占星术认为罗睺有关人间祸福吉凶。 提防 —— 应读“Di 防”。 恩 —— 象声词,应读“嗯”。 扭南撂北 —— 演员好像读“Wai”,或者可能是“歪”? 有一处将村长写成”处长”了。 溜出去避避风头倒了皂 ——“倒皂”是什么意思? 其它就是“的、得、地” 的用法。不够准确。 伴奏也不错。只是记忆中,秧歌中的“小鍹(Xuan 借音)子 —— 一种用手指挑着,木板打击的才小锣”用得比较多,过门常常用"呔 呔"等打击音就行了。在这里好像不是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