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sdxq.cn/index.asp) -- 【戏迷闲谈】 (http://bbs.sdxq.cn/list.asp?boardid=24) ---- [转帖]上党梆子现代戏《江姐》观后 (http://bbs.sdxq.cn/dispbbs.asp?boardid=24&id=10885) |
-- 作者:晋安 -- 发布时间:2014/7/13 12:06:37 -- [转帖]上党梆子现代戏《江姐》观后 一部高水准的上党梆子戏 剧情简介 作为纪念建党93周年的优秀剧目,由陈秀英、杨建平策划,李潞刚剧本整理,曹运福导演,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长治文化艺术学校和市豫剧团联袂演出的上党梆子现代戏《江姐》受到长治市民的空前欢迎。今年1月14~17日先期亮相潞安剧院,场场座无虚席。7月2~4日晚上再次上演,仍然一票难求。本人有幸得到朋友赞助一票,观后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无论是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上党梆子现代戏《江姐》都是长治近年来少见的精品。最近,晋城的朋友也频频来电询问《江姐》何时去晋城演出。一部高水准的上党梆子戏,让断裂的太行山再一次沸腾。 定力十足 宋丽丽再现演艺功底 上党梆子现代戏《江姐》的主角宋丽丽是长治文化艺术学校的讲师。之前,我没有现场看过她的演出,只是在网上看视频时知道她饰演过《窦娥冤》里的主角窦娥。 巧的是,演出当晚我去得早,在剧场门口就见到她。那天她来得也早,自驾车一点刹车就停在我面前,推门下车时,稳稳地捋捋头发,稳稳地走,我看到化着淡妆的她。 此前看视频上的《窦娥冤》,觉得用上党梆子演绎窦娥这一典型悲剧人物似乎与河北梆子异曲同工。看后我感到,饰演窦娥的青年演员宋丽丽选对了。她具备比较相应的客观条件:身材高挑、扮相俊美、嗓音甜润、音色清纯。再通过她在剧中那优美的身段、台步、水袖等戏曲技巧的运用,一个善良无辜、冤大屈深、不甘屈服、感天动地的苦女子窦娥的形象,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这次饰演江姐,是她演艺功底的再次展现。 江姐这个角色不好把握。在戏里,江姐感情丰富而复杂。她有丈夫,但丈夫牺牲了;她有儿子,但又不能和儿子在一起;在狱中她明明知道新中国已经诞生,而自己却又看不到。即将牺牲,她还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绣着红旗,迎接新中国的成立。 好在是宋丽丽在演。整部戏里,她表现得寂处闻声,定力十足。全场下来,我才知道什么是规范的演员,什么是规范的演出。 从剧情上讲,宋丽丽饰演的江姐情绪起伏是很大的。但从始至终,她肩稳手稳身段稳,走步端庄大气,唱腔抑扬顿挫,声音由弱渐强,表现出驾驭整个剧场的定力。较之以前我看到的许多遇到情绪跌宕的剧情便浑身上下抖个不停的“梅花奖”得主,我更喜欢宋丽丽这种定力十足的风格。 这年头电视电影、网络微信充斥耳目,要赢得观众,一定要有相当的定力。没有定力,必定是心随境转,堕落在名闻利养里。 除宋丽丽外,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李翠玲饰演的双枪老太婆,王树红饰演的甫志高,安莉莉饰演的杨二嫂,李云忠饰演的兰洪顺,郝伏民饰演的魏吉伯,郭海华饰演的孙明霞,温洪涛饰演的乡丁,李双双饰演的警察局局长,陈长来饰演的将对章,程科饰演的唐贵山,吴冰饰演的报童,田长春饰演的华为,尹成良饰演的小贩,田云姬饰演的小华等都惟妙惟肖,恰到好处。特别是张保平饰演的彭松涛正气凛然,威武不屈;董朝前饰演的沈养斋阴险深沉、城府十足,使人闻其声就毛发悚然。如此娴熟的演技,与央视电视剧里的角色相比也不逊色多少。 不断创新 长治艺校每年给人惊喜 长治艺校的前身是“晋东南地方戏曲学校”,始建于1957年,1981年更名为“晋东南地区戏曲学校”。1985年7月市管县后,再次更名为“长治文化艺术学校”。该校内设11个科室,有教职工100多人。50多年来,经过几代教职工的辛勤耕耘,从一个单纯的戏曲专业学校,发展成为一所设有戏曲表演、戏曲音乐、美术、舞蹈、音乐、杂技、群众文化等十多个专业的综合性艺术中专学校。 近年来,长治文化艺术学校坚持“二为”方向,对艺术教育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艺术教育体系,继承并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整理编写了各门各类专业教材,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起一支富有开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教师队伍,这支强大的队伍中有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生、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生、留俄音乐研究生、天津音乐学院毕业生和太原师范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学校有专职教师85人,其中具有高级、中级职称的教师50余人,他们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为长治的艺术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突出贡献。 长治艺校建校至今共培养出毕业生3000余名,他们步入社会后很多人成为各级文化团体、机关、学校、企业的文艺骨干:戏曲专业毕业生吴国华、张保平、葛水平、郭孝明、刘建斌、霍霍、付永亮、崔嫦娟、宋丽丽、索伟琴等多次获得全国戏曲“梅花奖”和“文华奖”、“鲁迅文学奖”、“全国曲艺牡丹奖”、“杏花奖”。舞蹈专业毕业生郭爱萍考入北京舞蹈学院深造,之后留学英国伦敦大学,现为旅英国际制作级大型音乐剧制作人。声乐专业毕业生梁晓敏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取得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新加坡。钢琴专业毕业生尚艳考入首都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现任教于长治学院。美术专业毕业生张铁考入山西师大获得硕士学位,现任教于长治十中。音乐专业毕业生郭威现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音乐学博士。 在历届山西省艺术院校戏曲会演、音乐舞蹈教学成果大检查及美术作品展览中,长治文化艺术学校多次名列全省前茅,并先后为北京舞蹈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山西大学等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的艺术人才,在省内同类艺术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学校还被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被省政府授予“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真可谓硕果累累,桃李满园,人才济济,群星璀璨。 不断创新的长治艺校每年给长治人民一个惊喜。今年,该校与市豫剧团联合排演的上党梆子现代戏《江姐》,大手笔制作,大场面展示,演职人员达160人,仅乐队和伴唱就有120多人。为了更好地表现那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盛赞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奉献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英雄们,该剧的乐队首次引入圆号、小号等西洋乐器,与各种传统民乐构成了混合乐队,伴奏效果恢弘大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音乐创作中,音乐设计杨建平,音乐指导侯法明、牛志忠、成志勤等大家将多种音乐元素与戏曲形式如重唱、合唱有机结合,使剧中女主角江姐的形象建立在中国民歌和戏曲音乐素材的基础之上。特别是主旋律《红梅赞》贯穿始终,令人拍手叫好。 《红梅赞》作为贯穿全剧的主题曲,也是江姐英雄形象的象征。这个主题曲不仅贯穿在整部戏的开端、高潮、尾声,还根据剧情的展开作了相应的变化。歌曲分为两段,音调高昂、刚劲有力、情绪激动、形象挺拔,装饰音的运用特别是拖腔采用民乐的一些手法,使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江姐赴刑场前,主创者特别加入《红梅赞》的二胡独奏,再次让观众回想起前面的一幕一幕……这些场景将观众内心最脆弱的那根神经激活,台前台后、台上台下在此时达到共鸣。 时代呼唤 打造具有长治特色的“样板戏” 越是地方的,才越是世界的。一部作品,有的时候只是当时好,各领风骚三五年就被淘汰了,而《江姐》这部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经过长治艺校的精心打磨,一亮相就惊艳上党,其中的启示是深刻的。 也许有人会说,今天已经不是那个战争年代了,也不是那个革命年代了,已经不需要“样板戏”,不需要《江姐》了。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 难道帝王将相、甄嬛佳人、韩剧甚至床戏,才是潮流? 始于1966年的样板戏开了戏曲表现程式改革的先河。对传统程式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对现代人物利用程式进行的艺术创造,以及对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的改革,应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改革、戏曲现代化的最高成就。但是,诚如中国几十年的社会政治活动一样,我们在否定某一个人的时候,也往往否定了某一个人的历史功绩,在否定事物的同时,也否定了人的一切。我认为,对样板戏的彻底否定,导致我们进入新时期以来戏曲改革停步不前,甚至倒退,出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严重缺失。 其实,像大寨、大庆、西沟一样,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样板戏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我认为,样板戏的经验一是重视质量,俗话说,十年磨一戏。一个戏磨上十年,不出精品才怪。所谓“萝卜快了不洗泥”,像现在的所谓“艺术家”,浮浮躁躁,或者希望“一脱成名”,终归是弄不出什么好东西的。再一个,就是唱腔、音乐的创新和突破。样板戏把音乐发展了,把曲艺、地方戏,甚至民间的音乐语言吸收进来,这都是老戏所没有的板式,很好听。这里,我还是要提一下宋丽丽的唱腔特点。她在拿捏江姐情绪变化中,声音处理有强有弱,以弱推强,以强衬弱。唱腔由慢渐快,由弱到强,犹如小溪汇成滔滔江河,又似滔滔黄河水一浪高过一浪,令人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整个唱段无论速度怎么变化,唱词如何改变,她稳稳拿住,力求每一个字都落在气上,从而使整个唱段有松有紧,收放自如。这等把握,再加感悟,久久为功,是会形成一种流派,抑或是“宋派”的。 所以,从事演艺的朋友,不要眼高手低,一定要尊重艺术家们在不同时代不同的政治气候下的艺术实践,不要因为上面否定某一运动,就盲目跟风,一笔抹杀具体剧目在艺术上的成就。 当然,眼下优秀的剧目不仅仅只是《江姐》,断断续续还会有一些好作品问世。但像《江姐》这样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可以打出去的并没有多少。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从《江姐》剧目上去继承、去挖掘很多当今艺术精品需要的东西,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如何解决世界化与本土化结合的问题。艺术要走向世界,光演人家的经典是不行的,怎样与本土化结合,样板戏《江姐》是个经典范例。 样板戏好是好,但是我们不能总沉溺于老的样板戏之中,需要打造新时代的“样板戏”。每个民族都需要“样板戏”,欧美列强天天都在演自己的样板戏,没听说过观众有什么讨厌和媒体有什么批判。所以今天,迫切需要打造具有长治元素的新世纪的经典。 |
-- 作者:月亮代表 -- 发布时间:2014/7/13 14:39:43 -- 现在不唱谁来唱,现在不转谁来转,一部描写战争年代的样板戏江姐,张会长把剧中的扮演者宋丽丽的唱腔,精神和形象描述的很好,脱出江姐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共产主义精神,比如,声音从强到弱,犹如小溪汇成涛涛江河,描述了江姐大气,力求每个字都在气上,有松有紧,收放自如,这表示江姐不怕死的精神,评的好,也感谢长治艺校宋丽丽的精彩表演。 |
-- 作者:清风荷 -- 发布时间:2014/7/14 8:39:09 -- 戴玉刚是长治日报社总编,前潞城市教育局局长,我们老乡 |
-- 作者:青竹子 -- 发布时间:2014/7/14 10:31:18 -- 文好,赞一个。 [此贴子已经被晋安于2014-7-14 10:49:48编辑过]
|
-- 作者:月下独酌 -- 发布时间:2014/7/16 21:38:39 -- 以下是引用清风荷在2014-7-14 8:39:09的发言:
戴玉刚是长治日报社总编,前潞城市教育局局长,我们老乡 呵呵,希望更多文化人来关注上党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