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sdxq.cn/index.asp) -- 【戏迷闲谈】 (http://bbs.sdxq.cn/list.asp?boardid=24) ---- 上党戏的改革与创新杂感 (http://bbs.sdxq.cn/dispbbs.asp?boardid=24&id=11413) |
-- 作者:梆子王 -- 发布时间:2014/9/16 11:57:57 -- 上党戏的改革与创新杂感 今天在论坛里看了很多帖子,有许多关于上党戏改革和创新的帖子,看得很是激动,有这么多热心的观众关注上党戏,很不容易。我也憋不住了,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唯物论哲学的基本观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上党戏作为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她也必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上党宫调到上党梆子,以前没有上党梆子之前是什么呢?民间小调?昆曲?上党梆子也不是凭空就产生了的。但是不管他如何产生,自他产生之日起,他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肯定无疑的。从晋城传到长治,再传到山东、河北,所以形成了潞府派和州底派,产生了西调和枣梆,随着时代的发展,潞府派又先后形成了乐意班和三义班两种截然不同的派别。我们再来听听录音,上党戏曲网上就有,从段二淼到郭金顺,我肯定愿意听郭,出现了郝同生,我肯定更愿意听郝,现在肯定最愿意听张保平、郭孝明。最近央视刚播出了邓小平电视剧,里边提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打破条条框框,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果邓小平还是坚持两个凡是,那么也许我们现在也还是天天在演样板戏。所以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上党戏是在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可以是跃进式的,也可以是盘旋式的,更多的时候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中,其实他已经在变化了,对这种细微的变化,我们甚至感觉不到,因为这是与时代同步的发展,是我们可以接受的,是自然的,就像生孩子,顺产。但是如果是跃进式的,如创编了一本新戏,唱腔有了大的变革,如杀妻,这就像生孩子时剖宫,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这个痛苦过后是华丽丽的蜕变。我刚听杀妻的时候,也觉得别扭,但当你真正理解了她的时候,(注意,并不是听习惯了,是理解)你就会喜欢他。同时我们还要想这么一个问题,也许杀妻的改革腔刚出来的时候我们上党戏迷接受不了,但是拿到太原去展演,太原的观众和专家却能接受的了,而且还觉得很好,你说他好不好?答案是肯定的,肯定是好的! 那么现在问题就很明了了,戏曲该不该改?上党戏该不该变?出于个人喜好,不希望她变,但是基于剧种的发展,和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她必须得变!而且要大胆的、华丽丽地变。我们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变,而不能阻挡变;主动变,而不能被动变;中肯的评价变,不能一味抨击变。一个改革戏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成功。一种是真正的成功,那么他会成为新的经典。如果改革失败,我觉得也是成功,起码他大胆地尝试了,她改革的初衷也是为了成功,也许是水平有限,也许是其他原因,我们可以完全否定它,但是请不要恶意抨击他!起码他告诉我们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声光电技术越来越发达。戏曲舞台就是要为大家展示美,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些声光电技术,那对戏曲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大家想想,100年前我们再古戏台上演出时,庙里山门上的舞台才多大啊?那时候有背景么?那时候得点蜡烛吧?再往后发展就有了妆檐台子,有了村里盖的豪华的大舞台,有了专门的剧院,演出开始挂幕布,我记得小时候看戏,那时候一到武打戏的时候,基本都是挂块白布,现在呢?现在见过哪个剧团挂白布么?应该是没有了。以前字母是幻灯片,再早以前估计没有字幕这么一说,现在字幕成了荧光屏;以前灯光都是挂在舞台前边正中央,现在呢?都在两边搭上了脚手架,所以用上电子屏幕也就不足为怪!不仅用电子屏,也许以后还会用超级电视屏幕,更清晰,更牛逼,我盼望着那一天的早日到来。但是用上电子屏幕后,有个问题,就是这个东西刚开始用,剧团在试用得不是很好,如一些图片的设计没有跟上,和剧情不匹配,还有一些功能,如动画、蒙太奇效果等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总而言之,这是个好东西,用好就是个好东西,这对我们的舞美设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背景都是手绘,现在数码相机拍照技术很方便,这次长治神话戏展演中,豫剧团的背景就用上了太行山和屯留老爷山的实景背景,应该是喷绘,不是手绘,很逼真,这就用的很好。 在网上也看了陈团长的帖子,我也不知道事情原委,但是陈团长的秦香莲我是看过的,就是今年在长治市紫坊村看的,我个人觉得那是相当精彩,论表演,论唱腔都很到位,尽管饰演韩琦的演员有些不给力,但就事论事,陈团长的演出无可挑剔,甚至有超越前辈的势头,我是看得非常感动,如果非要说陈团长唱的是歌剧,那么我只能无语了,石化了,我勒个去啊,我真是感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淫才到处有,今年特别多。陈团长还是有实力的,要不也不可能这么年轻就得梅花奖,大家评论是评论,但不要妄自猜测,主观臆断,非要和前人去对比,有可比性么?这就好比你非要拿李胜素和梅兰芳比,到底谁唱的好?关公战秦琼,白费口舌。说到了陈团长,我还要多说几句。陈团长执掌晋城团后,晋城团涌起了一股勃勃的生气,一大批优秀的年轻演员立马凸显了出来,他们登台机会更多了,成了剧团的顶梁柱,齐头并进,遍地开花,自下而上涌动着一股生气和希望。我看着就是个好事,希望陈团长在今后还要加强剧团人才的培养,给年轻人创造更多发展平台和机会。陈团长刚接掌晋城团的时候,流言四起,说晋城团要黄,我看现在晋城团搞的挺好的嘛!一个剧团的实力和发展是不会依赖于一两个主要演员,尤其是有实力的大剧团,人才济济,藏龙卧虎,一浪推一浪,否则不仅晋城剧团要黄,要按照这种理论,梅兰芳死了,京剧岂不是就要灭亡啊? 关于歌剧的问题,程砚秋大师就是借鉴了歌剧美声唱法创立了程派,艺术都是相通的,要敞开胸怀,不断吸取别的艺术形式的长处才能是我们的上党戏更加丰满,走得更远,否则就只能画地为牢,坐以待毙。有的戏里会偶尔穿插几句上党鼓书,有的则会插上几句钉缸调,张爱珍老师的一个唱段中不是有“世上只有妈妈好”么?没有什么不可以! 我以前很狭隘,只听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对其他剧种恨之入骨,烦得要命,但是后来,我基本什么剧种都能接受,一个剧种更是这样,如果对什么都排斥,那就只有灭亡了。我们天天在担心戏曲的前途和未来,却又抵制上党戏的改革和转型,这不是很矛盾么?就像一个人爱自己的老婆,却不让她打扮得漂亮漂亮的,每天只说,老婆你真漂亮,老婆我爱你,你的老婆到底漂亮不漂亮,你必须把她打扮漂亮了,让别人看看,大家都说漂亮那才漂亮,你自己说漂亮那就成了自卖自夸,你的老婆也就会觉得自己果真是漂亮,所以也就不打扮了,不收拾了,即使原来是漂亮的,最终也会被你弄得不漂亮了。再者,一个人年轻时候漂亮,可以不用化妆品,但是随着年纪的增加,你也许就需要扑点粉,做个面膜,保持保持体形,女明星都是这样,保养的越好,艺术生命就会越长,身价就会越高,你总不能永远都20岁吧?一个剧种不也这样么?铁杆戏迷想听地道的上党戏,大板、四六、霸王鞭,就这几个调调,听上一辈子也不腻,可别人呢?年轻人在台子底下待了5分钟,台上一直是大板,唱个没完,左右一个调,一直重复,你怎么去吸引别人? 开头的时候说了唯物论,还以唯物论结尾吧。唯物论还告诉我们,一个事物总要经过发生、发展、高潮、灭亡的过程,就像植物春日生发,夏日开花,秋日结果,冬日败落一样,上党戏也逃不出这个规律,所以不必担心,也不必悲观失望,我们的改革就是在找出路,为上党戏延续生命,让她更加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让上党戏的花期更长一些,结的果实也更加丰硕一些。即使到了冬天,万木凋落,枯枝烂叶来年也会化作春泥,滋润新的生命,说白了如果将来上党戏消亡了,她并不会终结,而是以另外一种形式重生,投入到下一个轮回当中! 说了这么多,难免心情鸡冻,如有冒犯之处,或是哪位看官看了觉得不舒服,先给打您鞠上一躬,欢迎大家拍砖! 最后,要说一句,今天主要想表达的就是一句话,总之,上党戏,我爱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9-16 12:04:32编辑过]
|
-- 作者:戏中乐 -- 发布时间:2014/9/16 16:03:35 -- 评的不错,说的有道理。不发展怎么赢的年轻人的喜爱。 |
-- 作者:吴志强 -- 发布时间:2014/9/16 16:07:53 -- 不看内容,仅看篇幅就知道是一位铁杆上党迷了。看过内容,才知道还是一位颇具哲学头脑的的戏迷。赞同作者观点。 |
-- 作者:月亮代表 -- 发布时间:2014/9/16 16:51:39 -- 说的对,戏曲创新,顺应时代,赞,赞,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9-17 9:47:13编辑过]
|
-- 作者:垂棘山 -- 发布时间:2014/9/16 22:27:53 -- 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戏曲的改革也一样,受到戏迷的特别关注。不知道官方做过调查没有,赞成和否定改革腔的各占多少?什么原因?其实改革的成功与否就在于老百姓是否能认同,能接受,我们的戏曲文化应该是大众文化,应该是为基层服务,为老百姓服务的! 再看现在排的新戏,投资不少,花里胡哨,心思都用在LED,舞美,灯光,道具,造型上了,要与话剧歌剧比赛。当然这正如有的戏迷说的是大势所趋,真的是这样吗?这样我们就能走出山西,让全国观众接受我们吗?专家就能肯定我们?难道我们的地方特色就这样被所谓的大势所趋代替? |
-- 作者:狼爱上羊 -- 发布时间:2014/9/17 10:00:21 -- 本人没什么文化 说不出什么之乎者也 讲不出什么一二三四 不过 看了楼主的文章 觉得说的非常好 赞了 |
-- 作者:狼爱上羊 -- 发布时间:2014/9/17 10:01:31 -- 本人也不喜欢LED ,但是我问过一些老百姓 人家感觉好, 老百姓买账啊 |
-- 作者:梆子王 -- 发布时间:2014/9/17 10:17:02 -- 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实践可以检验一切,《初定中原》是精品吧?灯光、音效、作曲都很一流,为什么要拍成电视剧?就是为了适应当下媒体的迅速发展,加快戏曲的传播速度,拓宽传播渠道。这就是上党戏为适应时代发展而取得的巨大进步。我们的戏曲必须多样化发展,既要符合大众的要求,也要符合专家的要求,既要能下乡演出,也要能登上大雅之堂,进京演出就是需要包装,这是不可否认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大众的艺术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以前晋城剧团在长治南大院演出的《赵树理》的时候,老戏迷觉得不过瘾,唱腔不过瘾,但是我拉了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去看,他就觉得非常好,他说没想到上党戏这么好,剧情、唱腔、灯光、舞美都特别好。而晋城团也很聪明,去农村就不会演出赵树理,但是,如果在市里就可以演出,因为市里的观众能够接受这种戏,而且乐意欣赏这种戏 |
-- 作者:月亮代表 -- 发布时间:2014/9/17 10:24:09 -- 改革怎样改,创新怎样创,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总停留在那个年代,具体灯光,导具,造型,不要用的把人都吃了,什么也看不清。我看长邦和长治市豫剧团、灯光运用的不错,清漆,逼真,灯景、迷人、灯光运用的非常好。适合年轻和中老年人看戏、顺应时代潮流。 |
-- 作者:月亮代表 -- 发布时间:2014/9/17 10:25:02 -- 改革怎样改,创新怎样创,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总停留在那个年代,具体灯光,导具,造型,不要用的把人都吃掉了,什么也看不清。我看长邦和长治市豫剧团、灯光运用的不错,清漆,逼真,演员和灯景衬拓的秀丽迷人、灯光设计运用的非常到位。适合年轻和中老年人看戏、顺应时代潮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9-17 17:49:3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