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sdxq.cn/index.asp)
--  【戏迷闲谈】  (http://bbs.sdxq.cn/list.asp?boardid=24)
----  (转帖)一部对观众起到启迪、教育和警示作用的作品。  (http://bbs.sdxq.cn/dispbbs.asp?boardid=24&id=12004)

--  作者:大戏高腔
--  发布时间:2014/12/12 12:49:10
--  (转帖)一部对观众起到启迪、教育和警示作用的作品。

(转帖)一部对观众起到启迪、教育和警示作用的作品。

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141212/index.htm?page=/page_1/201412/t20141212_277794.htm&pagenum=1


--  作者:大戏高腔
--  发布时间:2014/12/12 12:50:01
--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直面历史,抒写悲壮抗争精神
栏目:特别报道
作者:本报记者 张婷 发自南京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原创话剧《中山码头》南京首演

直面历史,抒写悲壮抗争精神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话剧《中山码头》剧照,图为虎子跪地向死去的母亲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李晓东    摄

  南京的初冬寒气彻骨,连日阴雨给这份寒冷又添了一丝肃杀。77年前,同样是初冬,曾经发生在这里的那段惨绝人寰的往事,没有人能够忘怀。77年后,将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仪式将让我们永远铭记那段历史,珍惜和平的珍贵。12月8日至12日,作为江苏省委宣传部举办的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中的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之一,由江苏省文联具体负责组织创作的话剧《中山码头》在江苏省文联艺术剧场上演。作品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跌宕起伏的情节凸显悲壮的力量,舞美设计虽简朴却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原貌,加上几位舞台功底深厚的演员大开大阖的演绎,让台下的每一位观众情绪激动。“你们不是南京人,你们不懂……太惨了! ”拄着拐杖赶来看戏的一位老者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激动地说。

    五易其稿,不只是悲,更要有悲壮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话剧《中山码头》正是为此特别策划创作的。“公祭日的设立,对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以及在这场战争中的死难者来说,是最好的纪念,对南京这座城市更有深刻的意义。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章剑华作为《中山码头》的总策划,谈及这部作品的基调,反复强调的是“悲壮”二字。 《中山码头》不仅仅是表现在南京大屠杀的过程中,平民百姓惨痛的经历,其重点更在于反映一种民族自尊心与抗争的精神。

  话剧《中山码头》中的故事发生在1937年南京沦陷前夕。在中山码头做生意的吴有权购得“小火轮”一艘,在儿子虎子的婚礼上送给了儿子和儿媳晓月。可是,日军兵临城下,虎子在保卫光华门的战斗中壮烈牺牲,有孕在身、在伤兵医院当护工的儿媳也惨遭日军杀害。家破人亡的吴有权悲愤异常,与结拜兄弟康爷、孙坊长开着“小火轮”毅然冲向日寇的舰艇。

  今年年初,编剧柯江和康尔在查阅大量资料后,完成了最初的剧本。当时刻画的重点还是落在了屠杀的残忍之上。“那样仅仅是突出了‘悲壮’的‘悲’ ,而没有‘壮’ 。讲到南京大屠杀,观众过去看到的作品大都是悲伤、压抑的基调,但经过反复讨论,我们认为静静地记录那段悲惨的历史远远不够,还要用强劲有力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去书写民众的反抗,从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唤起每个人心中的共鸣。为此,我们五易其稿,为的就是一点点将它打磨得既震撼,又经得起推敲、让人信服。 ”章剑华介绍说,他们在排练中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对作品的情节设置、形象塑造、人物语言和舞美设计等各个方面进行把关,“因为它不是一部娱乐化的作品,而是一部对观众起到启迪、教育和警示作用的作品。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话剧《中山码头》剧照,图为孙坊长抱起被日军屠杀的晓月,仰天长啸,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    李晓东    摄

  江苏原创,凸显南京味道

  话剧《中山码头》的创作团队云集了一大批江苏艺术家,其中既有71岁高龄的导演韩毅君,也有十几年未登话剧舞台的演员蔡伟、铁金良、郝光等人。“原本我还有其他的作品要排,但一拿到这个剧本,我二话不说就调整了安排,全力以赴投入排练。为什么?因为我就是南京人! ”演出之前,还在与演员们反复对细节进行调整的韩毅君告诉记者,这部作品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真实。

  “直到现在,我每次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时候,看到那些真实的历史资料,都会被深深震撼。这种真实的力量,同样也是话剧《中山码头》想要传递给观众的。那种悲壮的基调,主要是通过吴有权、康爷和孙坊长三位主人公来表现的。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千千万万在南京的平民百姓。虽然故事没有具体的人物原型,但剧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是有出处的。应该说,是无数饱受战争之害的百姓故事凝聚在他们三个典型人物的身上。 ”韩毅君说。

  同样身为南京人的铁金良则对“跑反”这个剧中反复出现的词汇印象尤为深刻。“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懂‘跑反’是什么意思了,它指的是为了躲避战乱,从家乡逃往别处。我的奶奶就经历过跑反,她说,当时的女人都穿上男人的衣服,脸上抹满了灰;也根本不知道要逃到哪里去,就沿着铁路线一直跑,没有吃的,身上就是有金条也换不到食物。从我很小的时候起,就常常听到家里的长辈讲起这些故事,现在我也有责任,用我的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历史的真相。 ”

  为了凸显作品的“南京味道” ,创作过程中,编剧与方言专家专门整理出了200多句南京白话。“活丑”“多大事啊”等南京话夹杂在台词中,让表演更显生动,而马祥兴、中央饭店、绿柳居这些极富历史气息的南京地名,也使得作品更接地气。

  面对面交流,震撼直抵人心

  对于这样一个基调沉重的作品,创作者并没有让它从头至尾都是悲悲戚戚的。“鲁迅先生曾经讲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要有大悲大喜的互相衬托,才能让作品更有力量。因此,话剧《中山码头》第一幕凸显的就是喜庆:吴有权的儿子虎子与康爷的女儿晓月这一对有情人成婚,那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与后面的悲形成了一种极大的反差。 ”韩毅君说。

  随着剧情的推进,儿子战死沙场,儿媳、孙子惨死于日本人的刺刀之下,吴有权失去了一切。那种惨烈景象将剧情一步步推向高潮,最后吴有权与康爷、孙坊长三个拜把子兄弟决意以死抗争。在韩毅君看来,话剧虽然受空间限制,但它最大的优势,在于面对面与观众进行交流,这种观演关系决定了观众可以最直接地去体味那种震撼,能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饰演吴有权的蔡伟向记者说起面对儿子的死那场戏时的处理:“这段台词我并没有喊,而是始终压着嗓子,哑然而笑。最有力量的表演,往往是反其道而行之,人在高兴时会流泪,在悲愤到极致的时候会惨笑。为了找准这种状态,我们一直在调整,话剧表演的魅力就在于此。影视是遗憾的艺术,但话剧可以不断微调,仔细观察观众的反映,每次都是一种全新的创作。 ”

  最深的追思与纪念

  话剧《中山码头》的演出,完全采取赠票的形式,对此,章剑华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人民。这次演出,除了组织艺术家来观摩之外,我们还设立了专门的赠票电话。艺术必须走出艺术家的小圈子,面向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

  与当下的很多话剧不同的是, 《中山码头》的演出现场,台下一直十分安静,观众沉浸在剧中人物的命运中难以回神。结尾处,舞台上的每个人手捧一根蜡烛,与观众一道缅怀那些逝去的同胞,气氛凝重。一位曾经在南京上大学,这次特意从上海带着孩子来看这部作品的观众告诉记者:“孩子还小,我起初有些犹豫要不要带他来,害怕他看的时候会闹,没想到他紧紧地攥着我的手,一直很乖。以前看话剧,大多是图个放松,图个乐呵,但这次不同,它是一部没有笑声只有眼泪的话剧,那些蜡烛,代表着每一个人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最深的追思与纪念。 ”

  为配合即将到来的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除推出话剧《中山码头》之外, 12月10日至15日,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联还举办“牢记历史、珍爱和平”——2014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摄影、书法作品展等系列活动。


--  作者:大戏高腔
--  发布时间:2014/12/12 12:51:03
--  
引用: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人民。艺术必须走出艺术家的小圈子,面向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12 12:51:38编辑过]

--  作者:易居者
--  发布时间:2014/12/12 16:56:34
--  
     学习了!谢谢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