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sdxq.cn/index.asp) -- 【戏迷闲谈】 (http://bbs.sdxq.cn/list.asp?boardid=24) ---- [原创]驳上党梆子的消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http://bbs.sdxq.cn/dispbbs.asp?boardid=24&id=127) |
-- 作者:兴全散人 -- 发布时间:2009/2/23 10:06:47 -- [原创]驳上党梆子的消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未能参加协会的文化沙龙,深感遗憾。通过音频,逐一拜听了专家学者的高见,深表认同。其中,学者南关庄主(听录音记下的,可能有误)的发言,在下实难苟同。协会讨论时,南关庄主的讲话立论不足,结论骇人。 同样是上党梆子的历史证据,我们看到的是她曾经拥有的辉煌和未来发展的兴旺,而庄主的结论却是消亡是历史的必然。不免让人感觉其考虑欠周。更让那些把毕身经历投身梆子戏发展的业内人士感到愤慨,郭孝明老师的愤慨陈词就证明这一点。 诚然,南关庄主说的是一句实话。就像算命先生给人算命说:你这个人一定会死。但这确实也是一句废话,一句不中听不入流的话。一个新生事物有生必有灭,但是谈一个艺术、一种文化,我认为绝对不可能,至少象上党梆子,一百年之后仍然会存在,并且可能会有一个新的辉煌时期。 这个辉煌时期是适应改革大局、适应群众需求、适应演员发展、适应文化繁荣的时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文化复兴之路必是其中一条辉煌大道,文化复兴之路上,梆子戏必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习重温上党梆子的发展历史,就是要寻根溯源、继往开来、面向未来、奋发前行。其实梆子戏的发展史是一部地方文化发展史。纵观戏曲发展,无不是时代呼唤艺术出现,文化人竭力推波助澜,名伶全力推陈出新、乡民大力推广传唱,才形成的文化繁荣、梨园盛世。三者缺一不可。特别是文化人,也可以说是文人、搞戏曲创作的人。 但是现在,搞戏曲创作的人确实少了。原因很简单,在高考大棒的指挥下,学校教育少了传统文化课,少了历史地理文化课,数理化重要,文史哲靠边站,使得现代青年学生总体人文素养低了。而且,新形势下电视、电影、话剧、舞台剧、歌曲、小品、相声等等文化门类多种多样,都比戏曲编剧好干、来钱快、效益好。这样一个最需要继承传统、最需要有文化底气、最需要联想丰富、妙笔生花,最需要音律、诗词、历史、舞美兼备的戏曲编剧就少之又少,难之又难了。这就是戏曲很难推出新作力作,在群众中引起轰动、众口传唱、盛演不衰的主要原因。演员表演、资金等都在其次。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对戏曲的人文关怀,我们呼唤关汉卿,我们呼唤李渔,我们呼唤赵树理(观看现代戏《赵树理》,家乡剧团等赵回家继续编上党梆子时,眼泪止不住盈眶而出)。不过现在,我们的担心已经不必要了。随着民族的复兴,随着文化的繁荣,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一代代新的文化人、“山药蛋”,有历史负重、文彩精华的编剧必会产生,戏曲的春天也必将到来。 在这里我特别想说,张保平老师、郭孝明老师不愧为戏曲科班出身,不愧为梆子戏的台柱子,他们也承载着上党戏的未来,希望他们不光在舞台上留下众多的人物形象、戏曲唱腔;他们也有能力而且肯定能写出、导出适应时代、适应大众的戏曲精品。同时像他们这样的一批演员、专家是我们戏曲发展的希望(还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戏曲新秀)。我期待。 上党梆子新的辉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3 10:09:43编辑过]
|
-- 作者:晋安 -- 发布时间:2009/2/23 10:57:27 -- 南冠庄主,一个局外人士网友,是我们协会特意安排的,意思就是不要光听戏迷和专家的,也要听听不懂戏的来讲讲。南冠所言从某种方面来说也是对专业人士来说起到一种刺激作用! |
-- 作者:兴全散人 -- 发布时间:2009/2/23 11:02:23 -- 呵呵,原来是会长安排的炸弹啊。 |
-- 作者:中年人 -- 发布时间:2009/2/24 3:17:49 -- 虽是会长安排的炸弹,但南冠所言并非危言耸听,说实话,有时看到看戏的观众还没有看说书的观众多,不知原因何在,上党戏曲必须有新的观众,没观众给谁看,就我而言,如不是进入uc(上党戏园)房间,接触了晋城戏迷协会,可能我不会再去看戏了,我孩童时喜欢看戏,也只能看戏,而且还不常看到。 文革时就几本样板戏,反来复去演,最后没观众了,而且观众非常反感,真心盼望喜爱上党戏曲再度辉煌! 究竟上党梆子咋样发展,只有等有贤之士了,但我感觉晋城上党戏曲比长治发展的好,因读书少,寻词找句也说不好心里话,望谅解。 真心盼望上党梆子新的辉煌早日到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4 3:18:39编辑过]
|
-- 作者:兴全散人 -- 发布时间:2009/2/24 9:02:38 -- 非常赞赏“长治中年人”兄的精神,半夜三更在论坛留言,精神可贵啊。
梆子戏有他自身的优点,高亢激昂、婉转动听,自不必说;还有就像我们上党人的人品一样,清高、孤傲,一枝独秀。这一点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人和生于斯长于斯的上党人自然会喜欢。
那流传不广,好多人看不到戏的症结在哪里?无外乎专业剧团不多、名家名演员有限、剧目少,宣传不足。 这里的原因当然很多,其中一条,我觉得好多剧团是“拿着金碗讨饭吃”,守着戏箱子不会搞多种经营,不会或者不愿意为适应群众需求的做一些改变。只想着向上头、向政府要钱,其实群众是喜欢演员的,也是养得起演员的,要是真唱的好,在每个乡村的集市庙会,自然找你剧团去唱,还愁什么台口少,效益低。 可能是剧团人口多,老了的退下去没钱养活,新人进了团后只能低工资不愿来,造成剧团青黄不接,能上台的唱出名堂的就愈来愈少。这里希望剧团改革,不要想着往事业单位靠,就走企业自负盈亏的路,对老同志,这是历史遗留问题,找政府找劳保局解决退休金;对新人、青年人,全部安排社保,到退休时也能减轻剧团负担,轻装上阵;剧团实行岗位、角色、职称等多项工资鼓励措施,吸引演员学新戏、演精品、上水平、成名角,能者上、庸者下,公平公正,搞活剧团。 再有,对于戏曲的普及、戏曲下乡、唱低价戏、戏曲进校园等。这些完全需要政府,也就是文化部门主导,群众呼吁并且参与,剧院、剧团、村镇、学校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受众面广、举措得当、反响良好、提拔新苗、培养观众、扩大宣传的好局面。 |
-- 作者:中年人 -- 发布时间:2009/2/24 11:01:29 -- 平心而论,共同交流,求大同存小异,众人努力,使我们的上党梆子新的辉煌早日到来!!! |
-- 作者:月下独酌 -- 发布时间:2009/2/24 21:13:38 -- mafbin,你好!你对家乡戏的热情让人感动! 看了你的几个帖子,很佩服你的见地! 南冠的发言说是“安插”极不准确,呵呵;应该说是协会特意请南冠来参加讨论的。南冠作为年轻的晋城文化人,近年来,对上党梆子也稍有接触。很想听听他的看法。我们首先应该尊重人家的意见。
我后来仔细看南冠庄主的发言稿了,细想想,他的观点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最起码,他说出了一个事实,现在上党梆子面临危机。 |
-- 作者:月下独酌 -- 发布时间:2009/2/24 21:16:33 -- 对了。我很赞成梆子进校园的想法。 前些天还和老安商量,能否在今年做成一件小事,就是尝试促成一次市团的优秀演员或职业技术学院的小演员和其它学校演员的交流活动。 这个难度很大,但是这是培养观众的一个尝试。 暑期办夏令营也是一个好办法啊! |
-- 作者:晋安 -- 发布时间:2009/2/24 21:51:40 -- 进校园这个事,我们还是找个时间好好在一起策划一下看怎么个运作,我们协会一定会搞成! |
-- 作者:圣人刘 -- 发布时间:2009/2/25 10:46:30 -- 老安,先别激动,进校园的事不是你我的力量能办成的,我们协会的目标是引起领导的重视,没有行政力量参与你没有办法的,戏迷群体的萎缩直接导致了从业人员的萎缩,不管是专家还是从业人员都知道这个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齐心努力,让领导重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