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sdxq.cn/index.asp)
--  【戏迷闲谈】  (http://bbs.sdxq.cn/list.asp?boardid=24)
----  《长平绣娘》,你怎么看?  (http://bbs.sdxq.cn/dispbbs.asp?boardid=24&id=12853)

--  作者:月下独酌
--  发布时间:2015/5/3 10:28:27
--  《长平绣娘》,你怎么看?
   《长平绣娘》在影剧院演了两天,目前还没有在论坛看到一段写观感的文字。本不想把日志里的这段东西发论坛里来,怕引起争论,呵呵。
   不过想了想,即使有争论也很正常,有争论说明大家关心,只要不吵架就好。  
 
    昨天吃过晚饭在群里聊天,经戏迷晋东提醒,才想起影剧院演出《长平绣娘》。犹豫再三,决定进城看戏。虽然泽州路堵车严重,还是在开演之前赶到了剧场。
   《长》剧是杜建萍夺梅花奖的剧目,估计夺奖是八九不离十的事吧?
   据说剧本改编自《绣花女传奇》。剧情蛮感人的,有几处看得人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或许是由于年龄的增长,我的看法逐惭保守起来。伴唱贯穿始终的设计我不太喜欢。(昨晚演出结束之后看见吴院长了,呵呵,很想跟吴老师聊几句,看他老人家很累的样子,打消了念头)从张爱珍老师的演唱会到《长》剧,都是如此。个人看法,作为一种探索是可以的,若是日常演出,伴唱过多,那么多“绣娘”在舞台上进进出出,许多观众或戏迷会不习惯,甚至不买帐。
   音乐唱腔永远是新编剧目演出之后戏迷们议论的焦点。譬如昨天的演出,有些戏迷大呼过瘾,而另一些戏迷又直言是歌剧,失去了上党梆子韵味。个人看法:唱腔设计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变化,总体感觉不错(就唱腔部分来说),但某些地方感觉不舒服,让人有“散”的感觉,怎么说呢,感觉在节奏上与传统唱腔拉开了距离,听起来不过瘾了(戏迷往往就是这样挑剔,看戏的时候,往往是闭着眼睛听戏,时间久了就有了“审美惯性”,就很任性……)。关于唱腔设计,仍旧坚持原先的观点:丝毫不敢改动,会让人有沉闷之感;过于随意的所谓创新,会影响唱腔的韵味。唱腔设计还是稳妥些,要创新,但必须照顾观众的欣赏习惯。就这一点来说,特别赞成梅兰芳先生的观点,即“移步不换形”。
   昨天看戏过程中有一个感觉:演唱中音乐停顿的地方较多。往往在某一瞬间,剧场内除了人声再无其它声音,或者连人声也没有。这种处理,偶尔出现一两次,效果很棒——《两地家书》中运用得可谓恰到好处——但若出现较多,会让观众感觉怪怪的,可能会不符合观众审美习惯。
   个人喜欢
第三场的唱腔,虽然没有特别激烈的地方,没有不断翻起的高音部分,但听起来入耳,有韵味,很美
 
   以上只是粗略看一遍之后的观感,看戏还是得反复品味的,所以若有不当之处,大家批评指正。
   同时希望大家不要有所顾忌,直言自己的看法。可以争论,但不要吵闹。O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4 20:56:50编辑过]

--  作者:冷枫
--  发布时间:2015/5/3 10:33:35
--  

  发两小段演出视频: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Q2ODY0NzQw/v.swf


--  作者:冷枫
--  发布时间:2015/5/3 10:34:16
--  

点击开新窗口欣赏该FLASH动画![全屏欣赏]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TQ2ODYwOTQ0/v.swf


--  作者:冷枫
--  发布时间:2015/5/3 10:54:22
--  
   严重同意月月的观点!呵呵,一看到唱腔设计是吴宝明,就知道是改革腔了。伴唱太多,而且都出现在前台,感觉怪怪的。剧情挺感人,但唱腔就是没有那种让人听了酣畅淋漓的感觉,不是太过瘾!
--  作者:与众百同
--  发布时间:2015/5/3 19:21:21
--  
    一: 体会到了侯老师谈到有“散”的感觉,确实比起传统腔听起来不是太过瘾,不过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夺奖,总之,和侯老师的评论深有同感。
--  作者:爱无悔
--  发布时间:2015/5/3 20:49:00
--  
也许一切的一切都是时代的原因吧!新的时代不是什么都发生了改变么?上党梆子也不例外,总之杜建萍能获奖成扐这不仅仅是她个人的幸事,更是上党梆子的幸事。
--  作者:月下独酌
--  发布时间:2015/5/3 21:10:15
--  
希望杜建萍能夺得梅花奖!
同时,希望其它优秀的上党梆子演员也有机会去冲刺梅花奖!

--  作者:真水无香
--  发布时间:2015/5/4 10:39:17
--  
我们往往混淆了一个概念,就是音乐设计和唱腔设计,近几年上党梆子的几部新戏,唱腔略有回归,这个需要肯定,但音乐还是比较偏离,甚至出现音乐、唱腔两张皮的现象。过去传统戏的音乐比较简单,甚至可以忽略,只以唱腔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为烘托剧情、人物,突出抒情性,新戏要求音乐设计也占有很大比重,所以音乐设计也必须要慎重。个人觉得,在近年几部戏中,《廉吏于成龙》算是比较成功的,不管剧本,还是音乐、唱腔都比较统一,是“一颗菜”,包括《程颢书院》《悟因楼》《山妹子》在音乐、唱腔方面都不太成功,戏迷们争议也比较大。《长平绣娘》以前看过一次,听说去夺梅又作了修改,这次没看,不好评论。不过,本人也不太喜欢太多的伴唱,呵呵!不管怎么说,上党梆子拿梅花奖,我们都要支持,于杜建萍个人、于上党梆子剧种都是促进,山西仅此一家,拿奖应该问题不大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5-4 10:56:03编辑过]

--  作者:月下独酌
--  发布时间:2015/5/4 13:56:38
--  
所以我说专门强调唱腔设计,其实现在的新编戏在音乐设计方面值得探讨的问题更多。
--  作者:精忠报国
--  发布时间:2015/5/4 18:57:15
--  
这部戏个人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首先很感人,不仅仅是剧情感人,唱腔也很感人,这种腔体很适合这样的剧本,至于说很多的合唱,个人认为也挺好的,烘托主人公内心的苦,那种善良淳朴美丽的人物性格,这种苦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