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sdxq.cn/index.asp)
--  【戏迷闲谈】  (http://bbs.sdxq.cn/list.asp?boardid=24)
----  南掩村再看鸣凤团【法门寺】  (http://bbs.sdxq.cn/dispbbs.asp?boardid=24&id=12976)

--  作者:山石
--  发布时间:2015/5/15 19:48:59
--  南掩村再看鸣凤团【法门寺】

       看上党梆子【法门寺】,是从‘专一团’开始,到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然后由上党梆子名家张保平、吴国华带入鸣凤团。前后看了五十多年,起码要有几百场。因为法门寺是‘专一团’的看家戏,因此到哪个台口都要演。久而久之,戏迷们就把法门寺的台词都背得滚瓜烂熟;把那些剧中的人物讲述得活龙活现,把扮演剧中人物的演员崇拜得五体投地。民间经常有一句形容倒了霉的人“看把你弄成郿邬县了,”就出自【法门寺】一剧。可见上党戏曲的魅力所在“喜者更添喜庆,哀者得以宣泄,愚者增添见识,智者豁然启悟。”

       ‘专一团’留下影响最深的是高玉林扮演的宋巧娇、王桂兰扮演的刘媒婆、刘坤为扮演的刘彪,老一辈艺术家讲究的是如何做戏,高玉林在上党地区都知道是个‘活’的宋巧娇,‘活’的秦香莲,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能超出刘坤为的活刘彪。据说刘坤为扮演刘彪每上场时,都要到后台跑几圈,造成气喘吁吁的地皮诬赖样子,让观众感觉很真实。该剧传到晋城市上党梆子团,这一剧目得到了传承与发展,从宋巧娇的扮演者吴国华传到吴的弟子卢爱琴;从郿邬县令赵廉的扮演者原银生到张保平,从孙玉娇的扮演者刘晋苗到成静云,都是非常优秀的。特别是刘媒婆的扮演者王爱果,全面继承了该师王桂兰的演技,扮相、声音、表演活脱脱一个王桂兰再现,不张不扬、不愚不过,叫人耳目一新。

       南掩村再看鸣凤团【法门寺】,出人预料。本来还是抱着看张、吴两位老师表演的,结果完全是鸣凤团的演员。赵改改扮演宋巧娇、赵军亮扮演郿邬县令赵廉、段排艳扮演孙玉娇、李岩扮演傅鹏、潘丽萍扮演刘媒婆。看后赞不绝口,好一出【法门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去年看过多场,鸣凤团演法门寺都是邀请吴、张两位名家,也曾请刘晋苗老师、后起之秀武艳艳扮演孙玉娇。这次真是出人预料,看来鸣凤团确是受高人指点,得名家真传。赵改改扮演的宋巧娇与吴国华老师是一模一样,扮相、嗓音、一招一式很难辨别。不免想起今年正月赵改改拜吴国华老师为师的场景,“名师出高徒”将把鸣凤团推向更高更远!


--  作者:山石
--  发布时间:2015/5/15 19:55:11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479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479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480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48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480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480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480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480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山石
--  发布时间:2015/5/15 19:57:25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481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481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481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481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481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482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过客
--  发布时间:2015/5/15 22:13:15
--  
山石说的非常好,我特别赞同。我今年在下村镇大南庄村也看了鸣凤团的法门寺,很是叫好,改改自不必说了,绝对是名家真传。李岩是我见专一团发根之外的又一个好小生。赞一个!
--  作者:中年人
--  发布时间:2015/5/15 23:53:46
--  
感谢山石老师上传
--  作者:晋安
--  发布时间:2015/5/16 9:34:30
--  
有名家经常指点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剧团的发展是要老中青相结合以“传帮带”,否则光年轻人会走弯路,会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思想。
--  作者:月亮代表
--  发布时间:2015/5/16 11:40:17
--  
名师出高徒,我看长化团就是啊,每个台口都有名师演出,剧团演员唱腔做派给其它剧团就不一样,
--  作者:龙儿
--  发布时间:2015/5/16 18:11:44
--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会儿,市梆(当时分两个团)几乎不隔年来我们这里的一分街、三分街演出,那时看老师们的表演真是过瘾。后来、直到现在就再也没有来过,天价的演出费,让乡下实在是不堪重负,只得忍痛割爱,花小钱去请别的剧团。看晋梆戏,或许将成为乡下人一个永远的梦想了。
--  作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5/16 18:33:00
--  
最早的法门寺,郭金顺的赵廉,刘喜科的刘瑾,吴婉芝的宋巧娇,王引娇的孙玉娇,牛一舟的傅朋,温喜润的宋国士。那叫一个好。可惜咱没赶上。后来就看郝同生版的,原银生版的,张保平版的。但没有听说过王桂兰唱媒婆,一直看的是张棉花的媒婆,王桂兰的傅朋。
--  作者:猫眼看戏
--  发布时间:2015/5/16 21:36:51
--  
          专一团的看家戏现在在晋梆已经看不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