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sdxq.cn/index.asp)
--  【戏迷闲谈】  (http://bbs.sdxq.cn/list.asp?boardid=24)
----  为上党戏挑刺 97 对 二黄 的认识  (http://bbs.sdxq.cn/dispbbs.asp?boardid=24&id=13605)

--  作者:老申
--  发布时间:2015/7/27 9:29:11
--  为上党戏挑刺 97 对 二黄 的认识


二黄(簧)

 

二黄,也作“二簧”。据查,这是一种乱弹戏剧曲调名源出湖北省的黄冈 黄陂,故名。二黄又名《湖广调》。 清乾隆年间,由徽班传入北京 。在京剧、汉剧等剧种里,与西皮均为主要曲调。也有人提出二黄即宜黄腔,但前两者均无确据。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二黄都同西皮腔调并用,合称“皮黄湘剧桂剧等剧种里,二黄又称“南路”,同西皮称为“北路”相对,或合称“南北路”。

还有资料表明,二黄是陕南地区仅次于南路秦腔(即汉调桄桄)的大型剧种。有关其由来,在陕西省有各种说法,皆与湖北“黄岗”说、江西“宜黄”说、安徽“石牌”说不合,而与陕西直接关系。据安康汉调艺人世代流传,都说二黄是在本地土调“黄腔”基础上受南北曲与兄弟剧种的影响发展演变而成在汉水流域,旧有“一清二黄三月(两湖写作越’)调,梆子跟上胡吵闹”之说。二黄名称或与此相应。

至于有人写“黄”为“簧”,是否因原来曾用笛和唢呐伴奏,尚待查考决定。清代威阳刘古愚、蒲城张东白、民国时富平王绍猷、乾县范紫东等前代学考,相继考察,同谓二黄乃“秦声吹腔古调新声”。这种说法是有它的道理的。它与“西皮调”东传的时间,虽然有先有后,但其渊源则同属早期“陇东调”、“西秦腔”在江汉流域的分支,与现称的梆子秦腔同源异流,以致在清朝中叶秦腔艺人、汉调艺人与微调艺人先后同台,才成为可能,也因此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这一剧种。

二黄在咱们上党地区是一个剧种,不知道其与上面说到的二黄有何联系。是从南来,抑或从西来?听起来,一些调子与京剧类同,姑且把其来源归为南来?

不过多数上党地区北边的人来说,这种戏好像非常生疏。我是在于2013年在“中国上党戏曲网”上走动后,才知道本地区还有这样一个剧种的。



--  作者:大戏高腔
--  发布时间:2015/7/27 11:00:39
--  

一、二簧在上党大戏五种声腔里面,属于目前仅次于梆子的声腔。

二、解放后60多年以来只经历过1次高潮,即在50年代-60年代几乎所有的梆子剧团都有二簧戏,在80年代晋城市城区成立了一个专演二簧的剧团鸣凤剧团。

三、90年代以来,目前只有3个剧团演出少量二簧戏,晋城市城区鸣凤剧团剧目稍多一点,下来就是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和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都还只演出的一个《打金枝》剧目


--  作者:老申
--  发布时间:2015/7/28 9:27:24
--  
以下是引用大戏高腔在2015-7-27 11:00:39的发言:

一、二簧在上党大戏五种声腔里面,属于目前仅次于梆子的声腔。

二、解放后60多年以来只经历过1次高潮,即在50年代-60年代几乎所有的梆子剧团都有二簧戏,在80年代晋城市城区成立了一个专演二簧的剧团鸣凤剧团。

三、90年代以来,目前只有3个剧团演出少量二簧戏,晋城市城区鸣凤剧团剧目稍多一点,下来就是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和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都还只演出的一个《打金枝》剧目.


谢谢 大戏高腔 网友的说明。

这种戏似乎在衰落中,是否与其唱腔不怎么好听有关?可能我是听惯了前些天说到的三种戏?



--  作者:大戏高腔
--  发布时间:2015/7/28 10:49:13
--  
二簧其实很好听,很大气,不亚于京剧之美,主要是各地地方不重视,剧团也不重视,列入非遗也是形同虚设,生存堪忧!
--  作者:老申
--  发布时间:2015/7/29 9:11:59
--  
以下是引用大戏高腔在2015-7-28 10:49:13的发言:
二簧其实很好听,很大气,不亚于京剧之美,主要是各地地方不重视,剧团也不重视,列入非遗也是形同虚设,生存堪忧!
有的唱腔似乎像京剧中的。或许京剧也吸收了二簧的一些唱腔?


--  作者:大戏高腔
--  发布时间:2015/8/3 14:01:04
--  
京剧由汉剧和徽剧融合京梆子不少元素,西皮二黄乃皮黄,源自江汉,二簧也与汉剧皮黄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二簧与西皮、二黄有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