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sdxq.cn/index.asp)
--  【戏迷闲谈】  (http://bbs.sdxq.cn/list.asp?boardid=24)
----  我看《申纪兰》与《西沟女儿》  (http://bbs.sdxq.cn/dispbbs.asp?boardid=24&id=1931)

--  作者:清风荷
--  发布时间:2011/3/7 11:46:35
--  我看《申纪兰》与《西沟女儿》
 

看过这两部戏曲已经好久了,总酝酿着说点什么,有点不吐不快的感觉,但真正要写的话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不过,省城展演一共10出戏,咱们上党戏占了其中的两出很是值得骄傲。

有不少群友也同时看过这两出戏。众说纷纭。但就大家的聊天来看是以市落子的呼声较为高一些。但在太原的演出,却是以高平团的掌声要多一些。其实细细品味一下两出戏各有千秋。下面有一些个人见解,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一、              从舞台展示上,《申纪兰》要略胜一筹。从大幕徐徐拉开,以一曲与天战斗的舞蹈开场,雄浑而有气势,很容易使人进入那个火热的年代。剧中场景安排也很是亲切。院后就是坡,院前一棵树等等都让人感觉很真实。特别是市落子在道白上采用了地方口语(主演王万丽和郭明娥都是平顺人。平顺话自然很地道)更让人感觉很近乎。最后第四场上,申纪兰当选人大代表,骑着毛驴到潞安府的情景更加使人觉得真实。

二、              从整体故事上《西沟女儿》更为全面。因为是在太原看戏,所以观看的有很多专家。我觉得前任长治领导光敏的点评值得借鉴。既然是展示申纪兰的一部力作,就应该更为全面的展现。不但应该展现解放初期申纪兰如何争取同工同酬,更应该展现改革开放后如何带领西沟人民致富。不仅展现她在劳动在当干部时候的表率作用,更要展示在家庭方面的付出,比如说在现实中她几十年如一日的伺候自己的婆婆。而在这个方面,高平团《西沟女儿》的就要展现更全面一些,《申纪兰》更多的戏份放在改革开放之前。

三、             从人物塑造上《申纪兰》较为鲜明。其实《西沟女儿》走的是一条传统的路线“申纪兰—婆婆—丈夫”全剧让人就是觉得很感动。《申纪兰》尽管以申纪兰为主,却在争取同工同酬的过程中塑造了“快嘴嫂”、“麦穗”、“满屯”等个性鲜明的形象。特别是马丽娜出演的“麦穗”一角。从一个围着锅台转的妇女成长为可以和丈夫一比高下的新中国女性。故事情节既展现申纪兰的魅力又让人忍不住发笑。很有意思。而《西沟女儿》缺少这种尝试,显得有点呆板。

四、             从矛盾的处理方式上《西沟女儿》更为深刻。《申纪兰》的焦点放在解放初期“争取同工同酬”和“不为儿女转户口”。前四场戏基本都在前者身上。一个人50多年跨度要在戏要在一出戏内展现,本来就很难。更难的是如何将这点滴串起来。《西沟女儿》却运用画外旁白的方式更多的阐释了申纪兰的一生,在用“山林抵押贷款”、“为婆婆买电视”“与丈夫的诀别”三个深刻的矛盾激化上,陈素琴大段的演唱让台下观众热泪盈眶。从对不住小家侧面影射“一心为公”让人觉得酣畅淋漓,值得借鉴。

在看两出戏之前,听群友的评论是以《申纪兰》呼声较高。但看完之后总觉得欠缺一些什么。整体演出观众的掌声也不是很多。但在《西沟女儿》的演出现场同样的上座率爆发出的观众热情却完全不同。所以有一点感慨“不是我们的观众不热情,还是缺少真正吸引观众的好戏”《申纪兰》的前四场很精彩,但后面的处理就使人觉得有点松,特别是由于一些政治原因,领导让删减一些戏,就使得整体感更欠缺一些。(本人也就丈夫一角的设置和团内演员做过沟通,得知是因为尊重人物原型本身意见的原因所以才没有设置),而《西沟女儿》却因为情节处理更加全面,故事更让人更感动受到观众以及专家的认可。

以上就是我看过两出戏的一些感受。希望抛砖引玉,能够得到各位群友的不同见解,也同样希望能够通过我们戏迷的一些努力,能鞭策剧团多排戏,排好戏。让戏迷过足戏瘾,让我们的上党戏发扬光大。


--  作者:晋味汉子
--  发布时间:2011/3/7 12:04:03
--  
还没看过《申纪兰》这部戏呢,网上有吗?只看了高平的《西沟女儿》,[em53]
--  作者:清风荷
--  发布时间:2011/3/7 12:09:33
--  
看来我是幸运者之一了,看了两部剧,haha
--  作者:真水无香
--  发布时间:2011/3/7 15:44:36
--  

    我只看了《西沟女儿》,不过看完清风荷的观点,我有四点想法:

 

    一、以现场观众掌声多少评判是非,较为不妥。当然仅指高平人民剧团,人民剧团向来有找托儿鼓掌的传统,以前的“凤鸣春晓”、2009年的“二度杏”参评,有剧团的人在后面起哄、鼓掌、尖叫,当然气氛相当热烈,这也从另一面说明了高平人民剧团非常善于且敢于推销自己。

   

    二、撷取主人公真实生活题材不可面面俱到,应有代表性。通过舞台艺术来表现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最忌讳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像拉稀似的。

 

    三、剧中道白采用平顺方言,非常好。目前,《赵树理》堪称上党梆子最完美、最高度的戏了,但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采用沁水尉迟方言,若是方言,更有亲切感、更生动。这一点,《申纪兰》做到了。

 

    四、不建议给健在的人排戏、拍影视等,那样十有九败。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7 16:05:44编辑过]

--  作者:月下独酌
--  发布时间:2011/3/7 19:41:00
--  

   因为没有看过落子《申纪兰》,不好比较。但看了清风荷的观感,也想就其中的几个观点谈点自己的看法。

   1  关于“舞台展示”。

      戏曲是虚拟性很强的艺术。舞台布置给人真实的感觉,是否就更胜一筹呢?不过,戏曲现代戏舞台布置往往比较写实,只要观众看后感觉和表演比较谐调,我想,是应该肯定的吧。     

      具体来说,一开始的舞蹈若是戏曲舞蹈,和写实的布景或舞台布置会不会有冲突的感觉呢?“最后第四场上,申纪兰当选人大代表,骑着毛驴到潞安府的情景更加使人觉得真实。”,这个“真实”是指表演更加生活化吗?若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会不会和布景不协调?——若真是生活化的表演,我要为落子叫好,因为相对来说,上党戏细腻的做功戏是较少的。

    2  关于“全面”的问题。

      在看高平团《西沟女儿》时,我有个想法,这样“面面俱到”倒不如集中以一两个戏剧矛盾来结构全剧。 我的观点,只要戏好看,倒不在乎展示人物性格全面不全面。

    3  关于塑造人物形象。

       《西沟女儿》是围绕申纪兰一个人展开的,其它人的戏份都不多,基本是“扁平人物”,这是当下好多新编戏的普遍现象。没看过《申》剧,若有几个性格鲜明的配角,戏会更好看,不单调吧?我想。毕竟,红花还得绿叶衬呢。

    4  关于掌声的问题。

        呵呵,真像水水说的,高平人民团有“掌托儿”吗?若有的话,人民团要反思一下,正视这一问题,观众若不动情,还找人领掌,太不厚道了。


--  作者:狼爱上羊
--  发布时间:2011/3/7 20:08:57
--  

没看过


--  作者:晋安
--  发布时间:2011/3/7 20:54:29
--  

能写出这么多来真戏迷也!


--  作者:清风荷
--  发布时间:2011/3/8 9:00:44
--  

高平团杏花奖评选的时候,前台是有个托。让人很反感。其实只要是情到深处,自然观众就会叫好。不过这次的确没有托。因为不是公演。


--  作者:真水无香
--  发布时间:2011/3/8 10:41:15
--  
陈团长非常具有领导才能,嗓子等条件也不错,希望以后好好做戏。高平人民团的《惊疯》就不错嘛!
--  作者:玲子
--  发布时间:2011/3/8 14:24:42
--  
[em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