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sdxq.cn/index.asp) -- 【戏迷闲谈】 (http://bbs.sdxq.cn/list.asp?boardid=24) ---- 谈谈“梅花奖”的猫腻 (http://bbs.sdxq.cn/dispbbs.asp?boardid=24&id=2763) |
-- 作者:襄垣岱宗 -- 发布时间:2011/5/20 12:06:14 -- 谈谈“梅花奖”的猫腻 谈谈“梅花奖”的猫腻 我是一个从娘肚子里出来就喜欢戏曲的年轻观众,戏曲伴随我成长了二十多个春秋。提起“梅花奖”来更是情有独钟,因为“梅花奖”的年龄与我相仿。关于“梅花奖”我关注的比较早也比较多。尤其是2003年“梅花奖”创办20年的纪念活动正是“非典”时期我正好有时间关注他,并且进一步了解了他一下。现在社会上不管是演员、戏迷、还是观众都在说“梅花奖”有猫腻,说的送礼过程和亲身经历一样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对于“梅花奖评选猫腻说”我却不敢苟同。 首先说一下“梅花奖”评选过程:“梅花奖”评选组由300多位评选专家组成,“梅花奖”申报剧目演出时300多个评委必须到现场观看,并留下影像资料供正式评选用。在“梅花奖”剧目展演结束后将从300多个评委中随机抽取60多位作为当年真正的评委。在评选时60多位评委将被封闭起来多次观看演出的影像资料并且给出评分,封闭直到评选结束。其严密性可与高考媲美,我不知道送礼出在哪个环节。 第二说一下经费问题:“梅花奖”评选的前二十二届有个硬性的规定就是必须到北京演出,其中就需要很大一笔资金。去北京参赛要有精品剧目需要钱吧、几十号人的食宿需要钱吧、在北京租剧场演出需要钱吧等等等开资数额庞大。第一届“梅花奖”评选全国各地作为政治任务完成,并不知道要设此奖项,山西省选派任跟心、郭泽民、崔彩彩三位青年演员前去北京演出,其中任跟心夺得第三名郭泽民夺得第七名崔彩彩夺得第十六名的好成绩,第二年取了前十五名颁发了“梅花奖”。第二届、第三届由于山西省财政紧张所以不重视(呵呵都是钱闹的)直到1986年发现山西剧种知名度受“梅花奖”的影响有所下降,省文化厅才给晋剧皇后王爱爱排演了晋剧《含嫣》进京夺奖,可是一切工作就绪时,“梅花奖”评选有了新的规则年龄必须在21—45岁之间,当年王爱爱刚好46岁不在规定年龄之列,所以当年让45岁的田桂兰带着晋剧《含嫣》赶上了末班车。从第四届开始“梅花奖”才引起山西省的高度重视,在八十年代就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申报机制,山西由于穷出去的剧目每一出都很过硬,所以对“梅花奖”的争夺几乎是百发百中。 最后说一下演员的实力:虽然人们在不住的说道“梅花奖”演员的质量差,但这些人还是锲而不舍地看他们的演出。获得“梅花奖”的演员绝大多数是各剧种的台柱子甚至是领军人物,比如武俊英、张爱珍、谢涛、程凤英等均是该剧中的领军人物。在他们身上存在的争议只是改革问题(实际上是不同时代观众的口味问题)。比如说上一代人欣赏的是吴婉芝等人的戏,张爱珍不像她便是离经叛道。可能与我们这一代人会说不像张爱珍的失去梆子味道是一样的。 当然不公平的因素不是没有,但我觉得不公平不是出在评奖本身。可能是推梅,也可能是资金等因素。我所学专业是物理平时最讲证据。今天我也说句不讲证据的话,毕竟没得“梅花奖”的比得“梅花奖”的多,想得“梅花奖”的比已得“梅花奖”的多,那些“梅花奖”的猫腻也许是这些群体传出来的。假话说多了也可以成真话嘛! |
-- 作者:襄垣岱宗 -- 发布时间:2011/5/20 12:20:12 -- 2003年“梅花奖”20周年庆祝活动里有十个省市的专场演出,山西省的是第一场。全国四百多名“梅花奖”演员在人民大会堂合影时安排有个十五分钟演出,节目安排的是晋剧史佳花的《金水桥》。 |
-- 作者:晋味汉子 -- 发布时间:2011/5/20 12:22:04 -- 知道的真多,不愧为梅花迷,[em55] |
-- 作者:晋安 -- 发布时间:2011/5/20 12:47:05 -- 300多评委?不是真的吧 |
-- 作者:真水无香 -- 发布时间:2011/5/20 15:35:14 -- 关于“梅花奖”,的确存在以讹传讹的成分。近三届,“梅花奖”评选已经走出北京,这是一件好事! |
-- 作者:孔小红 -- 发布时间:2011/5/20 16:58:15 -- 顶小戏迷的帖子!知道的太多了。 |
-- 作者:圣人刘 -- 发布时间:2011/5/20 17:09:32 -- 没钱难得梅花奖,有钱不一定得梅花奖 |
-- 作者:无语人生 -- 发布时间:2011/5/20 19:09:09 -- 观众心目中的梅花奖最难得 |
-- 作者:襄垣岱宗 -- 发布时间:2011/5/20 19:19:11 -- 当然有的演员不是梅花胜似梅花,2006年山西省四大梆子交响乐演唱会进京演出做的宣传是“一个皇后四朵梅花十九朵杏花”山西在宣传时总是把皇后放前面(皇后压梅花)。晋剧皇后虽不是梅花,但她胜似梅花。 |
-- 作者:襄垣岱宗 -- 发布时间:2011/5/20 19:31:19 -- 不公平的因素确实有,但不在评选本身。比如说上一届河南省“梅花奖”申报过程中河南一团的魏俊英被举报超龄(经核查后那是诬告的)被迫放弃“梅花奖”评选,还有山西省晋剧院高手如云比如王晓萍张志等人早就有获得“梅花奖”的实力,被压的与“梅花奖”失之交臂(晋剧院五朵梅花里只有田桂兰、栗桂莲和苗洁是在晋剧院获得的,崔建华是从晋中调来的,宋转转是从内蒙调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0 21:40:4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