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sdxq.cn/index.asp)
--  【戏迷闲谈】  (http://bbs.sdxq.cn/list.asp?boardid=24)
----  [原创]上党奇葩 梨园独秀  (http://bbs.sdxq.cn/dispbbs.asp?boardid=24&id=3106)

--  作者:包龙图
--  发布时间:2011/7/7 2:35:18
--  [原创]上党奇葩 梨园独秀

     最近看了看了几个关于上党老艺人的戏曲表演资料,看后心情非常的激动和感慨。总结出几点认识,愿与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首先我认为上党固有的传统戏曲表演程式,是一套独立的不同于外路戏的完整表演体系。其次上党戏曲的传统表演程式,体现着上党本土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上党人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上党观众的戏曲审美观。最后我认为当代戏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这套表演体系的重要性,能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我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纵观梨园行业大发展的今天,各个剧种人才辈出,表演程式也逐渐趋于相对的规范和完整化。在规范和完整的同时,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剧种表演程式的同化’。这种同化不仅意味着,将丢失掉地方戏曲留给我们的地域文化信息,还意味着将要失去地方剧种生存的生命力。戏曲是生活的舞台缩影,是用戏曲程式来表现来提炼生活的舞台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它的根在生活中。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有不同的生活条件,根据生活的地域性特点他们产生了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地方剧种的程式,正是这一地域性生活的舞台具体表现。拿上党戏来讲,上党戏就是上党人用眼看世界和理解生活的艺术形式。它的表演程式有自己的地域独特性,不相同于任何外路剧种。尤且是看了徐天昌等老艺术家的表演资料,我感觉我们这代人缺失的不仅是老一辈艺术家的这种敬业精神,更多的是舞台上的这种艺术传承理念。无论是他们表演的牛皋还是魏延还是孟良还是岳飞,这种剽悍雄浑的上党程式把人物诠释的淋漓尽致。这种特有的装束特有的身段特有的亮相特有的道白特有的锣鼓经等等,无不让人惊叹不已。只是在这仅有几个视频里,就有这么多我们上党独有的东西,可想而知我们上党戏曲文化是多么的深厚。上党戏无论从舞台的布局,剧目的独特演员的化妆和唱念做打以及文武乐和过场的安排等等,都有一套自己完整的表演体系。不仅是上党戏每一个剧种的表演程式,都有它的产生和生存的历史背景。如果各个剧种都用一个表演程式,地方戏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这样就体现不了地方观众的审美观,也反映不了地方生活的地域民俗性,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先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做为上党人,最起码我们应该把我们上党这一套传统的表演程式传承和发展下去,我们这个剧种才不会失去它所存在的意义。

    地方戏曲的表演程式,透露着地方生活的文化信息。比如说我们上党的‘三把’据考证来源于内家拳的‘小红拳’和本地拳术‘太行意拳’是一种防身技演变而来的戏曲程式。这就反映了历史上上党多战乱,人民生活安全得不到保证的社会现实。再比如说我们上党大戏,是一个全国少有的五腔同台的多声腔剧种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它特殊的历史条件。历史上上党乃是兵家常争之地战乱频繁,通过战争带来的民族融合还有商业交流等等渠道把五种声腔汇聚到上党而且能够在上党生息繁衍,这就说明我们上党人具有包容的地域性格。还有比如说我们上党传统表演身段里的翘臀高举马鞭踩五步等等现象,受舞台高而小的限制不翘臀观众看不见演员脸,马鞭不高举会打到伴奏的乐队师傅等等,这一切恰恰反映了当时上党的生产力水平。虽然放到现在按现代上党人的理解,可能会感到这种表演有些野蛮粗狂或者说不雅,但是这种程式的存在肯定有它的生命力,这就有可能说明是我们上党人的生活背景和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所以导致审美观发生了变化。这套古老的表演程式,留给我们的文化信息是在当时生产力不发达交通闭塞情况下,上党人民的民风民情和地域性格。这和本地的历史生活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能极有力的反映当时上党人的生活状况。地方戏曲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艺术上的独特享受,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的地方文化信息。

    改革和丰富是手段,发展和传承是过程,繁荣和鼎盛是目的。我们在处理这些对立统一的矛盾的时候,需要一个判断的标准。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华,哪些该传承哪些该改革,所以说这个判断标准是十分重要的。上党观众的特有审美观,是判断上党戏的唯一标准。上党戏曲传统表演程式,如同一本上党人的生活字典,如果想把上党戏表演的贴近上党人,必须到这本字典里寻根查源。毛主席曾经说过,艺术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希望我们这代上党人能够继承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肩负起这一无愧于先人无愧于后代的历史使命,认清上党传统程式的重要性做好上党文化传承人,让上党奇葩梨园独秀。


--  作者:中年人
--  发布时间:2011/7/7 6:43:21
--  
包龙图
--  作者:孔小红
--  发布时间:2011/7/7 9:02:20
--  
独特的见解
--  作者:真水无香
--  发布时间:2011/7/7 9:43:22
--  
理解深刻,观点独到。说到底,还是对传统认识上的问题。
--  作者:晋安
--  发布时间:2011/7/7 10:00:24
--  
李刚写的不歪,根据全国人民学样板戏,全部把地方戏同化了。
--  作者:马莉
--  发布时间:2011/7/7 13:03:54
--  
        李刚的观点很好,真的希望能把传统恢复起来,把好的东西排出来,留个资料。
--  作者:包龙图
--  发布时间:2011/7/7 15:44:46
--  

我们上党的传统表演程式完全有实力和京剧的表演程式相媲美,之所以造成今天的实力悬殊的局面是因为我们的审美观出了问题,在传承的过程中犯了‘抛弃’和‘拿来’的错误,传承了几百年的古老程式是多少辈有为人才的辛劳和智慧所得,然而就被我们一句‘太土和太老‘说的一文不值抛之千里以外,熟不知我们上党文化正是这土的文化和老的艺术在 散发着迷人的色彩,改革和创新固然重要但是改革不是抛弃改革不是照搬创新不是喧宾夺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改革和创新是收段不是目的。如果地方戏曲体现不了地域文化诠释不了地方生活展现不了地域性格就完全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  作者:包龙图
--  发布时间:2011/7/7 16:16:53
--  

上党的传统表演程式完全有实力和京剧的表演程式相媲美,之所以造成今天的实力悬殊的局面是因为京剧在丰富和继承的同时我们在抛弃和照搬,拿出同期的老资料来听来看京剧能找到人家明显的传承痕迹现,再来盘点一下我们上党戏,传统的东西还有多少。传统的剧目还有多少,传统的表演手段还有多少,传统的音乐唱腔还有多少,当务之急是我们应该把传承去务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不是喊口号走形式,先从音乐和唱腔入手再到程式表演手法再到传统剧目的恢复和发掘以点见面逐步积累完善,为上党戏曲的复兴和鼎盛尽到我们应有的义务。


--  作者:真水无香
--  发布时间:2011/7/7 18:15:18
--  
小包说的真好,应该当剧团团长。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1/7/7 23:40:40
--  
小刚写的很好。地方特色是一个剧种的灵魂。失去地方特色,同化表演程式,则名存实亡。我无人有,我有人优,如此发展,令人担忧。处处都是搬过来没有消化的东西,唯独没有自己的东西,这样的改革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