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sdxq.cn/index.asp)
--  【戏迷闲谈】  (http://bbs.sdxq.cn/list.asp?boardid=24)
----  地方戏离不开继承与创新  (http://bbs.sdxq.cn/dispbbs.asp?boardid=24&id=3309)

--  作者:青竹子
--  发布时间:2011/8/1 23:13:53
--  地方戏离不开继承与创新

戏曲艺术从古至今,为提升生存力,有过大大小小的变革,从宋金杂剧到元杂剧,到传奇、到板腔体等,每一次戏剧形式的变革,都是在原有的戏剧形态基础上进行的。地方戏是戏曲在继承中不断创新的产物。所以,地方戏要发展,仍离不开继承与创新。

     各地方剧种各具特色,地方戏之间最大的区别是语音、声腔、音乐、打击乐、绝技等。地方戏属于地域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它植根地域文化的土壤,具有浓郁的民间性,反映了一方民众的心理特征,培养了较大群体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为群众喜闻乐见。走进21世纪,人们的观念、思维和生活节奏都在发生变化,对戏曲审美有新的追求。笔墨当随时代,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将保护原生态作为保守的理由,因为戏曲是活体传承的表演形式。无论传统剧目还是新编剧目,要从时代的角度审视诠释,使当代观众获得美感认同,特别是引起青年观众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和戏曲美的享受,并给人们带来人生的启迪。

     从上世纪末至今,戏曲进入了大胆探索、革新的时期。张庚先生指出:什么叫在遗产的基础上发展新戏曲呢?就是要在一个剧种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要老百姓能接受。新创的戏,有的比较成功,但也有些作品陷入一些误区。比如,剧本不符合戏曲规律、唱腔削弱剧种特色,成为某某戏音乐剧;演员的艺术技巧减弱,舞台布景过实,一窝风地大制作,还有,群舞过滥、服饰专注考古等;更有用话剧或其他门类的艺术方法来处理戏曲,被观众贬为不伦不类”“话剧加唱

     由于不重视戏曲表演是舞台的中心的原则等原因,有的剧种的一些行当消失了,有的剧种只能演三小戏,有的剧种传统剧目逐渐消失,排的新戏留不住观众……戏曲艺术是无技不成戏的艺术,我们要强调优秀的表演艺术的传承,要培养人才,不断提高表演质量,使剧目和表演常演常新,才是生存之道。

     有成效的创新,都是在与观众的呼应磨合中产生的。如果不符合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失败就难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演员是处在与观众交流的最前沿,很多优秀的演员都在继承和创新方面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当年京剧四大名旦就是很好的楷模,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积极创新,为我们留下一批流传至今的作品。

     作品是否优秀,得奖与否不是唯一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梅兰芳先生讲过,戏曲变革的原则是移步不换形,我的理解,是创新,是规律,即变革要立足戏曲的”——美学精神:写意的艺术观、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段、传神的审美追求、诗韵化的节奏感和形式美等。如果抛开戏曲的美学精神和地方戏的特色,等于消灭了戏曲剧种本身。戏曲要沿着正常的状态进行创新,戏曲的发展才有希望,这是艺术发展的真谛。

     观众的艺术审美永远是喜新厌旧的,这是必然的规律。观众的口味在不断地变化,所以,从剧目的思想内容、从审美情趣来说,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改进,接受观众的检验,当然,对于观众,我们要适应,同时也要引导。地方戏的剧种多,有古老剧种,有新型剧种,有大剧种,有小剧种,有的剧种底子厚,有的底子薄;演出剧目有的题材以传统戏为主,有的以时装戏为主;剧团条件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边缘地区剧团,有的是大城市的剧团,各自面对的观众的审美需求不一样,各个剧团的人才和艺术力量也各不相同……所以,传承与创新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应该是多样化的。创新应该因剧种制宜、因团制宜、因演员制宜、因观众制宜。

     排演新剧目固然是创新,而在传统戏中,对落后于时代的内容和节奏进行整理,这种推陈出新也是十分重要的,也属于创新。继承与创新的侧重点是在不断变化的。当剧场上座率不高时,我们就要思考缩短与观众的审美的距离,要动脑子创新,当创新到让观众反感时,就要反思自己的艺术是否变味了,要找回传统的根子。不要强调传承就不研究创新,为提倡创新就丢弃传统。实践告诉我们,没有继承则难以创新,没有创新就难以发展。所以,继承与创新是相依相存的、辩证统一的。

     提高地方戏自身的表演水平、创新能力和审美判断力,是地方戏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EndFragme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 22:06:17编辑过]

--  作者:晋味汉子
--  发布时间:2011/8/2 0:03:55
--  
楼主说的极是
--  作者:冯贵芳
--  发布时间:2011/8/2 6:44:47
--  
只有继承、创新才能发展,但创新于发展应完整继承本剧种所特有的唱腔、念白等,决不能把上党戏曲改成歌剧的板式。我看有几本梆子戏就像在看歌剧,一点味都没有。
--  作者:马莉
--  发布时间:2011/8/2 6:44:56
--  
     顶了
--  作者:清风荷
--  发布时间:2011/8/2 8:46:29
--  
先继承再创新
--  作者:孔长河
--  发布时间:2011/8/2 9:11:18
--  
继承和创新都是发展的必然。如何继承,如何创新,才是最关键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现在也不能很清楚地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是对是错,是好是坏,这只有留给时间来证明。时间是证明一切的惟一的也是最好的办法。
--  作者:冯如松
--  发布时间:2011/8/2 9:53:03
--  

说得非常好,拜读收藏了!


--  作者:月下独酌
--  发布时间:2011/8/2 10:44:50
--  
以下是引用孔长河在2011-8-2 9:11:18的发言:
继承和创新都是发展的必然。如何继承,如何创新,才是最关键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现在也不能很清楚地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是对是错,是好是坏,这只有留给时间来证明。时间是证明一切的惟一的也是最好的办法。

同意,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有待时间来证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 10:45:40编辑过]

--  作者:月下独酌
--  发布时间:2011/8/2 10:47:47
--  

   “有成效的创新,都是在与观众的呼应磨合中产生的。如果不符合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失败就难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演员是处在与观众交流的最前沿,很多优秀的演员都在继承和创新方面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当年京剧四大名旦就是很好的楷模,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积极创新,为我们留下一批流传至今的作品。”

 

    我也这样看。


--  作者:明眼
--  发布时间:2011/8/2 17:03:33
--  
好,说的好,同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