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sdxq.cn/index.asp) -- 【戏迷闲谈】 (http://bbs.sdxq.cn/list.asp?boardid=24) ---- 一个“老话题”:上党梆子是先进文化吗? (http://bbs.sdxq.cn/dispbbs.asp?boardid=24&id=4273) |
-- 作者:月下独酌 -- 发布时间:2012/1/4 20:17:21 -- 一个“老话题”:上党梆子是先进文化吗?
这是几年前在明日论坛看到的一个帖子,因为是关于上党梆子的,就特别留意并把它打印了下来。 现在把原帖和回帖一并发在这里,是想让大家就这个问题再讨论一番。对于戏迷们,这个话题根本不存在问题;但对于戏迷以外的人们来说看法就会有所不同,帖子中一些网友(多是文化人)的认识是很具有代表性的。 思维的碰撞往往能促进我们对问题认识的深入,这也是我发这个帖子的唯一目的——在此要特别声明,除此之外,别无它意、绝无任何恶意!!!
原帖和回帖如下:
明日2004夏天话题:上党梆子是先进文化吗?
编者按:这个话题是读敏感的平客在凤凰网上转引的一篇文章引出的,我觉得很有味道,三个代表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那么在区域文化来看,主流的上党梆子能否代表我们或新一代文化的需求,欢迎讨论,谢谢平客。
我的看法: 帅好[2004/4/30] 1/这个剧种剧场噪音问题很大,这个最原始或低级的问题是现代青年不喜欢的原因之一。 2/据文中反映这个伟大的剧种“据1965年不完全统计共有剧目七百出(其中梆子六百余出,皮黄九十余出,昆曲十余出,罗罗戏和卷戏各数出)。现在存在剧本四百余个。这些剧目,大部分都粗犷豪迈,淳朴健康,具有自己的特色。其中表现杨家将、岳家军的剧目较多。《闯幽州》、《雁门关》、《三关排宴》等代表性剧目。《三关排宴》经赵树理同志协助整理后,在1962年搬上了银幕。”这些杀人英雄的东西,是剧种几百年停止不前的直接证据或萎缩的另一个原因。 3/无论再怎么缅怀伟大的上党梆子,它苟延残喘的命运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因为现代青年渴望变化,几百年不变的东西,象老妖怪。 4/建议政府不再这些方面浪费什么钱为好,一个只有少数人喜欢,甚至以家族/小集团繁衍、继承的东西,如果没有外来变化的冲击,永远没什么变化。 5/但它不会寿期只有5年,以集体的面貌或以人民的名义的文化艺术可能还能坚持100年不动摇。 6/以社会文本的形式,已经留在了每个王朝泽州国的历史里了。 7、大家对它的生死问题怎么看。
网人pili[2004\\4\\30]我们果能目睹其消亡,我会感到庆幸
不要试图挽救什么。历史上许多进了博物馆的东西,赠足了英雄扼腕的感叹……但真要留存下来,未必就能发扬光大,一路风光。相反,往往成了后人的包袱。任何事物都必然经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本来就不该有什么“万岁”的东西。如果上党梆子在我们手中死去,我们果能目睹其消亡 ,我会感到庆幸。尊重历史传统、民族文化,有时和抱残守缺只有一步之遥。
网人稍息[2004/5/2]上党梆子里的故事情节也相当陈旧,
听众喜欢,才是唯一生命力之所在。 现代人喜欢快节奏、新事物,那些传统的剧种半天唱不完一句话,跟这个时代根本不合拍; 还有,不管看电影电视,演员演得越生活化越真实人们越爱看,而传统剧种给人假模假样的感觉; 上党梆子里的故事情节也相当陈旧, 推陈出新乃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再说了,公民有选择欣赏的权利,而法律没有赋予他们保护这些的义务。
网人了了:鄙人不懂上当梆子,也不喜欢这剧种。 但作为一种文化,我想是应该保存下来的,越是民族的东西也就越是世界的,本地文化中它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至于它的发展是理所当然,不发展是没有出路的,这应是业内人士最重要的任务吧。 据悉其在民间还是有一定市场的,也许这才是它的生命所在,我们也不必给他判死刑。 先者领先也;进者前进也。越剧改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很好。梆子无罪,罪在人。不深入生活,不变革、不与时俱进,灭亡只是早晚的事,英雄也不例外,小小剧种何足道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4 20:31:54编辑过]
|
-- 作者:月下独酌 -- 发布时间:2012/1/4 20:38:55 -- 希望大家能以平和的心态摆事实、讲道理,认真阐述自己的观点,杜绝从戏迷角度宣泄情感的粗暴回帖。 |
-- 作者:唐风 -- 发布时间:2012/1/4 22:31:19 -- 首先,上党梆子是地方文化,因为它只在一个比较局限的区域传承; 其次,上党梆子是传统文化,因为它有着几百年的悠久历史; 综上所述,一个可以在某一区域传承几百年的地方剧种,绝对是民族的先进文化。 |
-- 作者:晋安 -- 发布时间:2012/1/4 22:40:49 -- N年前好多人说5年之内上党梆子会灭亡,现在呢? 不过听专业人士说,在80年代排部新戏不几天就扔了,老百姓不喜欢看,现在想想答案已经出来了,那就是改革唱腔的过。 |
-- 作者:老王 -- 发布时间:2012/1/5 2:44:57 -- 剧种应该不至于消亡!我小时侯也没有多爱梆子戏,随着年龄的长大 ,好象被不自觉的吸引! 不过改良势在必行。越剧短短百年历史,从嵊州乡下没有任何影响力的小剧种成为继京剧之后的第2大剧种,就是不断改革创新结果,而且改革的步伐之大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当然,他们的成功也是找对了路子。不是乱改!所以现在这个剧种鼎盛的氛围甚至超越了京剧。流派的传承更是让我这个外地人眼花缭乱。反观我们梆子戏似乎从来没有形成什么流派。大都是一样的行腔、 一样的板式 、一样的做派、一样的唱法、哪怕有一点点自身的特点, 都会被大家拍砖到死! 搞不明白是我们上党戏迷天性保守?还是上党戏人自身缺乏天赋?总觉得这些年看来看去还是《雁门关》哼来哼去还是《窗前梅》! 看到那些越剧新生代。80后 85后。一个个置身华丽的舞台,戏迷像追捧蔡依林 萧亚轩一样的摇旗呐喊,就觉得我们的戏曲演员真是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错误的观众! 人家的演员也真是争气!唱念做舞 琴棋书画 都能弄得三分样。自身的文化素养的确不一般,从普通艺人蜕变成为文化人,自卑感没有了。当然学习,表演也变得有底气了! 大刀阔斧的改吧,消亡都不怕,还怕改革么? 另外特别提到戏迷队伍的发展,除了我们本身喜欢戏迷的朋友之外,还是应该多发展社会中坚力量的支持,他们的影响力绝不能小觑,有钱 有闲 有品味的人多了,看戏成为一种时尚 ,一种优雅的行为,那是很容易影响青少年群体的。虽然我觉得我们这个群体大多数和我一样都是为生存挣扎的平头百姓,但是多一些富人对这个剧种可能会有更大的帮助。 乱说一气,准备睡觉,特别向我非常崇拜的艺术大家 , 张保平 张爱珍两位老师致敬! |
-- 作者:老王 -- 发布时间:2012/1/5 2:48:46 -- 突然发现我的断句,标点都是错的。呵呵。猴哥帮助批改下作业吧![em54] |
-- 作者:小平 -- 发布时间:2012/1/5 14:46:01 -- 越剧是第二大剧种? |
-- 作者:月下独酌 -- 发布时间:2012/1/5 19:35:30 -- 老王,不用改,意思明白就行了。 哈哈,老王远在外乡,可谓旁观者清了!我也很羡慕越剧那样的氛围,能吸引那么一帮年轻人!上党梆子演员从普通艺人蜕变为文化人,这是我做梦都在想的问题! 越剧《蝴蝶梦》、《第一次亲密接触》我都很喜欢!有时间想现场看看越剧! 戏曲从业的员的素养决定着一个剧种的兴衰啊!感慨,感慨…… |
-- 作者:青竹子 -- 发布时间:2012/1/5 20:15:48 -- 戏曲从业的员的素养决定着一个剧种的兴衰,这是绝对的 |
-- 作者:真水无香 -- 发布时间:2012/1/5 21:11:39 -- 上党梆子,为什么叫上党梆子?为什么姓上党?这是由其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等因素决定的,远非一两句话可说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