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sdxq.cn/index.asp)
--  【戏迷闲谈】  (http://bbs.sdxq.cn/list.asp?boardid=24)
----  看戏、演戏(回忆50年代农村戏剧活动)  (http://bbs.sdxq.cn/dispbbs.asp?boardid=24&id=4361)

--  作者:逸云
--  发布时间:2012/1/30 9:39:28
--  看戏、演戏(回忆50年代农村戏剧活动)

看戏、演戏

对于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没有人会忘记小的时候看戏的场面。

每到正月十五前后,农村都会演戏,或者请专业的戏班子来演,或者农民们自己组织戏班子自己演。我们家的人都会演戏,爸爸会唱黑头,姐姐会唱老旦,几个叔伯哥哥会唱老生或者小生,就连我在农村的时候也演过坤角,扮演一个大姑娘,人们都认为我是个女孩子。

为了演好戏,看戏时非常必要的。周围农村唱戏,我们全家人都要去看。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到离村八九里的山底村看戏,那时刚解放,家里买了一头老骡子,瘦的皮包骨,爸爸让我骑着骡子去看戏,没有马鞍子,也没有垫个褥子什么的东西,我骑着老骡子一颠一颠地到了山底村,因为个子小就坐在骡子身上看戏,回来的时候还是骑着骡子,到家后,屁股就被瘦骡子的脊梁骨磨破了。好几天都好不了。

有时候看夜戏,家里的人点一个火把,那是农村还没有手电筒,就靠这个火把照明,火把是夏天收割完麦子后,把麦秸束成一捆,本来是女人们冬天用来编草帽辫子卖钱用的,编草帽辫子只用最上边的那部分,下边的就用来烧火。我们就用这部分麦秸捆儿点火,点着后可以照几米远,不用时,它就自动变成一个烟草捆,只冒烟,不生明火,再用时,迎风晃一晃,就会又生出明火来。到微子镇八里多路,点两个就够了。回来的时候月亮就升起来了,火把就没用了。大凡看完戏都在夜里12点以后。回家来,在火炉子上烤个馍或者团子吃,垫补垫补算是夜宵吧,然后才睡觉。第二天早上,一直睡到太阳升得高高的才起床。当然,妈妈是会早早起来做饭的。

白天要在村上闹红火、走亲戚,顾不上去看戏,只有晚上才去看戏,所以那种乐趣至今还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我们村子的戏班子,在周围村庄还是有名的,在村子里唱完以后,还要到邻村去唱,邻村只需要管饭就行,不收钱,只是为了娱乐。传统的剧目有《铡美案》、《司马庄》、《搜窦府》、《翠屏山》、《茶屏记》等,新戏有《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等。

村上有两个从专业戏班子回来的人,一个是在晋城给戏班子做饭的人叫小秃,他跟随上党梆子戏班子几十年,后来也慢慢地成了角,学会很多戏,而且有模有样,成了把式。另一个是从县剧团回来的一个女的,叫巧英,她在剧团多年,老了不愿再随戏班子到处流浪,就回家来了。她会的剧目也很多。这两个人就成了我们村剧团的当然导演。大部分戏都是他们教的。那时候农村没有导演这个称呼,都按农村的辈分称呼,我们家辈分高,别看我岁数小,导演还得叫我叔叔呢。

记得有一次到离村20多里的四回村演出,我那时才六岁,在戏里扮演一个小孩子,没有几句戏,主要是在开场的时候给大家说快板,村上有几个老学究,编的几首快板词,有的是说抗美援朝故事的,有的是说互助组的,有的是说农村婆媳关系的,大概有十多个段子,我一连要表演好几个,大概小孩子说快板稀罕,返场很多,掌声也很热烈。我俨然就是这个戏班子的小明星。不过,那时候不叫明星,叫什么来着?好像叫“活宝”或者叫“小玩意儿”。

那天夜里这个村子安排我们在几个农家睡,因为没有更多的被子,就让我和另一个女孩子睡在一个被子里,我们都不懂事,睡就睡吧,不就是睡觉吗?谁知道第二天这件事成了大家的笑柄!都拿我们开玩笑。我们和那个女孩子都被他们逗哭了。以致后来好长时间我们见面都不敢说话。

当不知不觉老之来临时,想起这些往事,还是那么亲切,那么神往,那么令人兴奋不已。

又到了各村各寨闹红火唱大戏的正月了,我们又可以过把戏瘾了。现在有钱了,村子里不再自己排戏了,花个几万、十几万,请个专业剧团来唱几天戏,大伙乐呵乐呵多好啊!

 


--  作者:冯如松
--  发布时间:2012/1/30 17:51:46
--  

谁还能提供一点这样的资料,真不错!

 


--  作者:晋安
--  发布时间:2012/1/31 0:31:03
--  
楼主正宗戏迷,我没有这个经历。
--  作者:真水无香
--  发布时间:2012/1/31 17:11:13
--  
楼主不仅文字好,而且还会演戏?
--  作者:逸云
--  发布时间:2012/1/31 18:47:18
--  
那都是小时候的事了,多年不登台,早就不行了,哈哈!
--  作者:逸云
--  发布时间:2012/1/31 18:48:50
--  
还能算是个戏迷吧。爱看戏,而且特别喜欢看咱们上党戏。
--  作者:中年人
--  发布时间:2012/2/1 9:59:09
--  

--  作者:月下独酌
--  发布时间:2012/2/2 17:56:50
--  

     恩 ,多么美好的回忆!

     花钱请专业剧团当然好,自娱自乐也很有意思啊!现在有些村都有业余剧团了。


--  作者:逸云
--  发布时间:2012/2/3 10:47:39
--  
现在生活好了,农村人比城市的人更会享受生活,组织业余剧团,光大上党戏这是非常好的机会。值得庆幸!
--  作者:海上明月
--  发布时间:2012/4/15 16:17:44
--  
我虽然出生在六十年代末期,但楼主看戏的经历和心情我能理解。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住在陵川姥姥家的那段时光是我有生以来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姥姥家的村子不大,两个自然村大概总共也就八九十户人家三四百口人。但是村子里特别热闹,主要原因是村子里有个业余上党梆子剧团。每到晚上劳动了一天的村民们便早早吃罢晚饭不顾疲劳,兜里装上炒玉米或大豆,扛上凳子三三俩俩相跟着往戏台子前涌去,这时也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是演员。我大姨夫演《红灯记》里的李玉和,我小姨演《五把钥匙》里的富农婆,我姑姑演《白毛女》里的喜儿,我表姐演《槐树庄》里的美丽,我表哥演《杜娟山》里的雷刚,,我姑父则在乐队里拉二胡,我姥姥和大姨则搂着我看大戏。记得有一次戏还没有开演,我大姨有事想让我姑姑看我一会儿,当时我姑姑正在化妆,她饰演的是《白毛女》里的喜儿,只见她一头凌乱的白发披在身后,一身破了衣袖和裤管的白衣穿在身上,这哪里是我的姑姑?分明是——————?我被眼前的情境吓呆了,拼命地挣扎着,不让她抱我。一直到上初中我都不愿见我姑姑,以至于逢年过节我都不愿意去我姑姑家走亲戚。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也正是从那时起我爱上了上党梆子,尤其是上党梆子现代戏。从此,上党梆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扎下了根。(有事了,再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