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上党戏曲论坛 (http://bbs.sdxq.cn/index.asp) -- 【戏迷闲谈】 (http://bbs.sdxq.cn/list.asp?boardid=24) ---- 就上党梆子有关问题接受长治电视台采访 (http://bbs.sdxq.cn/dispbbs.asp?boardid=24&id=6262) |
-- 作者:逸云 -- 发布时间:2012/6/21 12:28:12 -- 就上党梆子有关问题接受长治电视台采访 就上党梆子有关问题接受长治电视台采访 记者:成先生,请你谈谈你对上党梆子的认识。 答:上党梆子是个很古老的剧种。据考证,在阳城上伏村大王庙的戏台上就有顺治十五年(1658年)的演出剧本“题壁”,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有了正式的剧团。一个地区有了正式的剧团,应当说这个剧种已经发展的相当的成熟,一个剧种的成熟期没有上百年的历史是发展不起来的,据此推断,上党梆子的产生应当更早一些,可以再往前推100年左右。那就是说在1558年前后就有了上党梆子这个剧种,顺治年间已经是很成熟的时期了,这样说来,上党梆子已经有了400多年的历史。应当是明朝后期就有了。最近有网友说上党梆子曾经流传到徽州,对京剧的成长有影响,我觉得没有证据的话还是不要说,真实的上党梆子并不是中国戏剧的鼻祖。 它的古老还包括它所包含的许多戏曲因素,现在人说,上党梆子含有“昆梆罗卷黄”剧种的因素,而今,上党罗戏、上党卷戏、上党皮黄已经基本失传。我记得小时候我父亲还会唱几句上党皮黄,现在基本没有人唱了。 对于这样一个古老的剧种,实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应当把它传承下去。 记者:成先生说的很对。那么,你对上党梆子的前程有何考虑? 答:和其他地方戏一样,上党梆子的前程堪忧,主要是后继无人,不但演员后继无人,观众也越来越少,越来越老化,戏台子底下,几乎是清一色的老头老太太,年轻人很少喜欢看戏,而且经常演出的就那么十多本戏,都是杨家戏、岳家戏等宫廷大戏。这样一来,观众就觉得太单调、太枯燥。 记者: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其一:现在中西文化正在交会时期,尚未完全交融形成一定的气候,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相当大;其二:现在的生活节奏快,传统的戏曲所表现的内容和现在生活反差太大,年轻人不接受是可以理解的:其三:上党梆子没有好剧本,上党地区没有名作家,上党梆子的名演员太少,比如长治市就一名梅花奖得主郭明娥,晋城的名演员也只有张保平、吴国华、张爱珍、郭孝明等为数不多的名家:其四:地方政府对保护、支持、保留、传承上党梆子这个古老的文化遗产不够重视。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我认为这是主要的几个原因。 记者:对于拯救、振兴上党梆子你有何想法? 我个人认为,第一,上党梆子应当培养自己的作家,写出好剧本,有了好剧本就得有好演员,比如一个医院没有名医,谁来你这里看病?没有好剧本,谁天天看《宋宫血泪》、《秦香莲》、《杀惜》、《杀妻》?观众自己都会唱,看戏就只剩下“看把式”了,而好把式又不可能场场都出,他们太累了,所以,观众也就会产生视觉疲劳心理疲劳,不看了。第二:上党梆子应当走出樊笼,打破局限,开拓新天地。传统的宫廷大戏固然好,但是内容太单一了。从戏曲的功能看,戏曲有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交流功能、普及历史文化的功能等,宫廷大戏不可能全部满足这些需求。局限于宫廷大戏,就是自设樊笼。像豫剧、黄梅戏、评剧等多演民间故事、家庭琐事等看似小戏,实际上它能满足戏剧的各项功能需求,起到很好的教化作用,受众喜欢看。第三,上党梆子必须走改革的道路,但是,这种改革必须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革,不要把上党梆子改革成“上党豫剧”、“上党歌剧”或者“上党京剧”,失去本来面目的改革,还不如不改。上党梆子不再是上党梆子了,这种改革就是对上党梆子的屠杀!第四,政府应当在保护上党梆子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舍得下本钱。上党地区村村有戏台,县县有剧团,比起河南这个戏曲大省条件优越许多,只要政府肯在培养人才、改进设施、增加投入等方面做些有益的事,振兴上党梆子是大有希望的。可惜的是,有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只热衷于形象工程的建设,不注重文化领域的建设,哈哈,言重了,多有得罪,但是,这是事实。第五,不要一味的迎合政治的需要,艺术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有自己固有的规律。为什么一些新编的剧目唱不了几天就寿终正寝了?老百姓是来享受艺术的,不是来听政治说教的,所以,看个新鲜就算了。流传不下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上党落子《杨七娘》问世时间不长,说实在的剧本也不是很成功的,为什么会流传了这么多年,许多剧团还把它当做保留剧目呢?我觉得其中的奥妙可能是上党戏剧中杨家戏是主流,观众熟悉杨家的每一个人,但是,杨七郎的夫人究竟是什么样子?杨七郎的后人怎么了?大家不知道,想知道,剧作家瞅准了这个心理需求,敷衍出《杨七娘》这样一个剧本,它适合这片土壤,就生存下来了。我们从中能否得到一点儿启发呢? 说得走题了,对不起。 记者:谢谢成先生。 答:不客气,耽误了你们许多时间,对不起。 |
-- 作者:晋安 -- 发布时间:2012/6/21 12:42:58 -- 好,成先生谈的非常到位 |
-- 作者:猫眼看戏 -- 发布时间:2012/6/21 13:01:06 -- 高见
|
-- 作者:山西戏迷 -- 发布时间:2012/6/21 15:23:09 -- 失去本来面目的改革,还不如不改。这话说得真好,我举双手赞成! |
-- 作者:真水无香 -- 发布时间:2012/6/21 16:52:21 -- 好!完全赞成成老师的观点。中国戏曲(特别是濒危的地方戏)要想发展,必须靠政府支持,完全走市场化道路将是死胡同,将会是新一轮的“文革”。还有,现在政府太注重“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创什么国际花园城市,即使创上,区区一个空壳,没有内涵,这样的城市还是没有持续性的竞争力。上千万近亿元的人民币,要是稍微倾向倾向上党戏曲,将是更好。 |
-- 作者:逸云 -- 发布时间:2012/6/21 20:07:03 -- 拿出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钱拯救濒危文化遗产将功垂千古。 |
-- 作者:冯如松 -- 发布时间:2012/6/21 21:25:07 -- 呵呵,希望这些声音能被政府采纳,把事情做到实处。 最近张军和史一红搞的牡丹亭,糟蹋东西啊! 希望咱们上党梆子能够走正路,源远流长。
|
-- 作者:真水无香 -- 发布时间:2012/6/21 21:31:41 -- 以下是引用冯如松在2012-6-21 21:25:07的发言:
呵呵,希望这些声音能被政府采纳,把事情做到实处。 最近张军和史一红搞的牡丹亭,糟蹋东西啊! 希望咱们上党梆子能够走正路,源远流长。
史一红?是史依弘吧?张军很前卫,喜欢搞尝试,唱戏各方面条件还是很好的,希望能走正路。 |
-- 作者:月下独酌 -- 发布时间:2012/6/21 21:40:29 -- 上党是一个有着深厚戏曲文化底蕴的地方,可惜,当下戏却不为人重视,处于奄奄一息的境地——当然,现在种种现象表明这一现状似有转机的可能。 领导的眼光是很重要的。当下晋城、长治两市的领导,是否真正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呢? 长治、晋城两市,看哪家做得更好…… |
-- 作者:山外山 -- 发布时间:2012/6/22 8:15:22 -- 以上成先生和各位版主讲的比较实再,到位,更是现实,应从各个方面呼语,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这样文化遗产才能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