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戏曲交流【戏迷闲谈】 → 大型新编上党梆子历史剧《长平之战》如期彩排


  共有12883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大型新编上党梆子历史剧《长平之战》如期彩排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晋安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上党帮主 人气奖 热心奖 发贴奖 优秀版主奖 贡献奖
等级:管理员 帖子:5462 积分:33518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8/12/22 22:04:54
大型新编上党梆子历史剧《长平之战》如期彩排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6/18 14:47:54 [只看该作者]

    “长平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现如今已成为我市一张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为了推进我市的文化、旅游建设,尤其是做大做强我市的文化产业,同时,也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省文化厅“在建国60周年之际,全省戏剧界打造14台重点剧目,向国庆60周年献厚礼”的指示精神,市文化新闻出版管理局、市上党戏剧院主办、市上党梆子剧团承办制作的大型上党梆子新编历史剧《长平之战》,经过两年多的剧本写作,一个月的紧张排练,于2009年6月15日正式在古书院矿俱乐部彩排亮相,受到广大观众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为了真正把《长平之战》一剧打造成艺术精品,从一开始,我们就高起点,高要求,组织精兵强将来合力攻关,特别邀请了全国著名戏剧导演谢平安担纲执导,国家一级灯光师周正平担任灯光设计,国家一级舞美师何礼培担任舞美的设计制作,国家一级服装设计师蓝玲担任服装造型设计;国家一级作曲刘建斌、二级作曲李秀荣担任唱腔设计、音乐设计、配器兼指挥;剧作者张宝祥、张华反复修改,数易其稿,最终拿出了较为满意的文学剧本。主要角色由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得主、一级演员张保平和梅花奖得主吴国华、张爱珍、郭孝明饰演,可以说是强强联手,阵容不凡。

    本剧的艺术特色及追求:

    古往今来从表层看伤亡惨烈的首推是战争,从纵横五千年的中华史,到世界战争史无一例外的说明了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是首屈一指的。但又有谁去认真研究过战争是由错误政策制造的,而错误政策的杀伤力远远大于战争,祸及的是全方位的灾难。由此不难引出制定政策的人是决定性的,人选对了,惠及众生,人选错了,遗祸无穷。本剧所揭示的正是这样一个既浅显而又深刻的主题。长平战争是故事的载体,用人大计是本剧的核心。它已将历史故事上升为警示后人鉴镜之作。这是对战国时期发生此场战争的准确的最好诠释。

    主题如此厚重,也决定了本剧的艺术风格自然是悲剧性的呈现,但这不是一般的家庭的、婚恋的悲剧,这是由个人的性格悲剧而引发的国家悲剧,是国殇级的大悲剧。由于四十万降卒的被坑杀,由于廉颇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拼死抗争和周成等的献身精神,这悲里又增添了撼人心魄的壮丽色彩。它让人在绝望中能看到些许希望,在黑暗中能感觉到一点光亮。在万般无奈中,增添着些许信念。这就是本剧要呈现的悲壮而又不沉溺,痛苦而又不失方向的艺术风格。

    本剧的中心人物是老将廉颇。说他老不是指他的年纪,而是推崇他的老谋深算,和老骥伏枥的献身精神。他是一本活的兵书,能把死的教条变成活的锐器,面对强大的秦军,他坚不迎战,是要拖垮远征而后继无力的强敌然后寻机决战而歼敌。从历史与现实看,这无疑是正确的战术。继而遭到了急功近利的赵王与纸上谈兵的赵括和秦内奸孙昌的攻击,更厉害的是面对爱女性命的选择,这一切都构成了巨大的压力,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所以这是一个有戏可作,有情可发,有戏可挖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悲就悲在他的执著,而这执著又是他最受人尊敬的品德,然这一优秀品德,让他在一个错误的时期,碰到了一场错误的战争,特别是头上压着的一个错误的君王,还面对着一个搬教条的年轻对手,再好的品德无从发挥,越坚持悲剧的色彩越浓厚,所遭受的打击越沉重,眼睁睁看见胜利变成惨败,自己的同胞被坑杀,自己的同僚被屈斩,自己的女儿无生还之机,这在他根深蒂固的执著精神中增添了无数的无奈,其悲何其惨壮,其壮又何其悲伤。这就是廉颇,一个执著、忠诚、有情有义、有胆有识,却又受到明伤暗算万般无奈的一个时代性的悲剧人物。

    本剧的音乐唱腔充分发挥了上党梆子激越高亢的剧种特色,但我们根据内容选择了曲牌、板式,以声情并茂的最好体现表达人物的心声。音乐部分揉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加军鼓以渲染战争的氛围。

    舞美灯光雄浑大气,制造出战争的环境与气氛,把有限的舞台空间发挥到无限的历史环境中去。给人物给演员提供了一个有创造空间的舞台环境,为本剧增光添彩。

    一部分集历史厚重与现代审美结合的国殇级悲剧,一部反映上党地区历史,又由现代上党地区演员演出的上党梆子,对历史,对现实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长平之战》一剧由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演出。该团演员阵容强大、行当齐全,其前身是太行胜利剧团,始建于1938年。1954年与高平朝阳剧团合并后,更名为长治专区人民剧团一分团,后改称晋东南地区上党梆子剧团。市管县体制改革后归属晋城市。1991年分为晋城市上党戏剧院第一演出团和第二演出团。2002年4月合并重组后更名为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

    历史上,剧团曾多次晋京献演,并到福建前线慰问部队官兵。传统戏《三关排宴》、《两狼山》、《徐公案》,新编现代戏《快马加鞭》都受到首都观众的欢迎和好评。1962年,上党梆子传统戏《三关排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归途中在北京国务院小礼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了汇报演出,周恩来、朱德、李先念、乌兰夫、罗瑞卿、包尔汉等观看了演出,并上台接见了演职员。1986年该团参加了山西省振兴戏曲青年团调演,获全省“综合治理成绩显著奖”。1987年新编历史剧《斩花堂》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九十年代以后,剧团又三次晋京演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三个、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和“文化表演奖”各一个。新编历史剧《初定中原》还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戏剧节并获得七项大奖,后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和晋城市委、市政府联合拍摄成四集戏曲电视连续剧向全国播放,获得了第22届戏曲电视“飞天奖”;现代戏《赵树理》先后赴北京、太原、济南等地演出,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高度好评,荣获全国地方戏展演二等奖和山西戏剧“杏花大奖”,五位演员获得了“杏花表演奖”。

    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名家辈出,段二淼、郭金顺、温喜云、郝同生、吴婉芝、郝聘之,马正瑞、高玉林、王桂兰、原银生、吴国华、张爱珍、张保平、郭孝明、刘晋苗、成静云等代代艺伶,驰名三晋。

    多年来,剧团深深地扎根于上党大地,坚持为广大群众送戏下乡,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党的“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全年下乡演出达三百余场,深受群众欢迎。

    日前,《长平之战》剧正在加紧修改,力争走出山西,走向全国,为建国6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晋城市文化局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回到顶部
总数 24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