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文学天地【舞文弄墨】 → [转帖]小说 祝寿


  共有8466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小说 祝寿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易居者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圣 帖子:5214 积分:33893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12/2/4 10:21:40
[转帖]小说 祝寿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0/26 15:48:54 [只看该作者]

内容提要:耿莲花老太今年八十岁,六月十三是她的生日。每年这一天,她都是匆匆而过。今年,儿子和媳妇们却要刷新以前那几十年的历史,要给她做个八十大寿。这令老人百思不解。后来,当她了解了儿子媳妇们的意图之后,心里十分郁闷。生日那天,正当老人百无聊赖之时,却被一阵悠扬婉转的民乐和激烈高亢的铜管乐所吸引,神差鬼使地走进了一家深宅大院,引出一系列诙谐幽默的闹剧喜剧,令人捧腹不止。欲知详情如何,敬请阅读小说《祝寿》——,谢谢!

                              寿

                         小说                 李富华

“妈,今年是您八十大寿,我们要好好地为您庆祝一番呢。”潘家大媳妇缩着脖子这样说,声音压得很低,说罢又往往免不了要左顾右盼。很显然,她尽可能使自己表现得落落大方,把话语说得大大咧咧。尽管如此,她浑身上下总免不了要流露出那种习以成性的寒酸气——,十几年来,她就是一副中气不足的活标本!加至于她那副呆头呆脑的样子,叫人不由得暗暗嗤之以鼻。——她这几句话已经照葫芦画瓢地克隆了二十八次之多,或者还要更多些。她每说这句话时,总要掀起门帘伸着脖子看看院子里,只有确定确实没有旁人在场,她才敢开口——就像小偷确知附近没人才敢下手一样——只怕别人偷听到谈话内容。江山易移,本性难改。说到底,这个其貌不扬的农村妇道永远是那种“学会讨饭扔不了棍子”的丐帮角色。关于她,柳泉村的村民们都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气,似乎谁都知道她能吃多少又能屙多少,她的话说过也等于没说,因为人们根本就听不到耳朵里去。不过,对于潘家二媳妇,人们就不敢随随便便的评头论足了。二媳妇的话似乎比大媳妇的话有分量,也比大媳妇的话值钱,她说一句顶一句,并且很有可能付诸行动。因此,人们往往不敢低估。那一阵儿,二媳妇也常常涉足这个热门话题,而且说的是那么的委婉动听,让人赏心悦耳。她说:

“妈哎,您老人家这一辈子巴巴结结不容易,整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委实没过过几天轻松日子。今年又恰逢您八十大寿,说什么我们也要对您有所表示。”二媳妇说这话时,频频扭动着她那个苗条玲珑的身躯——她的身材和人材在方圆十里八里可真是没说的——,尽量抿着那两片抹过廉价口红的薄嘴唇——,其用意在把她那个因掉了两颗老牙而露出的豁子遮盖住——好为她那动听的辞令配上一幅渲染得惟妙惟肖的插图。——她如此这般地演绎了足足有三十多次。看来,玩心眼,卖乖子,耍嘴皮是她得天独厚的看家本领,柳泉村的人谁还不知道她的德行。——她的名声委实不及老大女人的好。

大媳妇名叫崔菊香,现年五十有二,生得腰粗臀肥,健壮如牛。她脑子比较迟钝,口舌也不大灵活。虽在说道上欠缺那么一点点,但,却是家里活和地里活的一把好手,村子里能比过她的女人不多,而受过她帮助的人还真不少;二媳妇名叫苏翠屏,差一岁不满五十,细高的个子,苗条的身材,白净的脸庞,生得眉清目秀,虽然年纪已有一大把,但是在穿着打扮上挺爱赶时髦,时时处处学着城里人的样子,城里人怎么说,她怎么道;城里人怎么蹦,她怎么跳——紧跟形势不掉队。所以,单凭那一颗经过劣质的染发露美化后呈葡萄紫颜色的飞机头,仍然隐约可见她当年俏媳妇的风采。村里人都知道,她的脑袋也和她的身材长相一样,属于“玲珑剔透”型。因而,用“蓝心慧质”这个赞辞来褒奖这个农村妇女丝毫不算为过。她尤其特别擅长工于心计,一眨眼玩一个点子;而且又十分善于经营,在柳泉村做小生意可是数一数二的,三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算得比计算机还快,在默算上更胜一筹,常让人们惊叹她有特异功能。

——两个儿媳妇反反复复絮絮叨叨地说这话已经不下几十遍,都快把婆婆的耳膜钻穿,把耳廓磨出老茧来了。然而妯娌俩还是矢志不渝、不厌其烦、一如既往地进行着自己的游说活动,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大无畏气概。妻子就是丈夫的代言人,就是丈夫的全权代办——在这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女人几乎就是男人的主宰,尤其在偏远山区的山庄窝铺,更是这样。人们紧巴紧地苦干一辈子,仿佛就是为了打发老人、修房盖屋和给儿子娶媳妇这样三件事——这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三件大事,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也是人人应该完成而且也必须完成的任务。在农村,人们都把一辈子的血汗积蓄无怨无悔并且毫无保留地应用于此三件事。这是极其神圣的,天经地义的。——这是衡量一个人功过是非的起码准则。然而,在此三件事当中,最棘手的要数这修房盖屋。它不但要有雄厚的资金,而且还需要相当大的人力资源;其次就是娶媳妇,这件事乍看起来没有第一件事费钱费力,但它得劳心力,费心计,而且还得把握火候,不失时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尤其是儿子娶媳妇,就是那么几天,得紧着抓,抓就抓住了,抓不住就抓瞎了,过了村子没有开店的了。——农村由于错过火候打一辈子光棍没尝过女人滋味的男人多的是;三件事当中,就数打发当家这码事动用资金少一些,但也不容乐观,君不闻:打发个当家等于分次家么?所以三者之中,哪一件也至关重要——,须知,那可是在血汗汇成的河里开渠引水呀!所以的所以,大部分人家娶了媳妇就等于接回了奶奶,请回了灶神,小心翼翼、毕恭毕敬地供奉在了灶神爷的神台上,每天顶礼膜拜。所有这么做的人都是至精至理的哲人。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小家庭才能过得安稳,过得红火,他们的血脉才能得于传承,他们的家业才能得于巩固;他们坟上的香烟才能在坟墓四周的上空持续不断地缭绕,就像盘旋在天空中的云朵在头顶上飘悠一样;因此,他们的老祖宗在九泉之下才能安然长眠,他们先人的灵魂才能伴着那腐烂了的躯壳在地下永得安宁,而不至于像某些无儿无后的可怜冤魂们那样,在渺渺茫茫的宇宙间四处飘悠。——而这一家子正是千万个农村家庭的缩影。这一家子的老婆婆最是个明理人。自打两个媳妇过了门,她就把她们两个捧在手心,贴在心上,仿佛双手端了两枚价值连城的唐彩,怀抱里揣了两个刚刚脱离母体的新生婴孩,小心了又小心,恭敬了

 回到顶部
总数 17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