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文学天地【舞文弄墨】 → 驴行云台古道


  共有8319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驴行云台古道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月下独酌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专业奖
等级:版主 帖子:5020 积分:2944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8/12/23 21:07:39
驴行云台古道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3/18 20:27:42 [只看该作者]

驴行云台古道


      3月12日早上,晋城驴友108人浩浩荡荡开赴河南。我们工徒步穿越连结山西、河南两省的云台古道。
      据说,云台古道包括三条:百家岩古道、横河古道、古石道。我们走的是古石道,也叫修陵官道(河南省修武县至山西省陵川县的商道)。

 

初踏古道

 

      上午十一点,驴友们到达河南省辉县薄壁镇的铁匠庄,准备徒步。
      天气晴朗,冷暖适度,虽然草木尚未返青,倒也是开展户外运动的好时候。站在空地上环视四周,眼前是巍巍太行,身后则是广袤的平原。站在平川仰望太行山,它显得更加巍峨雄壮、气宇轩昂!
      稍作停留,我们开始沿着小路逶迤前行。边走边抬头远望,远处的山体,上方是典型的太行山风貌,而与平原连接处则是一座红色的山峰。不管是从色彩还是从山石的形状来看,它都极漂亮,适合入画。不过,在欣赏美景的时候,脑子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它与上方的山体本为一体,但颜色却截然不同,原因何在呢?
      很快,我们从红色山崖的西面,沿盘山小路,走到了山间一片相对平缓的地方,这时红色的山崖已在脚下了。不一会儿,我们就踏上了石块铺就的古石道。由于年代久远,石道已经损毁比较严重。很奇怪,走在古人克服重重困难开辟的古道上,竟没有丝毫思古之情怀。不过脑子里还是打了几个问号的:这路是啥时开辟的?当时两省人民来往主要就靠这样的道路吗?它是交通要道,还是起辅助作用的小道呢?这路好像是不能走车马的,那么要运送货物主要靠肩挑膀扛吗?日本侵华时,古道废弃没有,侵略军到过这里吗?……驴友们似乎并不关心这些问题,大家只是埋了头,不停地前行、前行、前行。


征服“之”字形山路


        走了一段时间,山路开始陡了起来,我们开始沿“之”字形山路上行。小路更加狭窄,两旁灌木的枝条伸向路面,若不小心很容易擦着脸。路越来越陡,一些驴友开始停下来休息、喝水,大家逐渐拉开了距离。我没有停留,鼓足勇气努力向前。一口气爬了许久,停下来回头仰望,只见左右两边是两座陡峭的山崖,整块的石壁呈青灰色,高插入云。再看前方,只见两块崖壁间的距离越来越窄,中间像一座石门。或许过了“石门”,我们就上山了吧。
        果然,穿过崖壁,路就较平了,而且路上全是细长的枯草。在枯草丛生的小路上走不多远,又是一个较陡的坡。上了坡,路旁是一些高出路面的大石块。石块非常平整,好像是士兵们构筑成的工事。约两小时的徒步,已经让我有些疲乏了,于是,一屁股坐在大石块上,开始和朋友用餐。边吃东西,边从高处往下看,眼前正对着的正是那道“石门”。我想,这个“门”大概不是天然的,一定是古人凿出来的吧?在我们休息的过程中,驴友们陆续穿过“石门”向上面走来。带着一丝疲惫,边享受着美食,边欣赏着眼前的美景,让人觉得惬意无比。
回头想想,这段“之”字形的山路,是这次旅行途中唯一一处陡峭难行的路段。这段路很容易让人想起白陉古道上的“七十二拐”,两段路都是在两座极为陡峭的山崖之间坡度稍小的地方开辟的羊肠小道,从上往下呈“之”字形呈发散状一直延伸向山脚下。只是这儿的“拐”似没有“七十二拐”拐得规则,也没有人数过这儿到底有多少拐。
        休息了半个多小时,驴友们已经陆续上山来了,大队人马开始在前方一块较为平坦的地上用餐。平地正北面是一座小小的石屋子,旁边的铁杆上挂着一面红色的幡,上写着“关帝庙”三个大字。

老董家补水


      在关帝庙前吃过午饭、合影留念之后,我们开始向西北方向进发。下午几个小时的路比较好走,只是路上积雪融化,有点泥泞。离关帝庙不远处的一个地方,路的东面是万丈深的悬崖,往下望去,深不见底,让人感慨莫名。途中还路过一处废弃的石屋,据说曾经是骡马店。
      下午,路途中给人留下印象较深的是补充水分的地方——修武县岸上乡兴隆掌村老董家。据说这里只有一户人家,他家祖上是开骡马店的。如今,古道废弃多年,但日渐庞大的“驴群”又给董家带来了新的商机。
        董家小小的四合院全由石板建成。房子虽然是石头的,但木头门框和窗户上却雕了很漂亮的花,不知是前人的杰作,还是后来人的手艺。堂屋、东屋和西屋是楼房,南面的屋子是平房,屋顶平平的,上面抹了水泥,可以随意行走。平台通向东屋,往里面一看,是客房,共有十一张床铺。据说,这里住一晚上的价钱是每人十元钱。在这物价飞涨的时候,对于驴友来说,在这儿住一夜很合算。设想一下,若夏天在这里住一夜,坐在平台上,享受山中清新的空气,享受山中伸手不见无指的暗夜或城市所没有的皎洁月光,应该是一桩奇妙无比的美事吧!不过美则美矣,只怕夏天这里的蚊子会很猖獗。城里人是很娇气的,哪受得了这个啊!
        驴友们的到来,让这个小小的院落立刻热闹起来。院子里卧着一大一小两只狗,大概是见惯了客人,旁若无人一般,懒懒地躺在院子里打瞌睡。我们来这儿的目的主要是补水,但据说热水也没有了,大家只好在不远处的水泥池子里打凉水了。


到达一斗水


      接下来的山路,我们走得很轻快。
      我和朋友对此次旅行的路线一点都不了解,在关帝庙时就开始猜测,这座小庙是属河南还是属山西呢?等到了老董家之后,我开玩笑道:早在关帝庙就应该看到“陵川人民欢迎您”的巨幅标语的,却原来这老董家也在河南境内!又走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远远地看到一个村子,我想,这里该属山西地界了吧?这时,一驴友兴奋地喊道:“朋友们,前面有‘滴滴’了!”我们赶紧走过去,凑近一看,路旁的两辆汽车上,分明写的是“豫H……”字样。原来,这就是我们此次徒步的终点站——焦作市修武县一斗水村。
         一斗水村是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村子里都是石板房,随山势而建,错落有致。村子里,一座石桥跨过山涧,有村民在旁闲聊。路旁存放玉米的“粮囤”、石屋、石桥、在街上悠闲散步的鸡狗,树龄三百多年的老核桃树……一切都给人一种自然朴实的感觉。不过,这里早已开始旅游开发了,村里开有好几家“农家乐”旅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路旁一座石屋,门上方是四块正方形的木块,涂了绿色,写着“弘发客栈”几个字,简单大方,颇有点文化气息。
      一斗水村很容易让人想起山西陵川县的锡崖沟,两个村子都如在井底一般,风景优美。不过锡崖沟被破坏的很厉害,没有一点原生态的感觉了,且仍在大规模的开发之中。一斗水村却很好,整洁、宁静、原汁原味儿,值得一去。


归途中的小插曲


       一天的徒步旅程结束了,我们开始乘车返回山西。车子从一斗水村出发,沿盘山路上行,转了一个大弯后,走不多远,就到了山西境内。大家很兴奋:很快,我们就要经陵川回家了!但大家没想到的是,车子在走了半个多小时之后被三个水泥墩拦住了去路。经过商量之后,我们只好返回河南,经修武、焦作,辗转回晋城。
       夜里十二点多,我们终于到家了。虽然途中小有波折,但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兴致。作为一头新驴,我对这次古道之行非常满意。带着一身的疲惫,躺在暖暖的被窝里,我对自己说:做一头走在路上的驴子,我很幸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18 20:30:50编辑过]


欢迎光临俺的自留地:

    http://houziqiang.blshe.com/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