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戏曲交流【戏迷闲谈】 → 红旗剧团


  共有522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红旗剧团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潞州郡王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10 积分:421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2/4/21 16:10:25
红旗剧团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6/7 21:35:39 [显示全部帖子]

“红旗”:除却巫山不是云

  在上党落子不断进化的过程中,那些不守陈规、勇于变革的剧团,是使上党落子剧种不断完善、趋于成熟的功臣。正是由于他们不断的开拓,上党落子才会在150年的时间内成为山西省四大梆子之后第五个大剧种。这其中就有刚刚55年团龄的潞城市上党落子红旗剧团,他们以自己独有的勇气和行动大胆出击,使上党落子在山西省以外、特别是首都北京,具有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潞城市上党落子红旗剧团是1950年创建的。起先叫“联合剧团”,是业余性质的,后来收归县里改名叫“民众剧团”,与大众剧团并列,由李晚喜兼任团长。他们演出的剧目大多数是从大众剧团等处搬来,可以看家的剧目主要有《两狼山》、《搜杜府》、《司马庄》、《反西唐》、《骂殿》、《女中孝》和《红罗山》、《花烛恨》、《青山英烈》、《廉吏风》以及现代戏《互助组》、《新事新办》、《参军》、《捉特务》、《喜鹊登枝》、《劳动夫妻》等。那时候,一个县里养活两个剧团可不是小事。从开支到管理,也是一件劳心费力的工作。但事情的发展证明了潞城县的领导确实有预见性:1954年,大众剧团上调到长治专区后,民众剧团就成了潞城县的文艺“独苗”———四年与大众剧团并肩战斗,民众剧团已成了潞城文艺界的“一方诸侯”。
  首先,他们有了比其它剧团更为全面而科学的组织建制:“一团两股三会五队”———团务委员会;编导股、保卫股;民主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文卫委员会;演员男队、演员女队、乐队、舞美队、后勤队。组织机制的健全,意味着业务建设有了科学的分工和责任的落实。比如享誉上党的名演员郝聘之,原来在大众剧团。因为家庭出身问题1947年7月离开大众剧团去了绛河剧团并在那里与米枝林演出《红罗山》一举成名。为了壮大民众剧团的声势,潞城县领导亲自出面动员郝聘之等人返回了民众剧团。让好马再吃回头草,这样的工作做起来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的。
  第二,民众剧团在新剧目开发上创造了“多导演责任中心制”,构建了新剧目开发“批处理”生产体制。当时,剧团里可以导戏的人才有几个,团务委员会就充分挖掘潜力,发挥各自所长,让专职导演刘金水导演了《腾出手来》、《游西湖》;让副团长申科导演了《劈山救母》、《茶瓶计》、《秦香莲》;让招聘的京剧武功教师陈士新导演了《碧玉莲捉猴》(武戏)。这批剧目接连出台,就像连珠跑打响,一时震惊了上党大地。郝聘之继《红罗山》的祝英台后,又一次以“秦香莲”叫响上党;李彩兰在《游西湖》中的“李慧娘”、王现才的“贾似道”、魏太虎在《劈山救母》中的“刘彦昌”以及魏金梅在《茶瓶计》中的“春红”,一时在上党观众中好评如潮。批量出新剧目、批量推红演员,这的确不失为“跨越式崛起”之举。
  第三,大胆起用艺术成就突出的女演员担任领导。仅仅一年时间,剧团在行政建制变化而改名为“潞安县人民二分团”后,及时提拨郝聘之为副团长、李彩兰为党支部副书记。
  1958年,潞安县合并入长治市,剧团归属长治市并定名为“长治市红旗剧团”。在“大跃进”的时风下,红旗剧团排演了自编现代戏剧目《钢铁民兵》和传统戏《十二寡妇征西》。这两个戏在长治地区演红后,他们举军出征,北上太原、阳泉,出娘子关,东奔津门,回师京都,直至进入国务院礼堂为中央首长作了汇报演出。这次在京演出风光至极:政治局委员、北京市长彭真和他们合了影;高教部长杨秀峰接见了他们;水电部长傅作义请他们吃了烤鸭;北京市文联邀他们参加了茶话会;老舍先生、马彦祥(文化部艺术局长)先生、张庚(北京市文化局长)先生等名人接见剧团时,对他们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特别是艺术大师梅兰芳会见剧团时还亲自进行了艺术指导。在京期间,红旗剧团先后向教育部、文化部、煤炭部、水电部、铁道部以及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等单位作了汇报演出;在“西单”、“长安”、“民主”等剧场向首都观众公演了50多场,可谓是“誉满京畿、炫耀上党(落子)”。
  红旗剧团的不凡还不凡在他们的新剧目生产上。代表中国古典文学成就的是“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而又以《红楼梦》为文学成就的最高境界。在中国戏曲界,敢以《红楼梦》题材为演出剧目的剧种,至今仍寥寥无几,可见其雷池之威。偏偏是身处太行之巅、上党盆地的地方戏曲剧团———潞城上党落子红旗剧团,于1960年走出了“敢为天下先”的一步:把《红楼梦》搬上了上党落子舞台。此时,著名女演员郝聘之已上调地区上党落子青年剧团,剧中担纲主演的是秦翠(饰林黛玉)、高改英(饰贾宝玉)。《红》剧一经公演,倍受观众青睐,以至在长治市内南街戏院连演60场欲罢不能。1961年春节,红旗剧团携此剧到省城太原演出时,山西大学陈过教授专门为剧团讲解了《红楼梦》的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以深化演员对剧情和角色的理解;山西省文化局还专为组织了《红楼梦》演出座谈会,为使此剧日臻完善而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与此同时,剧团还新排了《则天女皇》、《貂禅》及大型神话剧《宝莲灯》,这些都不是上党落子精典传统剧目,他们敢于推新并且获得了成功,尤其是他们把话剧《于无声处》、舞剧《小刀会》移植改编为上党落子,确也是一种“出手不凡”。
  由于潞城红旗剧团一直把“出手不凡”作为他们生产艺术产品出奇制胜的指导思想,多年来,他们的艺术新产品一直源源不绝。继《红楼梦》之后,剧团改编的《搜杜府》1980年赴并演出又获成功;1987年他们带着“如何夺回城市演出市场”的想法,精心准备、尝试排练了大型神话剧《青蛇传》在市内潞安剧院上演,一炮走红、连演28场,场场爆满。上党古城,一时为之轰动。
  在上党,谈到潞城剧团,贬意的说法是“好奅(音pao)”,褒意的说法是“敢弄新花样”。不管是贬是褒,潞城红旗剧团事事“出手不凡”,的确是自己的一大特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