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戏曲交流【戏迷闲谈】 → 重走革命路 再看《红灯记》


  共有389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重走革命路 再看《红灯记》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裴静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26 积分:26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7/3 15:45:58
重走革命路 再看《红灯记》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7/3 16:21:47 [只看该作者]

重走革命路  再看《红灯记》

(作者:戏剧院 张田) 

71开启了2014年的另一半,也是建党93周年的节日。在这样特殊的一天,晋城影剧院上演了红色经典剧目《红灯记》。在八个样板戏当中,这个剧目以其鲜明的特点给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的映象。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光阴的流转,样板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甚至不夸张的说,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去,当下年轻的一代人对“革命”的感觉基本所剩无多。然而这是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并没什么值得感叹幽怨的。放眼当下“买房子、赚票子、过日子”才是头等大事,再也没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去抛头颅,洒热血,这样的感觉也就可能没有实际意义。如此说来,当年那些点燃民族激情的样板戏,是不是也该压成标本,束之高阁了呢?当我坐在台下等待演出开始的时候我确实是这么想的。这些老腔老调是该歇一歇了。

 

不过演出结束之后,当我躺下来回忆舞台上变幻的光影时,似乎是想到了一些别的东西——人总是要有精神的。这是我对再看《红灯记》的新的观后感。历史的实用价值在于它可以让突飞猛进,一路高歌的人们停下来,回头看。只有善于自我审视的人才能扎实前进。《红灯记》所反映的抗战史对于每一个中规中矩上学长大的中国孩子来说应该都有一种“背下来了”的感觉。是啊,貌似是耳朵都起茧子了。可是真的让一个孩子去理解“牺牲”、“信仰”、“无我”等等之类的东西确实略显牵强,而长大后的我们再面对这些词语时早已被赤裸裸的现实磨平了棱角。我们也不是没有信仰,只是已不再完全相信了。然而还是开头那句话,人总是要有精神的。没有精神的支撑,人就是没有灵魂的动物,活着便只是活着。

 

演出直到第八场,我都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因为对于样板戏的套路实在是有些微词,总觉得溢美之词太多了,宣传教育太夸张了,演员表演过度了,诸如此类的固有意见。但是到了一家人上刑场的段落时,我渐渐被满目的红光触动了,挺拔的身姿,燃烧的目光都在挑动着我的神经。舞台一隅的一道冷光打在鸠山等一干日军身上,他们弓着身子,目露凶光,像是等着看烤箱里的肉开始往下滴油一样的雀跃。或许只有这样的冷热对比,这样的夸张,这样的极致,才能如一记耳光,让快要麻木的神经火辣辣地疏通开来。虽然深知舞台表演的夸张,但是当我想到事实上确实有一大批人本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前仆后继的为国牺牲时就觉得震惊。“抛头颅,洒热血”其实无需去想这是多么伟大的奉献,只要想想它的字面意思就足够可怕了。要有多强大的心脏才能让一个人在面对死亡时不害怕,要有多坚定的信仰才能让一个人克制对死亡本能的恐惧。可能老师让我们记了太多英雄故事,电视剧也让我们看了太多革命烈士,我们竟以为这样的人挺多的,并认为自己也可以做的到,我脑中顿时浮现出儿时玩骑马打仗时那个壮烈牺牲的小伙伴销魂的表情。可是我们没有想过,真正做到的人都不在了,而我们只是“以为”可以做到。因为信仰而放弃自我的精神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尤其在时下“遍地戾气,人人为我”的浮躁空气里,这样的高度更是再难攀登。不过我相信革命先烈们的牺牲精神没有随历史掩埋,相反它正在蔓延。红灯的光芒照亮了革命的道路,而当它再一次,又一次,下一次点亮之时相信一定能够唤醒人们沉寂的民族精神,让匆匆的脚步稍作休息,冷静的看看世界,看看自己。我能够为国、为家牺牲到何种程度呢?

 

这场演出被安排在71日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建党93周年,还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重要原因是为了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红灯记》与群众路线的联系不言自明。我们的新中国是靠小米加步枪打下来的,如果说步枪是革命战士,那小米代表的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可见群众对革命胜利之重大意义。重温革命经典,是要让群众看到自身的力量,更是要让占据群众相当比例的党员同志们不忘历史,不忘根基。对于国家干部更是一次牺牲精神的再教育,比如为官,想要名留青史就要牺牲掉奢华安逸的生活;比如作家,想要锦绣文章就要牺牲掉春风得意的生活而守住寂寞。总之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举国拼命了,还不够好么?同时这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自上而下,深入核心的活动;是对党员意识的再清洗,对党员队伍的再纯洁。当我们对和平年代已经满以为理所当然的时候,《红灯记》适时的点醒了人们,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员:“群众路线”不仅是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当下也依然是国家富强,民族进步的法宝。只要实践活动真的能落到实处,接到地气,我相信民族的复兴之路就将高举红灯,光芒万丈。

从当晚的节目本身来看,这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演出。演员们的表现成熟干练,台下一波接一波的掌声就说明了一切。铁梅声音清亮,底气十足,磨刀人的嗓音浑厚,扎实有力,值得一提的是鸠山这个人物的唱腔设计,虽然存在过度咬字的生硬感,但其中的抑扬顿挫加上演员的表情到位,把一个奸邪阴狠的形象刻画的生动立体。舞台灯光的处理也很到位,对于情绪的表达有很大的帮助。追光的压迫感和紧张感都在相应的情节点对接的很好;大片的红光烘托了壮烈牺牲的气氛;大片的蓝光也映衬着黎明前的黑暗,蓝光的深邃感也能很好地带入观众的情绪。光线的合理运用对于台上台下产生共鸣大有帮助。当然演出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瑕疵:从音响上来说,剧中警笛响起的声音略显尖锐,出现的也比较突兀。也有音响延迟的失误:李奶奶已经说完台词“我听见孩子在哭”时,孩子的哭声才迟迟到来。从服装设计上来说,大家身上的补丁都是整齐统一的,细节处理不够真实。

另外,不可忽略的是革命样板戏难以创新。在一些场面的表现上过于拖沓;抒发性台词的比例较高,口号喊的太响太多难免让人不适;为了记住大段的道白,独唱,演员们在动作上就有很多放空,使得舞台呈现略显呆板和平面;已形成了特有的程式化动作,使得演员的二度创作意义不大。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正因为相对固定,才有较高的辨识度,广泛的认可度,人们也才会形成相对固定的条件反射。那些动作,台词早已炼成一种特殊的符号,浓缩了一个时代,象征了一种精神。还是那句话,人总是要有精神的。当我看到铁梅高举红灯最后亮相时,当看到红军战士们挥舞红旗,振臂高呼时,脑海中马上浮现出很多衣服上的图案,杂志封面,电影海报。把样板戏最后亮相的镜头印在各种商品上,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年轻人还为这种图案起了新的名字——“正能量”。没错,我们需要的精神就是这满满的正能量。

在此对沁水县蒲剧团的演员们表示由衷的尊敬。尤其是当看到最后八路军大战日本兵的这场戏时,武生们灵活的后空翻,干净流畅的打斗场面等等武功的表现都瞬间让观众眼前一亮,武打中居然还有女演员的参与更是一大惊喜。一直以来上党戏的武生短板,从这场戏里让很多人看到了进步的希望。

[此贴子已经被真水无香于2014-7-9 16:47:20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真水无香
  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专业奖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321 积分:2089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12/24 17:02: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7/3 22:52:32 [只看该作者]

老年人看的是温存,年轻人看的是稀罕,“高大上”的痕迹很浓。


书画培训 国学启蒙 梦想夏令营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裴静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26 积分:26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4/7/3 15:45:58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7/9 11:51:07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真水无香在2014-7-3 22:52:32的发言:
老年人看的是温存,年轻人看的是稀罕,“高大上”的痕迹很浓。

高大上?是我们用现在的眼光来评论的。其实,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那个年代就是信仰高于一切。看似不能理解但事实如此,他们活的就是那么高大上。

嗯,至于剧本,引用霍老师的一句评论“《红灯记》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剧本。”再引用郭老师的一句评论“《红灯记》是千锤百炼出来的,多少专家前后几易其稿,现在的剧本是多一字嫌多,少一字嫌少。”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真水无香
  4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专业奖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321 积分:2089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12/24 17:02: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7/9 16:47:47 [只看该作者]

此高大上非彼高大上,哈哈!


书画培训 国学启蒙 梦想夏令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山石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发贴奖
等级:版主 帖子:1759 积分:16645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11/1/14 19:1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7/11 12:34:26 [只看该作者]

现在看样板戏只是一种回忆,←种艺术享受,一种精神安慰。教肓意义大多数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