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先生,具有雄才大略和慧眼识才之大师风范。他一生为国举贤荐才,大公无私,为大宋朝推举了包拯、王安石、苏轼、苏辙、曾巩等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栋梁之才,培养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有识之士。他爱民如子,走到哪里都是一位好官,他有着伯乐一样的情怀,以至于宋仁宗赵桢为他写下“天下知音”四个字。
大宋至和、嘉祐年间,后来享有“三苏”美誉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从巴蜀大地来到东京汴梁应试,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由此,开封城里掀起了一股三苏旋风。与欧阳修“为诗友,自以为不及”的梅尧臣对于一代新人的迅速崛起,感奋不已,在所著《送曾子固苏轼》一诗中,竭力欢呼“楚蜀得曾苏,超然皆绝足,父子兄弟间,光辉自联属。”
有一次,欧阳修在读到苏轼的一篇文章后竟抑制不住兴奋之情,立即给梅圣俞写了一封信,“取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一头地也。”试想,苏轼、苏辙兄弟,以及曾巩、曾布兄弟等人,如果没有欧阳修,他们能大展抱负吗?同样也不会有唐宋八大家了。朱弁在《曲洧见闻》里说:“东坡之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辈类若此。一日,与其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也。"”字里行间映衬出看到欧阳修博大的胸襟,以及对年轻人深情的期勉,成功的喜悦。真正诠释了什么叫慧眼识才,什么叫甘为人梯。
韩愈先生说,世上不怕没有千里马,而怕没有伯乐,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当然,有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硬是没有伯乐出现,那也只能无可奈何,只好靠千里马自己去驰骋了。最终的结局就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我们的各个剧团真的应当好好学习一下欧阳修先生,学习他如何培养人、发现人、使用人的超群水平,一名年长的优秀演员,不能仅仅独乐于自己能够获得成功,还应当在知人、识人,发现人、培养人上,让比自己更年轻的演员获得成功,成为优秀演员,应为更多的年轻演员能够获得成功而共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13 10:12:0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