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上党梆子持续繁荣的背后
周广学
细数上党梆子走过的岁月,我们不由得惊叹: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我市上党梆子已经持续繁荣30年。近年,无论剧目还是人才,都呈现出井喷之状!5月20日,高平市上党梆子剧团演员杜建萍在广州捧得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我市收获的第五朵“梅花”。在人们娱乐方式日益多样化、传统戏曲受到极大挑战的现代社会,为什么我们的上党梆子却能够如花儿般红得美艳,令人心醉神迷?
政府:政策扶持,激活一泓春水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在晋东南之外,上党梆子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尽管我们的戏王赵清海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两度带领老艺人到太原进行公演,博得一片叫好,赵清海甚至获“涵盖一切”、“宫调泰斗”之美誉;50年代,上党梆子赴京汇报演出,也大获好评;60年代初,经过赵树理整理的《三关排宴》拍成电影,在全国上映,成为上党梆子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是,上党梆子始终被外界一些人认为“土气”,是吼出来的腔调。
上党梆子真正实现华丽转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其标志性的事件是,1986年3月省文化厅在太原举办的振兴山西戏曲青年团调演和1988年8月省文化厅在晋城举办的振兴上党梆子调演。前者,晋城市上党梆子青年团以《收书》、《杀妻》、《借粮》、《酒楼洞房》、《还印》5个折子戏参赛,一举夺魁,获得10个奖项29个奖,其中,吴国华、张爱珍、郭孝明、张保平获主演金牌奖;后者,我市10个团体14个剧目参赛,同样收获丰厚。两次调演令全省戏曲界对上党梆子刮目相看,我市上党梆子演出阵容之强大,亦令大家震惊。从此,上党梆子得以真正以独特的风姿挺立于中国戏曲之林,其高亢激昂、粗犷豪迈的唱腔,朴素大气、气势磅礴的表演,得到专家和观众的普遍褒扬。
从那时至今,我市的上党梆子一直在出人、出戏,喜讯连连,大奖不断。这和市委、市政府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扶持,不断为戏剧事业、为新剧目的排演注入资金分不开。近三年,市委、市政府用于戏剧演出和扶持的资金超千万元。
1992年,张爱珍和吴国华同时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不要说对我们这样的地方戏、对我们这样的地级市,就是那些大剧种,能同时摘得两朵“梅花”的也很少见,有时一个省都拿不上一个“梅花奖”。之后,张保平、陈素琴再获“梅花奖”。“梅花奖”,是上党梆子兴盛的有力见证。
新世纪之初,上党梆子一度陷入困境,表现为剧团生存困难、少数剧团解散,演员时有流失、人才青黄不接,市区演出极少、市民看戏很难等方面。针对这些情况,市委、市政府及时加大了扶持力度。
2003年以来,几乎每年一次在晋城影剧院举办的“赵树理戏剧奖”上党梆子优秀剧目展演,促进了全市各剧团出人出戏,壮大了演出队伍,使市民不仅看上了戏,而且看上了好戏;原先人们忧虑的诸多问题,很快得到了改善。2012年又开始搞“紫薇奖”新春戏剧综艺展演,至今已搞了三届。两大展演状况一年比一年好,参加演出的剧团数量由最初的一个增加到现在的十多个。
2006年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戏曲班开始招生,学生们经过8年的刻苦学习,今年1月有34人进入市上党梆子剧团。团长陈素琴说,这批年轻人,无论演员还是演奏员,都很有潜力,能够担当继承上党梆子的重任。2012年高平中专也开始设立戏曲班。说起这些十来岁的孩子,掌舵人张爱珍赞叹道:个个都是好苗苗!
“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相关政策,则使百姓和剧团双双受益。市委、市政府从2008年开始实施文化低保工程,送戏到那些几十年来从没唱过戏和唱戏很少的村庄;从2012年开始,以购代补,将原来补助各文艺演出团体的资金,以购买文化服务的形式进行支付,为群众送上了又一丰盛的文化大餐,叫响了“周末大剧场”、“百姓大舞台”等文化品牌,使城乡文艺演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市上党梆子剧本创作也一直处于旺盛状态,市上党戏剧研究院创作室主任霍霍说,去年一年,单他们创作室创作的上党梆子剧本就有十几个。近年,各团排出的《两地家书》、《初定中原》、《赵树理》、《千秋长平》、《走出大山》、《西沟女儿》、《长平绣娘》、《山妹子》等优秀剧目,均获专家和观众好评,并获得国家和省级的各种奖励。精品剧目涌现的同时,人才茁壮成长,除了“梅花奖”的殊荣,1992年以来,我市获山西戏剧“杏花奖”二十多人。以张爱珍、吴国华、郭孝明、张保平等为首的上党梆子名家,和以陈素琴、成静云、侯慧琴、卢爱琴、郑法根、赵德红、杜建萍等为首的中坚力量,加上年轻一代李丹、李岩、王娅娟、邱亚萍等,渐渐形成了新时期上党梆子演出队伍强有力的“三级梯队”。
在“三级梯队”中,张爱珍、吴国华、郭孝明、张保平四大名角各具特色,成为戏迷心中的偶像。每逢他们演出,常常是一票难求,很多场外的戏迷只恨自己没有变身之术,不能从门缝挤进剧场。四大名角刚刚出场,一句没唱,台下就掌声如雷。他们在整个中国戏曲界,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流的演员:“爱珍腔”既高亢明丽,慷慨奔放,又柔媚婉转,风情万种;吴国华刻画人物活灵活现,生动感人;郭孝明主攻文武老生,唱念做打俱佳,其唱腔时而如雁啸长空,悠扬激荡,时而如行云流水,起伏有致,其表演动于中而形于外,洒脱稳健;张保平较完整地继承了郝派(郝同生)艺术特色,无论唱腔、身段、做派都有相当的深度和厚度,其唱腔张弛有度,其表演刚健精细。
[此贴子已经被晋安于2015-6-25 23:31:0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