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戏曲交流【戏迷闲谈】 → 为上党戏挑刺 98 振兴上党戏曲的几点建议


  共有497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为上党戏挑刺 98 振兴上党戏曲的几点建议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戏高腔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小飞侠 帖子:1568 积分:1054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11/4 16:55:1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8/10 11:33:13 [显示全部帖子]

老申老师说的多数在理,其中:8个问题抓的准,6个建议5个提的实,最后1个建议关于更名的问题,不适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8-10 16:36:48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戏高腔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小飞侠 帖子:1568 积分:1054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11/4 16:55:1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8/10 16:52:18 [显示全部帖子]

关于您提出的第6个建议:新的思路:对上党戏种进行整合,创建“上党剧” —— 简称“党剧”。

 

1、这个不应该作为振兴发展保护上党戏的议题,上党戏也包括几个剧种,其中有梆子、落子,以及几个秧歌戏,各剧种都是单独一个剧种,历史悠久,格式、板式结构不一样,韵律不一样,也就是构成剧种的要素不一样,怎么整合?

2、上党梆子从最初的祭祀、社火等,到对戏、乐户戏等,经越千年以上,形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为5种声腔同台演出的“昆梆罗卷黄”,其中的梆子即晋东南人民叫“大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930年代将“大戏”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更名为上党梆子,已经约定俗成。

3、上党落子从最初的以武乡榆社一带的闹戏,以及以黎城潞城一带的黎城闹戏融合形成,即黎城落子,尽管不是秧歌戏,但曾也被称为“胡胡秧歌”、“胡胡戏”,目前考证在200年左右,晋东南人民叫“胡胡戏”,虽然受到受到上党梆子影响,但始终是一个独立的剧种,1954年更名为上党落子,已经约定俗成。

4、之前,也有极少数人一直在翻样子提出设法要把上党梆子更名为“宫调”“泽州调”,还有设法要把上党梆子更名为“党剧”,以及还有设法要把上党落子更名为“潞剧”,等等,这些都是一些不切实际,背离历史发展,时代发展,以及文化发展要求的喧哗,晋东南560万人民注定是坚决反对的,这种提法也没有任何意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8-10 17:16:18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戏高腔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小飞侠 帖子:1568 积分:1054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11/4 16:55:1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8/12 14:20:41 [显示全部帖子]

我们上党地区的剧团在旧社会搞过“三下锅”,“两下锅”,名曰“风搅雪”。解放后,针对这种制约上党戏各个不同剧种独立性、个性、特性、属性张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彻底反思,就如同大禹治水一样---各走各道,进一步有效促进了上党戏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今后不应再做此类返古复旧的东西了。
 
近几年,国内有过此类“标新立异”的所谓做法,名曰“改革”“创新”遭到了业务内外和戏迷观众的反对。如果娱乐一下是可以的,如果要正经八百地创立一个新混搭剧种,没有人支持这种做法。裴艳玲的《响九霄》用京、昆、河北梆子搞过“三下锅”,吴琼的《绣红旗》用歌剧、黄梅戏、京剧搞过“三下锅”,还有个别地方也弄过,总之全部是违背戏曲发展规律的做法,群众不买帐,还要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8-12 14:21:30编辑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