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来自文化部门的权威数据显示,1959年全国尚有368个剧种,目前只剩下286个,相当于平均每两年就有3个剧种消失;全国有74个剧种只剩一个职业剧团或戏班,处于几近消失的边缘。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从剧本创作、人才培养、通识教育等多方面支持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
我国民间戏曲确实正在遭遇存亡考验。那么,我们该如何努力,才能遏制民间戏曲的消失?窃以为,首先要十分注重民间戏曲人才的挖掘、扶持。有句俗话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现在,随着民间戏曲日渐落寞,一些民间艺人即使身居城市,也不能让一身技艺派上用场,只能让其慢慢黯然失传,更不要说乡村民间艺人了。对此,有关部门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重新拉起民间艺人这支队伍,让他们继续走进人们的生活。
其次要破解民间戏曲人才流失、后继无人的尴尬。民间戏曲的传承重在传“人”。当老一辈艺人伴随民间戏曲的消失而离开人世,由谁来延续民间戏曲的香火更成了一个尴尬的问题。一些年轻民间艺人因演出难、待遇低而不得不放弃最初的理想,外出打工,回家种地,即使仍在坚守也是插科打诨地进行商业“走穴”,谁还在认真传承民间戏曲的精髓?政府可出资提高这类艺人的待遇,组织公益演出。
破解民间戏曲后继无人的另一出路,则是免学费扶持学习地方戏。这些年,想从事戏曲表演的孩子越来越少,选拔苗子已从原来的“千里挑一”,发展到如今的“寥寥无几”。年轻人有兴趣学习,民间戏曲才有未来,传承民间戏曲也才有希望。因此有专家建议,职业院校在开设戏曲等传统表演类专业时,可将之纳入免收学费的范围,公共财政对院校予以补贴。如此,便可激发一些年轻人学习戏曲的热情。
此外,相关部门应组织戏曲专家、民间艺人、现代新艺术的杰出代表等多支力量,为民间戏曲找到更多的、与现代生活契合的元素或节点,让传统戏曲再现新活力。换言之,要组织力量对传统戏曲予以现代包装,“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民间戏曲也应与新时代融合和接轨,要用优秀的现实题材戏曲,展现百姓的生活状态、精神情操与心灵世界,以“诱惑”或“俘获”现在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