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戏曲交流【戏迷闲谈】 → 长治晋城各级剧团:都要真正重视这个问题呢!


  共有498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长治晋城各级剧团:都要真正重视这个问题呢!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戏高腔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小飞侠 帖子:1568 积分:1054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11/4 16:55:10
长治晋城各级剧团:都要真正重视这个问题呢!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0/16 13:21:19 [显示全部帖子]

(转帖)上海戏曲“热演出”下的“冷思考”: 演员“代际转换”是当务之急

2015-10-16 08:58:43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

赵志刚、茅善玉、钱惠丽、梁伟平已经成为全国戏曲界翘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6 13:22:38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戏高腔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小飞侠 帖子:1568 积分:1054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11/4 16:55:1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0/16 13:22:58 [显示全部帖子]

“整个行业必须意识到代际转换的危机。”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接受本课题调研时表示,“硕果仅存的流派创始人、标志性的表演艺术家正在陆续走进历史,作为主要传承者的中生代正步入老年,相比之下,上海戏曲青年中坚在自己的剧种和全国的影响力上都不及老一辈艺术家与中生代。”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戏高腔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小飞侠 帖子:1568 积分:1054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11/4 16:55:1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0/16 13:23:20 [显示全部帖子]

传承重“技”更应重“艺”

对“技”与“艺”、“形”与“神”的关系理解不足

去年10月21日,文艺评论家毛时安在上海剧协等举办的“循源求变——钱惠丽越剧表演艺术研讨会”上肯定了钱惠丽30年来对于越剧流派传承的贡献后谈到:“学流派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到流派中精神性的东西,并且化为演员自己的一套。”30年间,钱惠丽演了1200场《红楼梦》,成为继徐玉兰之后越剧舞台上观众最认可的“贾宝玉”。在很多评论家看来,上海戏曲中生代一代人以全部的生命力投入到流派的继承中,让流派仍然“活态传承”在舞台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戏高腔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小飞侠 帖子:1568 积分:1054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11/4 16:55:1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0/16 13:23:36 [显示全部帖子]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对于戏曲的传承仍存在一个误区:重心更倾向于技艺、技术和技巧的继承。纵观如今很多传统戏及新编作品,灯光、服装、舞美、造型,一切的外在形式都堪称完美,但唯独剧作本身经不起推敲;而青年演员四功五法的基础虽打得扎实,但人物塑造却始终流于肤浅的表面。戏曲艺术首先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包括传统美德、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审美判断等,这才是传承的主脉。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戏高腔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小飞侠 帖子:1568 积分:1054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11/4 16:55:1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0/16 13:23:54 [显示全部帖子]

当下戏曲教育与实践的意识层面,与业界专家对于当下戏曲传承与发展提出的要求,显然有着较大的差距。

这些年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联等共同主办、上海市剧协等承办的全国戏剧青年人才“研修班”,涉及了“编导音评美”五个分类,尚未涉及演员行当。而上海剧协坚持多年开设的“戏剧青年演员读书班”,让“编导演”大家传授创作经验,受到参与院团和青年演员一致好评;但也有少数院团对青年演员在职学习的渴望关注度不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戏高腔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小飞侠 帖子:1568 积分:1054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11/4 16:55:1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0/16 13:24:07 [显示全部帖子]

虽然在几大剧种的戏校教育体制中,上海已经注重舞台前辈艺术家在课堂一线的言传身教,但是批量的青年学子进入院团之后,身上仍显现出重“技”轻“艺”、重“武”轻“文”、重“形”轻“神”,重“台前”轻“幕后”的特点。从被“灌输”的技能教育中到达真“领悟”的舞台行为还需要个人的艺术天赋和文化启迪。

课题组认为,改变传统戏、新编戏中的人物“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之嫌,让上海中青年戏曲演员理解并提升“技”与“艺”的全面发展、中年演员形成独立风格和代表作品已是当务之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戏高腔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小飞侠 帖子:1568 积分:1054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11/4 16:55:1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0/16 13:24:30 [显示全部帖子]

院团需注重包装推广

传播滞后导致受众对戏曲作品认知度不足

从传统的纸媒到星罗密布的网络媒体再到如今人人都能“发声”的自媒体时代,对于剧目的宣传也早应从一板一眼的官方介绍到微博、微信、网络、客户端、软文等新形式全方位的“狂轰滥炸”。但调查的现状却是,上海不少戏曲院团似乎仍旧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缺乏对具体剧目或演员包装、推广与营销的宏观思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戏高腔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小飞侠 帖子:1568 积分:1054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11/4 16:55:1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0/16 13:24:42 [显示全部帖子]

如王珮瑜及蓝天横跨全年的个人专场、巡回演唱会系列,以及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推出的《春江花月夜》,从前期的包装、宣传,到中期整体营销以及后期演出的互动交流等在市场上都收获了很大的关注和反响,这些举措均靠他们的“粉丝团队”倾力推动。包括今年上半年刚结束的越剧《甄嬛》连续20场的驻场演出,也是借力民间公司运作,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这样的做法,应该对其他的戏曲院团会有启迪。这几年,上海的戏曲院团虽然都陆续开通了微博、微信,也尝试着用会员制、优惠制等各种方式扩大整体影响力,但尚未呈现主动状态,包括尚未对市场嗅觉判断和对观众欣赏诉求判断敏锐和准确度的把握。

(作者系上海市剧协理论研究室主任,报告由上海市剧协课题组提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