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高平剧团有出现代戏《活寡》,导演这部戏的是我国著名导演-------梅玉文。这部戏在山西振兴上党梆子调演中获得金奖。当时梅老师在山西省话剧院工作,1992年调入了深圳罗湖电视制作中心,在深圳又编导了许多电视作品。
梅老师很关心上党梆子,经常在博客里提及。去年他还问袁金叶的情况。
梅老师策划了大型纪录片《悄然逝去的遗产》,意图记录山西省20多年来已经消亡的近30个戏曲剧种。他说,多种原因至今还停留在策划上。衷心祝愿这部纪录片早日与观众见面,衷心祝愿梅老师健康。
海天出版社出版的《我这30年——罗湖文艺界知名人士访谈录》,梅老师是其中之一,下面我把访谈录发于此。。
梅玉文,共和国同龄人,建国前夕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矿区。5岁随父母迁居山西省阳泉矿区,小学初中顺利毕业,升入高中。1966年考入山西省艺术学校学习话剧表演,获大专文凭。
1969年分配,先后在大同市文工团和大同市话剧团当演员和导演。刚开始仅以演戏为职,第一次担纲主角是在芭蕾舞剧《白毛女》中饰演黄世仁,后来就专心话剧。先后创造了罗布藏、江振华、肖继业、赵海山、罗顺成、鲁大成、冯云彤、叶峰、格桑、许达宝、秦滔、罗心刚、毛泽东等20余个主要角色。再后来涉足导演,排了《假如我是真的》、《救救她》、《没法说》、《哥们儿折腾记》、《哥仨和媳妇们》、《十五的月亮》、《魔方》等7出大戏。
1983年到吉林艺术学院读导演专业,为期两年,取得第二个大专文凭。1986年调山西省话剧院。在话剧院确是电视剧导演。先后导了(包括合作)《二林小传》、《特殊采访》、《护航》、《老不正经》、《晋北题材对话—点火的人》、《苦果》、《老家伙》、《杏林深处》、《缉毒行动》等40多部集电视剧。合作导演戏曲《活寡》,在山西省振兴上党梆子调演中获金奖、导演奖等11个奖项。此时开始了电视剧本的创作,先后创作了《晋北题材对话》、《缉毒行动》、《警钟》和《莽河清清》。再后来还担任话剧团的副团长。1989年7月,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
1992年调入深圳罗湖电视制作中心。在中心是电视、戏剧两栖人,专业涉足编、导、演三个领域。主业是电视,先后编导(包括合作)了专题片《春涌罗湖》、《乐土一方》、《都市贝雷帽》、《老东门》、《摩天楼下军民情》、《文化沙漠变绿洲》、《美,在罗湖大地上种植》、《让“人生的后花园”更美丽》、《国防教育强区在前进》等40余部。还为深圳市文化改革办编导了专题片《改革春潮》。
导演(包括合作)电视文艺片:MTV《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老东门》,电视舞蹈《走月》、《绿叶红花》,电视散文《情涌大鹏湾》、《那棵葱郁的高山榕》、《罗湖桥》、《深圳写意》、《读雪》、《油坊往事》、《走不出外婆的目光》、《我们应该选择怎样活着》,电视音乐片《花开的声音》,电视报告文学《渔民村的变迁》,电视艺术片《遐想潮州菜》等,总计20余部。是深圳电视散文的始作俑者。
戏剧是副业,但斩获颇丰。主要创作、导演戏剧小品有《不期而遇》、《也想有个家》、《家书》、《新编“孟母断机”》、《“名记”》、《候补姐夫》、《西边日出》、《电脑该谁用》、《躲不起》、《悄悄话》、《老鼠的尾巴》等28个,发表16个、导了16个。2001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剧的演绎》,结集了电视、戏剧方面的几个剧本、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2003年,市群艺馆、区文化局、区文联联合召开了“梅玉文作品研讨会”。当年,被选入《中国戏剧家大辞典》(第1424页)。
作品先后在国家级赛事中获奖:小品获得过“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二、三等奖,文化部“群星奖”和全国“四进社区”展演铜奖;专题片获得过“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新闻”一等奖,电视散文获得过“全国百家电视台(单位)电视文艺节目展评”金、银、铜奖,中国电视金鹰奖提名奖,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文学节目一等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入围作品奖。
爱好有写作和摄影。业余时间喜欢写散文,摄影纯属爱好,旨在参与,不问收获。
在艺术圈里摸爬滚打40年,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的会员,是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文艺研究会的理事;也是广东省和深圳市的会员,还是深圳市剧协的理事、秘书长;在区里,担任剧协主席、视协副主席;在单位,任副主任;技术职称是一级导演。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384417813397338561.jpg
40年前就读于省艺术学校,现在改为山西省戏剧职业学院,这是8月份回太原在学校门口的留影,
看到这张照片,我仿佛也看到戏剧职业学院车斗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25 20:32:3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