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血液成为传承栋梁
上党梆子名剧《王宝钏》是每个上党梆子学员的必学曲目,在排练室里,张晶演唱的一段选段,让同事们鼓掌称赞。“这就是上党梆子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的新生机。”在赞叹声中,上党梆子传习所团长陈素琴说,每当看到这些上进的年轻人如此努力,她都会感到自己肩上担子越发沉重。“如果给他们更多的表演机会,我们的这批青年演员,会成长得更快。”陈素琴说,她的任务就是抓紧培养年轻人,让上党梆子没有“断苗”的危险。
话虽如此,谈何容易,培养戏曲人才太难了,短时间内不见成效,很多年轻人为了生计,有心无力,根本坚持不了。陈素琴介绍,上党梆子在山西是四大梆子之一,在上党地区有大批的观众,要想传承壮大,就要想办法出人才,出精品。“但是因为演出条件艰苦,家庭条好些的,都不想让孩子从事这么苦的行业。”除此之外,很多艺术院校认为,培养一个戏曲人才太难、太漫长,根本不开设相关专业。“这就需要我们自我严格要求,想办法走出一条前赴后继的道路来。”作为上党梆子的传承人,陈素琴一直坚持从基层剧团和艺校选拔优秀演员,因材施教,并根据演员自身特点安排适合的角色。
2015年初,在前往市职业技术学院观看上党梆子专业的孩子们汇报演出后,陈素琴作出大胆决定,将即将毕业的30余名上党梆子学员全部招入剧团。“看到孩子们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眼神中透出的对上党梆子的热爱,我坚信,在他们中就有以后的名角大师。”陈素琴说,她愿意受些苦累,给这些年轻演员一个机会,也给上党梆子的传承增添些新鲜血液。
入团后,年轻的演员们争气用功,团里的排练演出风气也焕然一新。在生活中,陈素琴是孩子们的大家长,吃穿住行都要亲自照顾询问,在排练教学中,她又是一位严师。“我也是演员出身,演员就要勤加练习,我严格管理他们就是希望他们早日成才,让上党梆子后继有人。”陈素琴说,她希望通过上党梆子这一文化载体,向更多年轻人普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
传承既要有意义也要有意思
最近上党梆子传习所里热闹异常,大家忙着准备排练新戏《太行娘亲》,这部现代戏涉及的演员很多,可让张晶没想到的是,陈素琴却点名让她出演女二号。“年轻演员总要经过演出锻炼,我相信张晶一定能圆满完成排练演出的任务。”陈素琴对张晶这位年轻的上党梆子演员信心满满,张晶也动力十足。她说,今年给自己定的小目标就是珍惜演出机会,跟着前辈们努力排练,在演出时展现出最好的状态,为年轻演员证明。
除了平日里的排练演出,这些年轻演员的心思也没闲着,在互联网大潮席卷而来的今日,上党梆子如何更好地生存并延续辉煌,是他们的牵挂所在。
“我们需要好好运用各种资源,对上党梆子文化进行生态保护。”郑媛媛希望,除了他们这帮人,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通过各种渠道关注上党梆子,爱上上党梆子。“我们几个经常私下琢磨,是不是可以引用‘上党梆子+互联网’的模式,发展一个繁荣崭新的上党梆子生态圈。”郑媛媛说,她和她的小伙伴们觉得,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的打造,借助网络推广,进一步做好上党梆子的发扬与传承。比如,可以通过设立网站,颠覆一般宣传平台模式,通过名家坐镇、线上演出等形式,向戏迷们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综合性平台,或者加入当下最流行的直播模式,让千里之外的戏迷朋友也能零距离感受到上党梆子的魅力。
“想让青少年爱上上党梆子,也有好办法。”张晶介绍,她就见到过相关文化部门推广京剧的做法,将生、旦、净、末、丑这些戏曲人物变成可爱生动的动漫造型,把唱、念、做、打的戏曲程式,精心刻画成动漫场景。“其实我们也可以借鉴,将上党梆子的文化制作成戏曲动漫。”张晶说,动漫的最大受众就是青少年,要传承,必须在方法上与时俱进,用孩子们喜欢和接受的方式,有意义的事才能做得有意思。
年轻演员们思维活跃,将上党梆子这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地方文化。
看着张张稚嫩可爱却斗志昂扬的小脸,陈素琴仿佛看到自己当年从艺时的影子,也看到了上党梆子发展的美好未来。陈素琴说:“上党梆子不能一直停留在一个平面上,要有生命力,必须有创新,只有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它、爱它,上党梆子才能发展,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