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兄的唱词如骂殿相比,不是一个档次.疑是后人续的.骂殿是个搭戏.后来有人续写成了一本.我闲着没事,就把刺兄这折试着做了些改动.各位斧正.
刺兄
(据考,太祖临终前,嘱咐其弟说:二子年幼不能理政,遵母命把位传于你,要你用心治理天下,侍二子成人后,再传于他俩中有能力的。当时由仁美代笔下召。但二舍不听,兄弟发生争执,一气之下把太祖刺死。太祖垂危之际,红烛摇晃,大呼“你好自为之”。后二舍继位把“侍二子成人后,再传于他俩中有能力的”一节昧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红烛疑案)
据分析,刺兄、哭灵与骂殿绝非出自一人之手笔。骂殿一折写的非常精彩,与刺兄、哭灵二折的水平天差地别。刺兄、哭灵二折应是解放后有人所续。
注:(1)(这两句有误,太祖父名洪殷,官举指挥。母杜氏乃一指挥之妻,焉能受得皇封)
(2)(太祖兄弟三人,太祖为长,二弟光义,登基后更名匡义,三弟光美,尚有一妹名赵美蓉,少年寡居,后配高怀德为妻)
(3)(在《南宋飞龙传》中,最初与赵匡胤结拜的弟兄有:张光远、罗彦威、汉廷如、石守信、杨廷龙、周霸、史珪、李汉升、赵彦威,最后一位是郑恩。柴荣加入以后,人称“二龙九虎”)
(4)(回开封干什么去了,周太祖定都在开封吗?赵匡胤得了天下之后,才定都汴梁,即开封)
(5)(太祖下高平关取高行周的人头时,他自知不是高的对手,设计将高行周蒙了。应是智杀,何来激杀一说。当时只收下了高怀德,高怀亮从小被其父送至火塘寨随火山王杨衮学枪,在太祖下一下南唐时,才被收下,后死于南唐罗英之手)
(6)(这两句不通,太祖登基,各家王候拥兵自重,非石守信一人。石守能一说,正史、野史、演义等均无此人)
(7)(时太祖之母杜氏尚健在,无封养老宫之说。据小说、戏曲考,当时太祖封其为五阴候之首,赐监国铜锤)
(8)(太祖好兴致,错杀了人,就跑到南唐避署去了。再说,当时南唐尚未臣服,到那里避署太危险了吧)
(9)(这病生的古怪,在心上患了个脑袋上生疮的病。脑疮病是太祖在下南唐时,被妖道余兆用毒水所伤,后经黄石公解毒,才转死回生,但尚有余毒。陈抟老祖曾再三告诫太祖,要忌酒、忌色,否则必将毒发而死。太祖一生好酒,不听劝告,后毒性发作,脑后及背部生痈)
(10)(太祖文治武功俱佳,竟吟出这样的诗来,不要说大太保释不开,就是曹子建、李太白也释不开。大概是太祖痛糊涂了,疯说吧)
(11)(此话怎讲,江山社稷大事,岂能让贺后安排。)
(12)(太祖好闲情,扯得不近啊。把祖宗十八代都扯出来了)
(13)(此一段就是野史传说的“金匮之盟”,据《宋史列传第一后妃上》: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乐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后经考证,建隆二年之时,太祖正当壮年,太子德昭也已是十一岁的年纪,太后何来急切商讨传位之虑?就是急于定此大计,太后又怎能预知太祖将于五十岁时候早早故去?即是知道太祖将于五十岁驾崩,其时太子已至二十六岁,哪里有“主少”之忧呢?那丞相赵普在开宝六年早因收受贿赂被太祖罢相,此时回朝进献金匮,二帝马上加封,恢复相位。这个疑案,有说是赵匡义存心杀害兄长篡夺皇权,用金鸡斧来砍太祖;也有说是太祖被二帝用金簪刺中咽喉,太祖见他有谋篡之意,举金鸡斧来砍赵匡义)
修订本
有俄王染沉疴不见好转,思想起江山事坐卧不安。
柴大哥火焚在尧王庙院,众弟兄保孤王驾坐金銮。
桃花宫王只把三弟错斩,辜负了结义情令人愧惭。
因此上下南唐亲征平乱,朝中事由二弟贺后承担。
困南唐十八载几经凶险,并不见二弟他派兵救援。
兄弟情君臣义全不顾念,想必他有二心情节显然。
国初定众文武各怀己见,二皇儿年纪小难掌朝班。
老母后临终时也有遗愿,王宴驾由二弟执掌江山。
王若是违母命二弟来贬,怕只怕我朝中不得安然。
到如今脑疮痛连连不断,昏迷中梦三弟来把驾参。
莫非是郑三弟来报仇怨,莫非是大限到命该归天。
大太监搀孤王龙床回转,或是福或是祸就在眼前。
(窃以为,太祖身为一国之君,在生命垂危,弥留之际,表述一下自己的身世固然重要,但更应当表述一下,他考虑身后的国家大事及皇位继承的心理世界。古训,有子不传弟。爱子之心人人有之,太祖也不例外,但以当时的局势而言,太子年幼无能,赵二舍精明强干,况太祖征南期间,朝中一切事务均由二舍代理,朝中大部分都是他的心腹。可以说当时太祖已被架空。如传位于太子,势必会发生宫庭纷争,贺后、太子、德芳等都难得其果。如遵母命传位于二舍,他又担心二舍百年后不能传位于德元、德芳甚至不能善待他的妻小。所以这时候太祖的内心是矛盾的。考虑再三,太祖终以天下为重,以长兄之心度弟之腹,以君子心度小人腹决定把位传于二舍。他料到自己的生命将不久于人世,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其弟会刺死他,之后也没有把皇位传于他的儿子。这就是二舍的三罪:不遵母命是为不考,不遵皇命是为不忠,不遵兄弟诺言是为不义)
×(白)孤王恶疮疼痛实是难忍,下边乃是何人?
×(二子答白)
噢!原是皇儿,儿啊,近前来!
×(二子答白)
儿啊!父王有几句言语,我儿谨记。
×(二子答白)
(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龙潜深渊须谨慎,只为来日飞在天。
我儿释得此中意,何愁社稷不安然。
(注:太祖此诗,暗喻自己命在旦夕,大势已去。然弟壮子幼,二舍心腹之臣遍布朝中,潘仁美又与二舍是翁婿之亲,执掌兵权。如将江山让于德元,必生祸患。告诫德元,你虽是太子,但还是一条未长成的幼龙,难以主持大局,须深潜水低,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二舍之子尚幼,二舍百年后,你作为太子仍可继承皇位)
德元我儿释来?
×(德元答白)
唉!德芳我儿呢?
×(德芳答白)
我儿讲来!
×(德芳答白)
念:大江东去不复归,人间荣谢递相催。
金鳞终非池中物,风云来时九天飞。
(八王此诗的喻意为:人生犹如涛涛江水一去不复,新老代谢本是人之常情。你虽然老了,但还是后继有人的。我好比是一条年幼的金龙,并非是池中的凡物,一旦时机成熟,便会风云际会腾飞在天。可见八王志向之远大,这也正和八王受封后在金殿上与潘仁美的一段对白相呼应。成为八王后来监国摄政的伏笔。如按原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朝一日权在手,定做大宋栋梁材”一语。则表明八王是个半文盲,也难成大器)
嗯!大太监,领定二位小千岁翰林院功书去吧。
×(贺后上,白)
如此你就讲来。
×(贺后白)
唉!梓童哪!孤王如今恶疮疼痛难忍,命在旦夕,只是这大宋江山可该让何人执掌。
×(贺后白)
唉呀!梓童哪!照你这样说来,是把江山让于咱那大太保执掌吗?
×(贺后白)
唉!你说咱那大太保吗?方才孤王见他神情惶惑,言语支吾,孤讲给他几句言语,都也是不知所指,释之不开。如今天下初定,文武心思不一,他才疏学浅中怕是难当重任啊。
×(贺后白)
哦!你说咱那德芳儿吗?咱那德芳儿子倒是智广多才,言语中也有那帝王之气,只是他年纪尚幼,他、他他还是不行啊。
×(贺后白)
唱:嗳!梓童哪!
贤梓童搀孤王龙床坐定,听王把心腹事细说分明。
柴大哥坐江山天下欢庆,庆功宴当群臣表述真情。
他言说为江山东奔西征,坐江山我弟兄轮流担承。
柴大哥尧王庙死于非命,小太子继皇位惹恼群雄。
事危急众朝臣将王议定,众兄弟扶孤王得了江洪。
各家王功劳大拥兵自重,君臣们犯疑猜难得安宁。
有孤王在宫院主意拿定,一杯酒释兵权各享华荣。
咱的娘临终前再三叮咛,主年幼臣功高怎能太平。
把江山让二弟乃是母命,学伯夷与叔齐万古美名。
贺后:
老母后做此事太欠思量,江山事比不得家事寻常。
赵二舍得江山焉能再让,枉费了几十载日夜奔忙。
劝万岁你切要再思再想,让江山万不可错拿主张。
太祖:
孤王心思已定,你出宫走吧!(昏倒)
×(二舍、潘妃、仁美上,与大太监争吵对白)
唱:孤王龙床怎安祥。
白:大太监,何人在外喧哗。
×
白:宣他们一同进见。
×
白:二人为何撕打,从实讲来!
×
白:嗯!如今朝中无大无小,无君无臣,贺后低头,二弟奏来。
×
白:贺后奏来!
×
白:这个么——
×
白:桃花宫内,孤酒后铸成大错,岂能忘记。
×
唱:好恼!
提起当年桃花宫,不由孤王动无名。
听奸妃斩了郑三弟,坏了俺兄弟结义情。
今日里若听贺后语,怕只怕大错又铸成。
高叫武士宫门进——
×
接唱:孤王有旨往下行。
贺后犯下乱宫罪,搅宫乱法罪难容。
头上卸下珠翠冠,身上再脱霞帔领。
将她打在冷宫院——
×
白:二弟!这回为兄恶疮疼痛实是难忍了。
×
(神志昏迷)如此二弟,弟妹搀孤来。
×
惊恐白:噢!!这是三弟!(昏厥)
哎呀!痛煞孤也。
唱:一霎时五内俱焚彻骨疼。
有俄王染沉疴不见好转,思想起江山事令人作难。
柴大哥火焚尧王殿,众弟兄保孤坐金銮。
桃花宫错把三弟斩,辜负了当年结义缘。
南唐余鸿造了反,御驾亲征离朝班。
君臣寿州浴血战,不胜妖道也枉然。
阵前拿去高御卿,又擒曹彬将一员。
高琼郑印来救驾,圣母遣徒下了山。
刘金锭、萧引凤、郁生香、艾银屏、花解语保定孤王奏凯旋。
回朝得下脑疮病,怕只怕生死在眼前。
倘若孤王把驾宴,大宋江山谁承担。
胞弟二舍心阴险,我儿德元在幼年。
如把江山皇儿坐,二舍定然心不甘。
一旦叔侄把脸变,举家性命难保全。
母后曾立金匮盟,传位二舍掌朝班。
按理当把二舍贬,怎见老娘于九泉。
文武也将孤王怨,都道玄郎不义男。
众叛亲离人心散,霎时江山起峰烟。
罢罢罢,倒不如顺水推舟江山让,落一个兄弟大义美名传。
大太监搀孤龙床上,宣二弟与太子把驾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