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统文化 振救武乡秧歌
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乡秧歌传承人——任森奎
2011.5.22上午,我陪同戏迷碧海蓝天一起,代表长治市青年戏迷协会演员档案建设部,专程前往潞城市看望并拜访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乡秧歌传承人——任森奎老先生。任老亲切接见了我们。
任森奎,男,1932年出生于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1981年12月退休。退休前为武乡县剧团团长。1953年加入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9年应邀参加建国二十周年大庆北京天安门观礼,现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乡秧歌”传承人。任老从小热爱秧歌戏,后来随剧团跑龙套,凭着自己良好的艺术天赋,加之自己勤奋好学,很快名扬上党。1949年被召到县光明剧团。在剧团的这个艺术天地里,勤奋专研,表演艺术水平不断进步,在晋东地区数十个剧团丑角演员中,成为了屈指可数的重量级演员。他的演技独特,风趣幽默,叫绝称奇。在数十年的汇演中连连获奖。曾在《王贵与李香香》扮演匪连长,《嫁妻》中扮演老赌棍,《卷席筒》中扮演仓娃等等。
任老他从艺数十年。在剧团勤勤恳恳,知难而进,改革创新,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武乡秧歌。虽然任老今年已经79岁高龄,但每逢县里开人代会,搞文艺晚会,他都要去参加。这次我还从任老那里收集了他演的武乡秧歌《嫁妻》和在2010年人代会上的演出录像资料,还有65年入伍战友联谊会上的精彩演出资料。我已上传至我的五六网《武乡秧歌之家视频空间》。http://www.56.com/h73/uv.index.php?user=wuxiangyanggezhijia。大家可以登录这个网址欣赏。并附上几张任老的照片。供大家参阅。
在谈到如何把武乡秧歌传承下去时,任老显得十分的担忧,他说虽然他作为秧歌传承人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但一个近八十高龄的老人又能做得了多少。他希望县有关领导能重视起来,搞个剧团,把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他会在有生之年为秧歌献计献策,把自己的余热贡献给自己毕生喜欢的文化艺术事业中。我们听了很是感动,为任老的精神所动。
后来他又向我们简单呢介绍了一下有关武乡秧歌的历史,起源,班社,剧目,板式,特点等。
历史:武乡秧歌,约有300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已有萌芽,清代中叶已有秧歌班社活动。辛亥革命到抗战前夕为兴盛时期。共有300多个剧目。它把民间歌曲,谚语,舞蹈合二为一,充满劳动生活气息,适宜反映乡村人民家庭,邻里,亲友之间的小矛盾,最宜表现当时农村人民生活题材的故事。
起源:大约300多年前,武乡流传着一种(纺花调)妇女纺花合着右手摇轮的节拍
所唱。后来男人们在田间劳动也唱其调,称之为(秧歌)。初时只有(小生,小旦,小丑,同腔同调,没有弦乐,只有打击乐,被称为(干板秧歌)。后来又引入了夯歌,形成了一种新的板式。
班社:光绪十年,1884年在襄,武两县交界处上良,下良,等十八个村庄自乐班秧歌演唱名流,联办了一个秧歌班,称为“十八村秧歌班”。后来又出现了“鸣凤班”,“鸣盛班”,“庆荣班”,“三元班”,“永乐班”,“顺义班”,“愿乐班”等。艺人们除来在本剧种上力求精益求精,有的把上党梆子和皮黄的表演程式和剧目也搬来,使秧歌剧种新增了黑角(大净)武生,刀马旦等行当。许多伴奏曲牌(云仙阁,普天乐)也被引入套用。梆子的全套表演程式(升帐,登殿等)也被搬进了秧歌剧目。1938年到1940年先后成立了“武东光明剧团,”“武西战斗剧团”。
剧目:据1963年冬,武乡县老艺人座谈会统计落实。武乡秧歌共有300多本,其中现代戏有140多本,传统剧100多本,还有60多本移植剧目。代表性剧目有《戏中书》,
《河灯会》,《富家营》《盘石岭》,《绑柱结婚》,,《王贵与李香香》等等。
板式:有慢板,二性板,念板,剁板,挑板,花腔,散板,摇板等八种基本板式。
二性板式基本曲调,大部分板式是在二性板上演化而来的。
特点:武乡秧歌形式自由,明快活泼,乡土气息浓厚。表演特点有1直接与观众交流感情的表演,2小生,小旦轻歌慢舞的表演,3动画,木偶式的表演。另外秧歌戏不同与梆子戏,秧歌戏主要是取材与农村,教育意义极强。而梆子戏则大多数是朝廷戏。
我觉得我们作为后人,应该为武乡传统文化做点什么,作为一个剧种它有着300多年的历史。虽然我们不能为秧歌做出多大贡献。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力量来宣传武乡秧歌,也希望有关单位给予重视。我个人而言。我在今年年初就新建了《武乡秧歌之家群》群号是(138695796),在五六网建了《武乡秧歌之家》视频空间。
(http://www.56.com/h73/uv.index.php?user=wuxiangyanggezhijia)欢迎广大武乡秧歌爱好者前来参与。
这次访谈是我们首次搞,我们对武乡秧歌了解的太少,有好多问题还不知从何说起,仅仅是个开端,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谅解。我们都是业余爱好,在各方面都比不了专业的记者,我们搞这些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任老的了解,让大家认识武乡秧歌,让大家来关注武乡秧歌这个无形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渐的完善,
最后我代表长治市青年戏迷协会演员档案建设部,欢迎大家的参与。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把我们的上党传统文化更好的发扬光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