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四弦书简介】“四弦书”是继上党梆子、上党二簧、泽州秧歌之后,植根于泽州土地上的“地方特产”。因“四弦”是该曲种的主乐,故此得名“四弦书”。
演唱“四弦书”时是以四弦、三弦、胡胡为主乐伴唱,而不用大鼓、钢板。用行话说,音乐基本上是光用文场,不用武场。“四弦书”与其他县的曲种比起来较为丰富。据初步整理,已发掘出挑官韵、三倒板等10个曲调。
“四弦书”起源于何朝何代,何人所创,至今无法考证。传说,清道光年间,泽州县犁川镇老艺人程天和曾被轿子接进官府去演唱,而开创说唱文学之先河的孔三传是泽州人。那么,起源于泽州的“四弦书”到底与哪个人有关?但人们仅是猜测,至今并无史料与文物可以佐证。
上世纪70年代走红的泽州盲眼老艺人袁小迷对“四弦书”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一个人手脚并用可以同时演奏八件乐器,既丰富了“四弦书”的音乐表演形式,又不增添人员,鼓、锣、钗、梆等齐奏,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袁小迷等一代曲艺人创作并演出了《鸭绿江》《打运城》《一贯道》《三战狼窝掌》《计划生育好》等。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四弦书”在泽州仍受群众欢迎。但如今,同许多曲艺形式一样,“四弦书”由于后继无人,会唱的专业人士很难寻觅,处于濒危状态,目前,泽州四弦书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