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歇偶话——关于上党昆曲(一)
——上党昆曲的起源
上党梆子班社据称最早形成于明末,但是没有真正的史实资料所载。最早见于舞台题壁的是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的题壁,所演者皆为昆曲,其中有怀宁阮大铖的《春灯谜》。
《春灯谜》是阮大铖寓居南京时所作,剧成于崇祯六年(1633)年,《春灯谜》又称“十错认”,讲的是士子宇文彦一家的悲欢离合故事。剧中父子、兄弟、夫妻、翁婿等关系一度全被“错认”,故名“十错认”。阮大铖所豢养的家班当时在南京冠绝一时,加之阮氏所作戏剧,曲辞工丽,情节跌宕,且喜误会巧合连环套弄,在舞台上搬演起来热闹非凡。在阮氏《春灯谜》剧成的二十几年后,该剧就在泽州的一处山村野台上演,不能不说当时泽潞一代昆曲演出之繁盛!
昆曲到底如何传入上党,至今本人没有见到比较清晰地传播脉络,还有待于上党戏曲研究专家们做进一步的详细考证与研究,以还原上党昆曲清晰地历史面目。
俺个人人为上党昆曲的传布有以下几种可能的途径:
第一,文人家班。明代昆曲繁盛之时,上党名士在此时任朝中大员者不少,久在京中,闲暇时不可能不受昆曲影响。昆曲剧目大都出自当时文苑才子之手,如徐渭《四声猿》、汤显祖《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等,文辞华丽典雅,曲调婉转柔和。加之昆曲是诗词余韵,曲牌大多来源于宋词。所以文人对昆曲非常喜爱。在明代中后期,豢养家班是一件雅事,所以当时的有实力的文人皆从江南采办歌童舞女,组织家班。平阳是元曲繁盛之地,昆曲虽发源于南方,也必会在此繁荣茂盛。康熙年间,孔尚任《平阳竹枝词》就有“太行西北尽边声,亦有昆山乐部名”的描述。李渔于康熙五年(1666)年游历平阳时,与平阳得到了极有艺术天赋的乔姬,也说明了在清初平阳戏曲之盛。所以泽潞两地文人巨富所豢养的家班,可能是上党昆曲的一个起源。
第二,沈王说。明代建国后,朱元璋封子沈王坐镇潞州250多年,又有乐户制度,那么昆曲有可能是从潞州沈王府中所传出来的。见上个世纪在潞城县发现的《礼节传薄四十宫调谱》中所记载的酬神戏中,有不少是昆曲剧目,如昆曲《琵琶记》中的南浦、赏荷等。但是长治地区所见的戏曲舞台题壁资料很少,这还要靠长治地区的戏曲研究工作者花大力气去研究。
第三,商路即戏路。明清两代是山西的大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山西商帮在全国都负有盛名。据明代史料记载,当时天下巨富者,泽潞十之三四。泽潞商人到江南进行贸易,这一条商路中也可能是江南昆曲传入上党的戏路。直到今天,在江苏省苏州市,最精美的古代商务会馆是全晋会馆,也是今天苏州昆曲博物馆,在现在全晋会馆的红氍毹上,还有昆曲的演出。另外,忘记是那一本资料上记载,直到清末,江南正昆老班全福班(鸣福班?)还北上山西演出。
以上几点就是俺一个卖力气人对于上党昆曲起源的一点看法,限于俺眼光浅浊,水平有限,肯定纰误百出,欢迎大家批评,也很希望和大家进行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