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戏曲交流【戏迷闲谈】 → 上党乐户(转载)


  共有735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上党乐户(转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兴全散人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蝙蝠侠 帖子:823 积分:5734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4/7 16:57:17
上党乐户(转载)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5 9:48:55 [只看该作者]

上党乐户

<!a href=# target=_blank> 
<!a href=# target=_blank>

  1985年在山西长治市潞城县,发现了一本祖传的手抄本。据考证它是明万历二年也就是公元1574年的音乐文物《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由于这部手抄本是一部罕见的音乐文献资料,在我国的音乐界引起轰动。这本手抄本,它记录了我国自唐、宋以来,有关上党地区民俗音乐的礼仪程式和规范,以及近百个演出的剧目。

  千年之后的今天,人们发现,在我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群体,就是他们,把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像传递接力棒一样,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了下来。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上党地区就有一种独特的民俗,每年都会在九天圣母庙举办一种民间活动,当地人称它为《迎神赛社》。自宋元以来,每年的这种民俗活动,就成了当地村民们文化生活的大事。

  1985年在上党地区发现的明万历年间的手抄本,上面记载了关于《迎神赛社》活动的仪式程序,这说明在明代山西上党地区《迎神赛社》的活动已经有着相当严格的一整套仪程。

<!a href=# target=_blank> 
<!a href=# target=_blank>

  从这些珍贵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迎神赛社》的过程就像一个走街串巷,流动的表演群体。担当角色的扮演者,身着历史传说或历史故事英雄人物的服装。在各个固定的场景中,扮演者与观赏的人群融为一体。在场地与场地之间,他们通过道白和即兴的滑稽表演,使活动的气氛达到高潮。因此,每到"迎神赛社"活动的期间,整个村镇就会热闹非凡。扮演者出色的表演和观望者的追逐,使整个村镇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大舞台。

  因为这些乐人,他们在历史上都是有一种规定性的,特别是迎神赛社,主要为神演奏,他是分配了角色,分配了行当的,就是说,生旦净末丑,谁家分配什么,你只要记住你们家的这个行当角色,一代一代传下去,大家到时候凑到一块儿,每年祭神的时候,都是一致的东西,一代一代代代相传,而且还有个概念,给神灵演奏演唱的东西不能随便乱动,动了以后会导致神灵的不悦,不能随便增删,为神灵演奏,要是不是心诚的话,会遭致天怒人怨的,所以说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是很难改变的东西,一直传承到现在。应当说这是最可靠的传承方式,因为他们使用的是一种咱们说工尺谱本,这个谱本,你离开这个口传,别人拿到这个谱本读不了的,有时候他们也把它叫做密谱,实际上他不传外人,我只传我的后裔。从这个手本的情况看,它是一个主持这种仪式的主持人手头的一个备忘录,非常完整记载了这个祭祀仪式的仪程和规范,主持人要说什么样的台词,乐户要奏什么样的乐曲,要演出什么样的戏,戏本都是固定的。宋史记载的,和民间艺人记载的这个手抄本一样的。

<!a href=# target=_blank> 
<!a href=# target=_blank>

  然后再到了清代以后民国期间,老艺人们口口相传的材料,依然是跟宋代明代的基本相同的。它的价值就在这儿。它是一个活化石的意义。

  这个手抄本是1985年,我们文化局下属的一个戏剧研究院要承办地区戏剧志的编制,编辑工作,我们派了一些同志下去进行调研,采集资料,他们到了一个路程市一个南社区,在了解迎神赛社活动的时候,就说到他们老百姓手里面有这么一个本子,是叫曹占熬和曹占标弟兄两个人,他们说我们有这个手抄本,拿出来,让我们文化工作人员看,这个东西就是历史上遗传下来的,就是明万历二年的这么一个东西,很有价值.

<!a href=# target=_blank> 
<!a href=# target=_blank>

  过去的乐人都是世代相传的一种传承方式,而且手抄本记录的仪式也好,形式也好,都是非常规范的,对乐人的要求都是很严格的给我这样一种感觉,推测起来,这些人他不是说,随随便便农闲的时候组织在一起,不是业余爱好,大家在一起弹弹唱唱这样一种形式,他是不是需要一个非常集中完整的时间去准备,排练,表演,学习,这是专业一群人,还是很业余一些人在做。

  乐人当地就称乐户。当然乐户本身这个概念就是个历史概念,现在我们说有乐户那是说有乐户的后人,在历史上,因为乐户这个群体,在清代已经给禁除,他主要就是这么一个专业乐人群体,

  山西曾经是隋唐时期皇家的发迹之地,历来为朝廷所倚重。

<!a href=# target=_blank> 
<!a href=# target=_blank>

  据史料记载,在明朝被封在山西的"藩王"就有七十多个。这些分封的藩王,在礼仪、宴请等方面,都需要有专门的群体为之服务。山西境内诸多的"藩王府"就成为当地音乐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明史。乐志》中有这样一段描绘,这些分封到山西的藩王,平时对音调和曲目的要求非常的讲究,在"进膳、迎膳时所要求演奏的乐曲,都有固定的曲目。"皆要用乐府、小令,杂剧为娱戏"。各藩王府常常"歌舞管弦,昼夜不绝"。使山西的乐户群体不断增加,同时也促进了山西的音乐文化的发展。由乐户们演奏的这些音调,经过了漫长的演变,竟然形成了颇具山西特色的音乐风格。

  在山西许多地区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些描绘乐户人的石雕、砖雕、悬雕和壁画,它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双手高举用力击鼓,有的手拿乐器翩翩起舞,仿佛把我们带到演出现场。就是这一件件生动的艺术品,真实地再现了数百年前,乐户们在皇家庭院和民俗活动中表演的情景。

<!a href=# target=_blank> 
<!a href=# target=_blank>

  乐户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他们主要的生存方式是为宫廷执事、为王府、地方官和军旅应差、以及为民间的民俗庆典活动和百姓的婚丧嫁娶服务,以换取生活来源。

  历史上乐户地位是比较低下的,我们称他是戏子王八吹鼓手说明他的地位,在长治地区,民间流传这么一段顺口溜,头戴七折八扣,因为帽子这么一皱,一皱的,身穿有领无袖,衣服有领子没袖子这么一个褂子,脚踏五福捧寿,他的鞋子绣的是一五福捧寿,手拿一尺不够,吹的那个叫唢呐,那一类的乐器,这几句话就说明他一个外表的形象人们一看就是乐户的穿着和打扮,走在街上排成两熘,锅圪拉伙棚匠伺候。

  这个就是说他的地位,比火夫还低,走在人前,吃在人后。 包括婚姻,他规定在行内结婚,不能和一般的老百姓结婚。

<!a href=# target=_blank> 
<!a href=# target=_blank>

  官方这种强制性对乐户来说是非常残酷的,你只能干这种下贱的职业,叫操贱业的贱民,但是他们这样一个群体里头,有好多的才艺是非常好的,乐户这个名称是从北魏以后,从国家制度把它定下来的,像我们在音乐史上,经常提到的李延年,他的父母兄弟,都是乐工他这个家庭,就是一个从事这种伺候官府干乐事一个家族,他的妹妹舞蹈跳的好,汉武帝看上了,汉武帝就宠幸他这个妹妹,给他号称叫李夫人。元代的关汉卿和一个唱戏的乐妓,她叫珠帘秀,她的才艺非常好,关汉卿对她关爱有加,他这种婚姻世俗不认可的,乐户的子女是不可以跟普通的老百姓去通婚的,结果他们只能是私奔了。音乐史中有很多记载,这些乐人很有才能,但是他最后的命运都非常悲惨,像隋代的万保长,他精通乐律,他自己谱写的乐谱64卷,他可以到宫廷里头议论国家的音乐大事,很有才能的音乐家,他最后死的非常可怜,他卧病在床以后,他妻子把他家里所有的财务席卷而逃,最后他冻死了饿死了,非常悲惨。像唐代的何满子,是唐玄宗一个很出名的宫廷歌手,他得罪了唐玄宗,唐玄宗要处死他,他说能不能我以一曲恕死,我给您作曲,你免我的死刑,唐玄宗不答应,他临死的时候,做的曲子非常动听,后来把这个曲子叫何满子,传统曲目就留下了。

<!a href=# target=_blank> 
<!a href=# target=_blank>

  还有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乐工,他得罪了当时的洛阳县令,这个洛阳县令,就跑到皇帝面前去告状去了,实际上皇帝非常宠爱这个乐工,他的技艺水平非常高,皇帝非常,觉得平常离不开他的,因为他奏的乐非常好听,唱得也好听,但是洛阳县令来了,你要不惩罚他,我今天跟他过不去,没办法,皇帝说,把他拉出去乱棍打死,但是命令发出去以后,心里不忍偷偷跟底下人别打死,那人出去的时候,已经打死了。

  从中国有的户籍制度之后,从北魏开始,就有这么三种人进入乐籍,乐户都是载籍的,专门给他们列入了一个乐籍,进入乐籍最早有三种人组成,一是刑事犯罪人员的眷属。魏书上有一段话,说是强盗杀人越货,够了五匹布,或者不够五匹布价值的,首丛都要杀,妻子配为乐户。第二种人就是阵获俘虏,两军作战,一方把一方打败了,成者王侯败着寇,这败的一方这个群体,他们的眷属,也有些人进入到乐户的行当当中,第三种人就是政治犯,虽然你原来家里高管显贵,但是因为政治获罪了一群,可能是株连九族,全家全族进入这个群体,这群是终身继代不改其业的一群,进入了这个群体,你这个乐户,生了孩子还是小乐户,一代一代往下传,他们不能跟老百姓一样的。

<!a href=# target=_blank> 
<!a href=# target=_blank>

  雍正元年1723年。国家制度在雍正年间进行了大的变化了,这种群体在官方来说,不是注册的贱民了,可以和老百姓一样了,但是这种等级观念,在百姓的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

  在上党地区,乐户人留下了许多的遗迹。长治市平顺县东河村,有一座九天圣母庙,当地称之为东岳奶奶庙。是历年来村里举办"迎神赛社"的场所。这座九天圣母庙,在北宋已建有舞楼七间,后来几经修缮,现在还保留了宋元建筑的特点。

  晋城府城关帝庙,是当地迎神赛社的重要场所,现存为明清建筑。庙内的后大殿为关帝殿,前檐施檐柱四根,每根石柱上雕刻着不同的戏剧故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社会生活场景,在同一根柱子上形成独立的构图内容。自下而上,构成一幅完整的雕刻作品。其中有的一部分内容是乐户执事应差时的各种表演,鼓吹、打击、弦乐、演唱的人物造型别致、工艺精湛。

<!a href=# target=_blank> 
<!a href=# target=_blank>

  上党乐户分为粗乐和细乐,粗乐供奉的是乐律主师,细乐供奉的喉舌。乐户们供奉的是咽喉神,目的是希望咽喉神赐给他们一副好嗓子。晋城玉皇庙中的这座咽喉殿,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这块碑上的碑文记载了当时乐户人捐资修建这座殿时的情景。

  分布在上党地区各地的咽喉祠以及庙宇中的壁画、砖雕、石刻和地下出土的文物,忠实的记录了古老的乐户文化,同时也显示出上党地区乐籍文化的繁盛。

  经济和文化有非常微妙的关系,如果说经济贫穷的一塌糊涂,文化也是没有办法发展的。包括我们现代也是这样。唐太宗是酷爱音乐的,他曾经长治当潞州别家,他当时在潞州有很多传说和记载,他爱好音乐势必对当时的乐事活动是一个积极的倡导。所以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这种上党地区现在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储存非常的厚重,引起学者和专家的关注。现在长治地区,还有很多乐户的后人,比如平送县的西社村,潞城郊区的固义村,这些都是乐户的后人,这地方现在演变到今天,他是一种,叫八音会的形式,实际这个八音会从形式乐调和曲目,都带着历史上迎神赛社礼节全部40曲宫调的这种遗迹。都带这个色彩。

<!a href=# target=_blank> 
<!a href=# target=_blan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5 9:52:20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兴全散人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蝙蝠侠 帖子:823 积分:5734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4/7 16:57:17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5 9:52:31 [只看该作者]

长治地区,每年要搞多次的大型活动,最大的规模最多的,就是每年的元宵节也就是正月15。我们现在上党地区八音会达到400支到500支从业人达到多少,从业人员8000多到一万,每年元宵节观看的是几十万的人。

  山西上党地区的"八音会"是民间乐队的一种组织形式,成员全部由当地百姓组成,以唢呐吹奏为主,吹、拉、弹、打兼备。最初只在民间为社火等活动提供吹打服务。逐步形成了现在这种规模的吹打乐形式。

  从历史上看,"八音会"与"乐户"、"教坊"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八音会"成员通常是业余爱乐者,是自愿组合起来的自娱性的乐社。这些成员是掌柜、医生、教书人、帐房先生、票号职员、店铺伙计等,不以办乐事侍侯人为业。这些乐社又称"雅乐社"、"自乐班"。"八音会"除定时不定时自娱演奏外,也参与一些公益性的演出,如商会主办的敬祀关帝的庙会、元宵节社火等。

  在民间民俗观念中,"八音会"中人都是社会中的雅士阶层,而"乐户"、"教坊"是雇佣性的侍侯他人的"下人"。解放以后,把"八音会"、"乐户"、"教坊"统称为"八音会",有提高"乐户"、"教坊"中人的社会地位的用意,

  八音会又分"细乐"和"粗乐",细乐一般是指笙、管子、笛子、箫、海笛、丝弦、云锣、堂鼓、拍板、铙钹等乐器。"粗乐"是指 唢呐、大铙、大钵等乐器。

  "八音会"中传统的演奏方法,是把这些牌子曲连缀起来演奏称"套曲"。像"大十番"、"小十番"、"十样锦"等曲目。上党地区的"八音会"在不断的完善中,逐步形成了 "山西吹打乐"粗旷奔放的音乐风格。

  如今的上党地区的"八音会",它继承了古老的音乐艺术精华,结合了现代的表演风格,"八音会"已经成为当地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上党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

<!a href=# target=_blank> 
<!a href=# target=_blank>

  我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需要很多实实在在的内容,乐户在他的艺术实践中间积累了一套演奏基础方面的体系,还养成在宫调方面,乐律学说方面的乐律体系,理论体系。这些都是我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里头实实在在的内容。所以说,就是这种乐户,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厚重的文化遗产,这个遗产,我们是需要认认真真去研究,这样的话我们说弘扬我们的民族音乐传统文化这才有可能。

  山西省上党地区的乐户,可以说是数千年来中国民间音乐传承的一个载体的缩影,他们通过世代相承的方式,把优秀的中国民间音乐通过各种形式继承了下来,因此他们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不论是对中国山西民间戏曲还是对中国民间音乐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山西的上党地区,我们仍然可以在一些古老的民俗活动当中,依然感受到这些音乐的艺术魅力。

 

(转自cctv.com)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青竹子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559 积分:11261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15 22:07:16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5 10:31:55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中国数千年的传承,失落的数以百千,但愿还有很多的遗留在世的文化遗珍不在失传,便是幸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清风荷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小飞侠 帖子:1767 积分:1165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11/3/31 11:47:24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6 9:28:36 [只看该作者]

好珍贵的资料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山石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发贴奖
等级:版主 帖子:1759 积分:16645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11/1/14 19:1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6 12:25:21 [只看该作者]

       晋城东南一带,有‘迎水官’祭祀活动。从农历三月二十日到六月十九日。抬着‘招贤观’的‘汤帝爷’游穴,涉及到四十八社,一百七十八村。到哪个村,哪个村就大摆宴席,唱大戏。祈祷风调雨顺,百姓平安。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月下独酌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专业奖
等级:版主 帖子:5020 积分:2944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8/12/23 21:07:3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7 11:33:02 [只看该作者]

    《上党傩文化》一书是好东东啊。昨

     天看了一本网上淘的旧书——《戏曲研究》,里面一篇文章是通过乐户演出的《土地堂》和《闹五更》来研究宋金古剧流变的,好文章!



欢迎光临俺的自留地:

    http://houziqiang.blshe.com/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真水无香
  7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专业奖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3321 积分:2089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12/24 17:02:43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7 15:38:15 [只看该作者]

上党乐户天下第一啊!


书画培训 国学启蒙 梦想夏令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兴全散人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蝙蝠侠 帖子:823 积分:5734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4/7 16:57:17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8 9:35:53 [只看该作者]

可能解放前乐户很多,婚丧嫁娶,请神庙会都要有乐户演奏。我记得我姥姥在世时就常说有人忙,“忙的跟‘乐人’一样”。乐人就是搞八音会的人,往往都是一个家族,技不外传。但社会地位并不高。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月下独酌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专业奖
等级:版主 帖子:5020 积分:2944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8/12/23 21:07:3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8 20:55:02 [只看该作者]

何止是不并不高啊, 是相当低,呵呵。


欢迎光临俺的自留地:

    http://houziqiang.blshe.com/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冯如松
  1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黄沙山人
等级:侠之大者 帖子:544 积分:3887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9/4/4 22:06:16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10 18:53:27 [只看该作者]

上党戏曲的宝贝真是太多了

 



忙处抛人闲处驻,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
 回到顶部
总数 12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