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姓包,名拯,字文正(正史记载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人氏,以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深受世人传颂,流下了一些半真半假的传奇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抛开正史不说,仅从民间流传或戏剧舞台演绎的包公而言,个人认为包公其精神还是可批不可倡。理由有三
首先,包拯这个人不识抬举,整天没事就 “ 打皇 ” 。仔细看看让布衣百姓对包公顶礼膜拜的那些个事儿:《秦香莲》中铡驸马的是他,《下陈州》中打鸾驾、铡国舅的也是他,《狸猫换太子中打龙袍、铡西宫的还是他 ……,你做的人家老赵家的官儿,有事没事 找皇家的晦气,如果说不是不识抬举,那真是没有天理!而且,你打打、罚罚也就罢了,还动不动就耍你那 “三口铜铡”的威风,抬出来吓唬胆小的, 在《忠烈千秋》中 甚至还敢撞宫门,声称要铡了仁宗皇帝 ,如果要上纲上线的话,这就不是一般的嚣张,而是要目无君王、有造反谋位之嫌的灭门之罪!且不说在封建礼制甚严的大宋王朝,即便是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样不识抬举的人也是没市场的!所以,该批!
其次,包拯这个人拿着鸡毛当令箭,整个就是一 “黑打”。说他黑他,有两个原因 :一是包公是出了名的 “黑铁蛋”,那张脸黑得呀,简直是惨不 忍睹,他执法收拾人,不就是明目张胆地 “黑打”吗? 二是包公这个人不能依法办事,办起案来全凭个人好恶该死不该死的全部一铡了之。比如紫迟宫驸马陈世美同志之死,就是典型的冤案嘛!陈世美同志有罪,但罪不至死,用今天的话说,人家充其量也就是娶了个二奶,漫不说在 “三妻四妾”流行的北宋 时期,即使是一夫一妻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包养二奶、三奶、四奶 ……的干部、富翁 也是见怪不怪嘛,没听说封建时代哪个人娶了个姨太太、纳了个妾被砍头的,也没有听说现在哪个人是因为包养二奶被枪崩的,但陈世美同志偏偏是死了,不是黑打是什么?进一步讲,如果说陈世美同志指使韩琪追杀他老婆,这个事实是有的,但韩琪同志抗命不遵,充其量也就是个未遂,未遂如果也判死刑,那就天理不容了!你包黑子不是黑打是什么?再进一步讲,如果说韩琪之死与陈世美同志有关,那是肯定的,但陈世美同志并没有亲手杀死韩琪,韩琪是自杀而非他杀,你包黑子打的也忒黑了吧?这样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人,实乃北宋王朝之大不幸也,该批!
第三,包拯这个人投机主义思想严重,特别是喜欢装神弄鬼。俗话说,没有金钢钻、别手揽瓷器活!但包公这个人不厚道,是一个典型的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投机主义者 ,遇到自己破不了的案子就装神弄鬼,搞得人妖颠倒。看看《打龙袍》中审郭槐一折,你包公没有证据就应该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把人家放了,他不!他把人家灌醉了后,假设阴曹地府,楞是通过非常不光明的手段对郭槐进行诱供,然后把人家添了铡刀!再看看《审乌盆》,不要说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时代,就是在今天,走遍全球也没有听说哪个神探能够和乌盆对话,他却能,不是装神弄鬼是什么?再看看《九华山》、《探阴山》,他一遇到破不了的案子,就开始装神弄鬼,大搞封建迷信,然后从中渔利,抬高自己的威信,搞得世人只知有包公,不知道北宋有仁宗!该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人跌倒,后人把滑!当然,包公同志现在已经作古多年,批他不是说要对他进行鞭尸,也不是说连死人都不放过。所以把包公同志拖出来进行批斗,也是为了警示自己和亲友,千万不要向包拯同志学习,弄得人嫌鬼不待见的,须知,穿黑衣须保黑主!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