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二黄《逼上梁山》是近年来比较成功的一个新戏,尤其在县级团中更为少见。本次演出为初次搬上舞台首演,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也有一些亮点。现就全剧谈几点看法如下:
一、剧本: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一个成熟的剧本,决定了剧目成功的一半。该剧剧本移植自京剧《野猪林》,故事情节、场次、舞台调度等与京剧完全一样。《野猪林》是著名京剧文武老生李少春后期的代表作,是一出唱、念、做、打并重的老生、武生应工戏,对演员基本功要求极高。上世纪60年代被拍摄成电影艺术片,由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主演,好评如潮。多年来,经过于魁智、张建国、傅希如等几代京剧人的共同努力,该剧剧本、唱腔、表演已相当成熟,堪称经典之作。
本次鸣凤团移植而来,未作大动,想来是比较明智的。全剧仍以林冲的遭际为线索,突出表现了低层人民群众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纷纷聚义造反的现实。剧中鲁智深的肝胆相照和陆谦的阴险狡诈形成性格对比;大雪夜的“白”与草料场开杀戒的“红”形成意象对比,整个故事情节一脉相承,衔接自然。
二、唱腔:对于新戏,唱腔最为受争议。一出戏,至少要在3分钟内让观众知道是何剧种。该剧唱腔还是不错的,比《玉堂春》好多了,黄戏的西皮、正反二黄、快慢二板、散板等主要板式都可以在剧中找到,特别是濒临消失的反二黄在剧中多次用到。还有几句罗戏、昆曲的运用也比较自然,符合剧情发展。该剧由尹保太作曲,尹老对黄戏有着丰富的作曲经验,该剧也是尹老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唱腔是为人物服务的。剧中“白虎堂”、“长亭别”、“野猪林”“草料场”应该是重点和高潮部分,特别是到“草料场”时,林冲的心理发生了急转弯,由开始的隐忍变成暴杀,唱腔也随着人物的情感而丰富起来,较好地塑造了林冲的人物性格。
三、表演:以高标准来看,较于剧本和唱腔,该剧的表演是欠佳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表演由演员的基本功决定,特别是这出文武并重的戏。李岩是80后演员中难得的一个好苗子,扮相俊美,嗓音干净,入戏较快,但因舞台经验少、理解人物不够深入导致表演还显嫩稚,林冲的英雄形象还没有完全塑造起来。
比如,多个唱段中的散板演唱不太过关,黄戏的散板是比较难唱的,无板无眼,对气息要求很高,做到收放自如才好,还有韵味上有待加强。唱腔方面建议多听听郭金顺的黄戏,如何偷气、转板、出字。
还有山神庙“大雪飘,扑人面”这一大段应该是比较出彩的,此时林冲的内心斗争纷杂,应该是以唱来表现的,但最后由于气力不足没有处理好。
还有白虎堂上那一段揭露小人阴谋的念白,咬字不太清,气息不稳,应该如珠落玉盘才好。“千斤念白四两唱”,念白忽略不得。
又比如草料场那一场武戏打得不太过瘾,也许是新戏,缺乏磨合。此是林冲已经是英雄末路,这一场的武戏应该把长靠武生的工架和短打武生的武技结合起来,建议好好学习一下盖(叫天)派风格的短打身段,或看看原版李少春的表演。
此外,京剧《野猪林》中林冲有一段舞剑,很是漂亮,观赏性强。该剧中改为了舞刀,可能因演员基本功问题还把舞刀给简化了,这个不太好,建议保留完整的舞剑。
四、灯光、舞美、道具:灯光问题不大。舞美建议把LED电子屏背景撤掉,改为传统手绘背景,电子科技与传统戏曲是不搭调的。道具方面,月牙铲太小,与鲁智深的高大威猛不配。
总之,该剧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李岩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以后以张保平老师为师,勤练基本功,多揣摩人物,向传统经典问教,把该剧打磨的更加完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2-25 18:07:3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