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阳城县上党梆子剧团《山妹子》有感
7月21日晚,看了阳城县剧团演出的现代戏《山妹子》。
先前,我不太看好《山妹子》一剧的题材。连蜜莲的事迹我在电视上看过,但感人的事件未必适合搬上戏曲舞台;而且,在当下生活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人们更喜欢轻喜剧类的剧作,希望从戏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和精神的慰藉,看戏之后得到娱乐和放松,而《山》剧的内容(放弃自己的幸福照顾有病的老父亲和三个憨哥哥)太沉重,观众肯定不喜欢,跟《一九四二》在票房上敌不过《泰JIONG》是一个道理。
看过戏之后,我的看法被彻底改变了。
【深深打动了观众】
《山妹子》深深打动了观众,起到了传递正能量,宏扬真善美的目的。在低俗文艺作品“肆虐”的当下,有这样的作品出现是极为可贵的。
这个戏的剧情并不复杂:山妹子出生在一个贫困农家——母亲早逝,父亲多病,还有三个智障哥哥需人照顾。在生活的重压下,山妹子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强地面对生活——她决定不出嫁,勇敢地挑起了伺候生病的父亲和三个智障哥哥的生活重担。
后来,她与同村青年山子双双坠入爱河,山子顶着父母的压力与她结合。经过十几年的辛勤劳动,他们有了自己的女儿,建起了一座大瓦房,过上了比较宽裕的生活。
在共同为家庭付出的过程中,他们也有过口角,有过摩擦。一次,出于好心,邻居大娘要把山妹的三个憨哥哥送去放羊,无意中的一句话,使得山子多年来的积怨爆发,一怒离家而去,之后,深爱着对方的两人又重归于好。
眼看着 “柳岸花明又一村”,生活向她展现出美好未来的时候,为了推开在公路上玩耍的三哥,山子被撞身亡。再次面对巨大挫折的时候,山妹子又一次坚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选择了坚强地面对生活……
坦诚地说,虽然非常喜欢戏曲,但看戏这么多年来,从情感上打动我的剧目并不多,大多数时候,我是被唱腔和音乐所吸引,然而,《山妹子》却深深把我感动了——不仅是我,那晚,好多观众都沉浸在艺术情境中,不能自已,看到动情处,我左边的中年妇女和右边的老太太都在擦拭泪水。《山妹子》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和观众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如潮的掌声是对演员演唱和表演技艺的肯定,更是为山妹子的美德和优秀品质所深深打动的结果!
戏曲现代戏,从产生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时间了,但在艺术上仍旧不够成熟,不少剧目仍旧给人“歌剧”或“话剧加唱”的感觉,戏曲的程式化和现代戏表演生活化的矛盾仍旧存在。所以,戏迷朋友们常常会说,看戏,还是传统戏过瘾!当然,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和传统戏相比,现代戏虽有种种短处和缺陷,但也有着传统戏没有的优势——紧贴时代、紧贴当下的生活,很容易激发观众与之产生共鸣,从情感上打动观众。现代戏很容易打通横在戏曲和观众之间的厚障壁!《山妹子》演出的成功,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展示了剧团实力】
《山》剧中,主要演员的演唱和表演水平较高,比较成功地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主演张敏丽扮相俊美、唱腔圆润,表演朴实自然,把山妹子纯朴、善良、有孝心、有责任感、坚强、执着的优秀品质展现了出来;演山子的李向阳先前没听说过,个人觉得在这个戏中表现还算不错,但存在一个问题,既然使用普通话演唱、念白,方音过重的问题就让人感觉不太舒服了。演山妹爹的演员以前也没有听说过,但感觉表演真实,嗓音条件很好,唱腔也圆润,听起来很舒服。
在这个戏中,除了三个主演,其它演员表现也不错,比如扮演三个憨哥哥、村长、邻居大娘的演员表现都不错,正是这些绿叶衬托出了几朵鲜花的美丽。
在一个县剧团中,有几个表演功力比较深厚的主要演员是非常重要的。先前戏迷朋友们都不太看好阳城团,但通过这个戏,该团向观众朋友们展示了他们的实力。
【音乐唱腔】
《山妹子》的音乐唱腔基本以传统板式为主,在某些细节或衔接的地方有所创新,总体上听起来比较顺畅、舒服,表现人物比较准确、细腻,听起来没有疲惫之感——这是看其它剧目经常出现的现象。不过,结尾的核心唱段似乎离上党梆子传统的音乐旋律远了些,唱段开头几个排比句,甚至让我产生了恍惚在听豫剧的感觉——当然,只听一遍,感受可能并不准确,或许再听两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三个憨哥哥的“插科打诨”】
《山》剧从内容来看是比较沉重的,从头至尾,山妹子面对的生活压力都像一块重重的石头压在观众心头,但三个憨哥哥的多次上场,却起到了插科打诨的作用,他们舞蹈化的动作、滑稽的表演和风趣的念白,使剧情在进行过程中,不至于让人觉得感到太压抑,从而调节了演出进行的节奏。从艺术处理的角度来说,这是本剧的一个成功之处。当然,这样的处理还可以更完美些,比如舞蹈更戏曲化些,演唱尽量用传统的唱腔板式,这样,可以使整个戏的戏曲味更浓些。
【舞台美术】
本剧的舞台美术设计,我个人以为是比较失败的。舞台上物品堆砌过多,显得杂乱,没有空灵之感;后面的背景画面也没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杂乱的感觉更突出。这一点,市梆子团的舞台设计倒给人以一些启示。比如《杨门女将》、《狸猫换太子》等剧,背景多不用布景,不显示具体的画面,反而给人以空灵之感。
灯光方面,我觉得戏曲舞台还是“大白光”为主好一些,适当变光即可。过多的灯光变化和追光等的运用,对于刻画人物帮助不大——如今新编剧目往往过多地在灯光变化上下功夫,作为一个戏迷,我不太赞成这种做法。
此外,本剧的服装设计戏迷们也不太认可——当然,现代戏的服装设计可能要比古装戏难一些。
【“拿奖戏”和“下乡戏”】
和网友们又在QQ群聊《山妹子》,原来《山妹子》是不适合下乡的,也就意味着这个戏仅仅是为获奖而排演的。有戏迷说,道具、布景那么多,灯光那么复杂,《山妹子》不可能下乡的!原来,大家对于评奖戏是深恶痛绝的。在这里,我们真诚希望戏曲创作者少做那些违背戏曲规律事情,多创作一些适合日常演出的优秀剧目。
不过,在我看来,事情也不麻烦。比如《山妹子》,一些舞台上多余的道具完全可以减至最少!后面的布景甚至也可以不用,灯光也可以简单些,场与场间的衔接,完全可以用传统的过渡方式,不用灯光,拉幕布就可以了嘛!
在我看来,戏曲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最少的人和最少的道具,来表现最丰富的生活!前人没有那些剧目专用的道具照样表现丰富的生活,如今我们就没有这样的智慧吗?为什么刻意去制作那么多只适合一个剧目使用的道具呢?
据说《山妹子》是《连蜜莲》的“艺术版”,戏迷们又说,《山妹子》不如《连蜜莲》,这样看来,《连蜜莲》当更好看些吧?
不知大家如何看这个戏?希望在跟帖中看到大家的高见----只有交流才能碰出智慧的火花嘛。不过,俺声明一点,艺术欣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同样一个戏,不同的人看法会千差万别——我知道好多戏迷朋友根本不喜欢这个戏。大家若有不同看法,希望礼貌地交流,没必要弄得火药味十足。对不?
又:那晚音响声音放得稍大了些,尤其鼓板和梆子声音特别响。我旁边的老太太直捂耳朵!这些小细节,希望剧团在剧场演出时能多加注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7-23 22:28:5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