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老包是这方面的专家。可以发挥你的特长,写点有关程式上的文章,给大家看看,提高一下普通戏剧爱好者的欣赏水平。也不妨写个“欣赏指导”。
有空,我也会继续在网上看戏和做剧本的阅读方面的事,最好将能在网上看的戏全部核对一下。这多年来,至少在最近的55年中没有人做这方面的事。有人关注比没人关注好!
关于改进的问题,我想“主义”“思想”都在“与时俱进”,难道戏剧不能推陈出新吗?京剧改为有管弦乐伴奏不是也有它可看的地方?下面是有关《卖苗郎》部分看法:
6、 《卖苗郎》(潞城红旗)
戏演得很好,情节很感人。看演出时几度落泪。
台词方面:
第一,第一场中军爷对天“盟誓”。查字典和有关资料,“盟誓”的意思是发生在两个个体之间,如人或国家之间建立某种结盟关系的行为,如男女结为夫妻、两人或多人结为朋友,乃至国家之间结为盟国等。如果是个体,未与他人结成某种关系,则当为“起誓”或“发誓”。
春秋时期诸侯或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而举办的一种具有制约作用的礼仪。先挖好小坑,歃血为盟,将盟书与牺牲埋入坑中,如有违背,便如此牲。
第二、军爷说要把苗郎带到“南京水西门”。根据前后台词的内容,可以肯定故事是发生在北宋时河南太康和都城开封(东京汴梁)的。当时的南京被称江宁府,南宋改称建康府,为江南东路首府。元朝时为集庆路,到朱元璋在此建都时,才改为南京。所以“南京水西门”应为:”江宁水西门“才对。
第三、第五场中,苗郎突然成了“千岁”,唱道:“我苦读诗书和经典,满腹经纶定河山,金殿试才龙颜喜,......人称千岁天下传。”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在当年的科考中是得了状元的,否则不会上到金殿。他应该是当年的“新科状元”。
但是在第六场他问母亲要告谁时,她说是告“新科状元周文选”。后面苗郎有“请前科状元过府议事”的台词。看来这里有了矛盾。
这里有些问题:在科举社会,虽然父子两隔年中得状元也可能是有的,但从前面故事的发展来看,似乎太突然。从十多岁的苗郎被卖到爷爷和娘受害,到周文选中状元,到苗郎当上千岁,到受理状子,这个时间有多长?是否可以用字幕的形式打出来?
还有,在那个时代,如果参加科考的话照理应该填份申请表,说明籍贯、文化程度和性别等的吧?如果中了状元,还有考办要先发通知,派公差上门报喜,如我们知道的《范进中举》,中了一个举人尚且要派公差报喜,何况中状元?怎么在太康的家人没有收到录取通知呢? 同样的情况,还有《秦香莲》。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