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脚皇后》(长治落子)
刚开始看还以为是本剧团的自编戏,在网上一查,已有多个版本。内容大致差不多,可能是源自苏州评弹? 在南京还没有听说有什么剧团唱这个戏。遗憾的是,戏的内容有些问题。而且,整场戏包括丑角在内的所有角色的演唱和对白都用得是用普通话,还用了全国多数地方不使用的“您”、“忒”,卷舌音也很到位,更没有长治的AN 和ANG 不分的特色,好像是京剧团的演员在演唱上党落子,除保留部分歌唱旋律外,没有上党特色了。
文字方面,因是新编,错别字较少。其中:
“囹圄大牢腹内急饥”——其实,朱元璋只是临时被关了禁闭,谈不上“大牢”。“囹圄”就是牢房。不必重复。
“珊珊来迟缓”——应是 “姗姗来迟”。“缓”是多余的。
“忒”—— 应读 TUI (推)而非“特”。
“惬意”—— 应读 “QIE (且)意”,而非 “XIA (侠)意”。
谜底中的“后”—— 网上查繁体字为“後”。是否在明代也使用“后”做皇后的后,找不到古籍可查。还有“脚”,繁体“脚”字应为“腳”,而简化字表是在1964年颁发。难道明朝人早就将此字简化了?戏剧也玩穿越?(“却”应为“卻”)。
有些细节提一提:
一是宋濂的胡子全白了,其实他当时也只是近60岁,比朱元璋大18岁,或许应该用花白胡子?
二是皇后在打马球时,头发是马尾式托在后面,是否在休闲时,不需梳头?或者是什么程式所致?
三是王庸写谜语时所用的砚台是顺着提出来的,这时候上面还有墨水在上面吗?记得在南京看过一昆剧,有一场戏,两个衙役开大门表演了约1分多钟,观众掌声雷动。什么原因,细节太到位了!!!
上面都是小问题,大问题是在剧情方面(当然是编剧的问题!):
第一,关于灯谜
在南京流传的有关灯谜的故事是:某年元宵节,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游,在南京城的聚宝门外见街上有一幅漫画灯谜,画一妇人怀抱西瓜坐在马上,马的蹄子特别大。太祖看后恼怒不已,回宫后命人查出灯谜作者,押到后杖死。众人不解其中奥秘,刑部也奏请开恩赦宥,太祖怒斥道:"此人侮辱皇后,大不敬,岂能宽宥? "众人方恍然大悟。原来,那漫画被太祖认为是讽刺马皇后脚大,因马氏出身微贱,自幼未经缠足;怀抱西瓜则是暗示朱元璋、马皇后是淮西人( "怀"与"淮"同音)。也有记载说朱元璋为此还杀了不少人。(《明史》权威吴晗先生在明史专著中有记载。)
如果是这样,因为他们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这个戏的内容就文过饰非,就是伪造,颠倒了是非。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第二,关于马球的一场戏
马球在中国固然有悠久的历史,但主要是黄河流域以北王公贵族的运动。江淮一代因马匹短缺,到处是江湖河洼,直到现在南京也只是乘前几年的全运会之机才建了马场,但也没有什么人去打什么马球。何况朱元璋出身贫困,少而为僧,长而从军,连年征战,戎马倥偬;马皇后也一直随军,颠沛流离,还要生儿育女,哪有时间学什么马球运动?即使在南京称帝后,同元军的作战也延续了多年,而且百废待兴,修城墙都没有经费,后来强迫苏州财主沈万三出钱,历经多年才修好。王宫的饭菜也很节省,“四菜一汤” 就是朱元璋开始的。朱元璋又弄了多个妃子,要生王子呢!而且,在那个年代,谁来教他们打马球?元朝的贵族会教他们?还有,剧中提到的“白鹭洲”,并非今日的“白鹭洲公园”,是在长江中间的一个小岛,平时还露在水面,一涨潮就被水淹,哪里能在上面开辟马球场?这场戏,我看完全是编剧拍脑袋拍出来的,就好比让民兵英雄黄小旦(平顺李庄村的?),端着AK4在长治街上扫射日本鬼子——神了!本来很好的一本戏,我看都可以到南京和合肥以及“淮西”去表演!可这场戏给搞得乌七八糟,就是戏说,也要有点影子啊!特别对于知名的历史人物,即使在他们身上编故事也要尽量从情理上说得通,比如乾隆皇帝和刘墉洗澡,虽然难以想象,但人要洗澡这总归是可能的吧!
不过,也许让他们进行围棋或象棋比赛,还能说得通,还可以用舞蹈动作来表现他们下棋时脑子里的激烈思考,就如同打仗一样。这两种棋都是我国年代久远比赛项目。
还有就是,要更有喜剧性,像吕丽萍演的电视剧,还不时地把大脚露出来展示一下,有不屈服的精神。建议剧团看看明史和有关资料,认真修改,像赵树理修改《四郎探母》那样,排一本有上党特色的《大脚皇后》来。下面是有关参考资料:
[此贴子已经被晋安于2013-9-13 12:03:3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