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戏曲交流【戏迷闲谈】 → 八二届学生之——做戏成名王素红


  共有509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八二届学生之——做戏成名王素红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中年人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024 积分:1984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4/1 22:16:34
八二届学生之——做戏成名王素红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1/2 16:36:51 [显示全部帖子]

转自梦在何方QQ空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jp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做戏成名王素红
          在上党梆子舞台上,成名的演员大部分是以唱腔优美而驰名剧坛,说到底也就是其有一副好嗓子,无论演啥唱啥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与天俱来的成因对她们来说至少省去好多波折。可是这要对于一个嗓音不佳的演员而言,要想成名成才就不会有那么幸运了。王素红就是这样一个勇于奋斗敢于挑战的人,他不仅有笨鸟先飞的毅力,更有后来居上的决心。他没有任何优势,却在上党梆子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他凭借后天的努力,登上了山西省戏剧最高奖项的领奖台,手捧杏花奖杯,他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为戏剧艺术的努力付出,二十余年的苦苦追求,一朝杏花开给予他舞台人生最大的欣慰。
          王素红,1982年考入武乡戏校,主功须生兼小生,是武戏重点培养对象之一,先后在教学剧目《藏舟》中饰田云山、《打鱼杀家》饰萧恩、《文约计》饰员外、《小过年》饰冬喜等剧中担任主角演员,接着饰演了《皇宫案》的裴政。进入剧团后,又担任了《小二黑结婚》、《雁门关》、《沙家浜》、《罗通扫北》等剧的主演颇受观众欢迎,也得到领导对他的器重。虽然在几年的演出中他小有所获,但这并阻止不了他外出求艺的脚步,1992年他如愿以偿考进长治艺术学校戏剧表演班,饰演了《杀庙》的韩琪,1995年毕业后参加刚刚成立不久的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成功塑造了《三关排宴》杨四郎、《狸猫换太子》八王、《汉阳堂》小王、《秦香莲》韩琪、《闯幽州》宋王、《杀惜》宋江、《忠烈千秋》王延龄、《打金枝》唐王等众多舞台艺术形象。2007年市梆《杨门女将》角逐杏花,他饰演剧中的采药老人,虽戏份不多却很出采,曾受到原山西省省委书记胡富国的盛赞:采药老人,抖髯,吊毛耍得好。就这一个好,王素红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因为他深深的明白自己嗓音上的先天不足,就是唱倒在舞台上也赢不来观众的一声好,只有在舞台技巧上下苦功,做念打上卖力气才可能让自己的艺术人生闪出亮点。他做到了也做的很成功,如其在《忠烈千秋》里王延龄的表演,可算更胜一筹,特别是王丞相碰柱倒地而死的那个动作,舞台上称作僵尸倒,素红把这个动作做的是且妙又惊,赢得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耳听台下不断的欢呼声,手捧鲜花泪水湿润了双眼睛,这是王素红站在颁奖台上的开场白,当他双手捧住闪光的杏花奖杯时,他只说了一句:“我能拿这个奖确实很不容易”。正如一位老戏迷所说:“素红的一句‘幽州城困住了宋太宗’,几乎是唱到了家,再加上他那善于发挥的肢体语言深深的抓住观众的心”。这也难怪人们不称他素红而尊他为叔王。
           2010年他被调进长治市艺术馆工作,从此他的艺术人生进一步升华,不再是单纯的戏曲表演,而是扩大范围到编导排,负责全市的群众文艺活动。2011年,他作为特邀演员参加了长治艺校编排的《窦娥冤》,饰演剧中桃兀一角,这是他出现在戏剧舞台上的第一个反面形象。由于他善于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把个昏官刻划的入木三分,为《窦》剧增色不少。最近他又利用节假日时间帮助史名扬搞起了秧歌艺术团,并成功参加了市艺术馆举办的“金秋戏曲演唱会”武乡秧歌专场,得到市内老乡的一致好评。
          笔者因为调查了解武戏八二届学生资料,经常与他有所沟通,深深的钦佩他做出来的戏,曾笑谈你做出来的戏有三绝且妙且真且美在上党再无二人也!他连连挥手最后吐出一个差字来。这就是从不与别人攀比,脚踏实地演绎舞台人生的王素红。



看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中年人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024 积分:1984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4/1 22:16:34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1/2 16:39:27 [显示全部帖子]

八二届学生之——晋梆有个赵德红

晋梆有个赵德红          
          赵德红,1971年生于上司乡郑峪村,后举家落籍于父亲从教的墨蹬乡马堡村,德红从小酷爱戏曲,那时马堡村农村业余剧团搞的生龙活虎,他常常跟着村里的大人们排戏唱戏,由其而发现他有一副唱戏的好嗓子。1982年春,武乡县委决定举办戏校培养后继人才,时任光明剧团副团长李效珍回乡,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德红的父亲,赵家子女众多,以一个教书匠的能力,生活过的很艰苦,他考虑再三,让德红去上戏校,谁知这一去就是三十年,他,成了上党梆子家喻户晓的青年演员。
刚进戏校时,他学的是丑角,在《文约计》中饰演王二,这是他饰演的第一个角色,1984年此剧在武乡电影院参加汇报演出,受到县领导和剧团老师的表扬,观众的叫好和掌声充分证明小演员的演出大获全胜。1985年,他毕业进入光明剧团,先跑龙套后上角色,1989年至1996年,先后在《小二黑结婚中》饰演金旺,《朱元璋斩婿》中的朱元璋,《王贵李香香》中饰大秃,《陆文龙归宋》中饰王佐,由于他出色的表演受到观众的好评,领导的器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改功须生,在下合村首演《皇宫案》裴政一炮走红,从此在须生行当默默耕耘,陆续在《吴汉杀妻》、《雁门关》、《乾坤带》、《宋江杀惜》等剧中担任主角。并在1994年长治市中青年折子戏评比演出中,以《杀惜》宋江荣获表演一等奖,从此奠定了他“武乡剧团第一生”的无尚地位。
          1994年,武乡剧团首先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在晋城老艺人剧团的帮扶下,走过了艰难的四年,最终还是改变不了她的命运,于1998年解体。在晋城老艺人剧团期间,德红认识了上党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郭孝明,并拜他门下,谨学上党须生之真谛,得郭老师真传,禀承郭派风格,唱念做打在上党独树一帜。1996年,在其恩师郭孝明的关怀和帮助下他进入晋城市上党戏剧院二团,成了一名正式工,学了十四年戏,唱了十四年戏,终于没有了后顾之忧,他没有望而怯步,反而更加努力去实践自己为戏一生的诺言。后来又在《雁门关》中饰杨八郎,《潘杨讼》中饰寇准,《法门寺》中饰赵廉,《狸猫换太子》中饰八王,《杨门女将》饰采药老人和宋王,《闯幽州》中饰宋王等等塑造了几十个舞台艺术形象,遍受观众赞赏,与恩师共铸爱珍剧团的辉煌。
          2002年4月,晋城市上党戏剧院一二团合并,重组为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这个剧团名家云集,德红身居期中颇感有压,怕自己难当重任,好在张保平团长唯才是用,让他在上党梆子经典剧目《秦香莲》中主演陈世美,2005年在新排的《王宝钏》中饰薛平贵,2006年新编现代戏《赵树理》饰赵和清,2010年新编历史剧《千秋长平》饰赵胜。德红除了紧张的下乡演出外,还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评奖比赛,他说过作为艺人,不仅要唱响舞台,也要得到专家的肯定。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调寇》饰寇准获晋城市戏曲调演优秀奖,2003年以《杀惜》宋江《调寇》寇准两个折子戏荣获山西省第九届杏花奖,2008年《大登殿》薛平贵获晋城市第四届凤鸣春晓“赵树理戏剧奖”优秀表演奖,2010年又以《武家坡》薛平贵在北京喜获中国第五届红梅奖。
          如今的赵德红已在上党梆子领域内小有成就,与成静云、候慧琴、郑法根、王爱果等堪称为晋梆的中流砥柱。



看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中年人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024 积分:1984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4/1 22:16:34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1/2 16:41:43 [显示全部帖子]

八二届学生之——太行团有咱武乡人

太行团有咱武乡人          
         “一生二旦三选净”这是过去老艺人们在行当选取上的章法,这种章法有力的推动了生旦行当的稳步发展,乃至大繁荣,也影响到今天的各个戏剧表演团体。这样一来,净角在戏剧舞台上明显是个薄弱环节,大有孤军作战之势,不由人有种莫名的担忧。
          净角,戏曲表演行当的一种,也称黑头。在秧歌剧种里她滋生的比较晚,从秧歌大师李海水生净分腔分调,经史培堂、史名扬、史效青三代相传,其腔其调早已被观众接受,成为全县人民最喜欢的唱段之一。“千生万旦一净难求”。史效青是插班进的武戏,他的出现添补了八二届学生没有大净的空白,也是后来武乡剧团的净角翘楚。洪水镇南台村是他的故乡,一九八三年顺着洪水河南下,随父亲史义祥插班进入戏校学艺。在教学剧目《文约计》中饰张武举,后来又饰演了《皇宫案》杨素等剧目。毕业进团他拜名扬为师,稍后挑起光明剧团净角大梁,成功出演《王贵李香香》的崔二爷,接着又饰演了《下河东》刘均、《斩杨景》苏宏、《杀妻》马成、《法门寺》刘谨、《狸猫换太子》包拯、《玉桃》王三春等等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因其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声誉,二零零九年被晋城太行梆子剧团特聘,先后在该团的常演剧目《下边廷》中饰潘仁美、《秦香莲》饰包拯、《雁门关》饰辽太子等十余个舞台形象,深受上党戏迷爱戴。
          关鹏英、陈小兵、李俊川也是武乡戏校培养出来的净角把式。关鹏英曾饰演过《岳云》的牛皋、《皇宫案》的杨广等其嗓音很是洪亮,由于其不太适应剧团的环境回了老家。陈小兵东沟人,主功二花脸,先后饰演了《罗通扫北》的程咬金、《下河东》呼延赞,《狸猫换太子》郭槐等,尤其是他在《小二黑结婚》里饰演的铁嘴老三那可是堪称一绝,只可惜后来改行做了其它。李俊川比上二位无论从那都有所不及,但他有耐心去坚持,三十余年无缘无悔,随剧团南下北上荣辱与共,精神实在可嘉。他饰演了不少剧目,给人印象最深的当数其在《岳云》、《文龙归宋》、《闹龙宫》三剧里饰演的雪脸花豹、金兀术及东海龙王。
          在太行剧团除了效青、俊川外,还有李勇和他的妻子路翠萍。他夫妻二人因戏结缘共同演绎于变化多端的舞台,塑造了四五十个艺术形象深受剧团领导器重。李勇功生兼文武丑,《三叉口》刘连花一角初试锋茅,八四年饰演《皇宫案》丑角刘贵曾叫响。他饰演的生角色有《罗通扫北》罗通、《小二黑结婚》二黑、《雁门关》杨八郎、《娘随驴去》二宝、《秦香莲》韩琪等。丑角有《法门寺》刘公道,《天波楼》苍儿等等。翠萍初功小生主演《打瓜园》柴云,后改青衣兼老旦,主演《下河东》罗氏,《雁门关》佘太君等等。这都是今天仍活跃在舞台上的戏曲精英,在太行团还十余名武乡的演员,在此谨祝她们艺术之路越走越红,舞台人生越来越精彩。



看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中年人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024 积分:1984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4/1 22:16:34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1/2 16:42:46 [显示全部帖子]

梨园春风吹上党——武乡县八二年戏校生从艺三十年掠影

改革开放后的一九八二年春,武乡县秧歌剧团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后备力量薄弱,几尽青黄不接,团内只有几个在七十年代初培养起来的把式,如安娥英李效珍等支撑着正常的演出。武乡县委县政府领导看到此情后,出于对秧歌剧种的负责和乡土文化的传承,特决定由县财政局拨款一万,亲自点将我县戏剧界名人弓庆福老师担任校长,高薪聘请天津人彭宝善担当武功教师。另外配备了我县文艺界卓有建树的李孟松、程润江、史义祥、关卫平等人开创我县戏曲教育的新局面。
下城开学
为了更好的选拔出戏曲人才,武乡宣传部,文化局,人民剧团抽调三个小组,在故城、段村、蟠龙分设三个招生点,其中蟠龙招生点考官由任联珠、王充理负责。这一带是武乡秧歌的发源地,人才众多,可谓难以取舍。但县里给的人数有限,最后只得择优录取了一部分同学迎接武乡文艺的春天。
经过三个月的层层筛选,最后确定五十七名同学录取,加上彭宝善的三个子女共六十名。平均年龄十二岁,最大的是彭宝善的女儿十八岁,最小的是他的小儿子只有八九岁。一切准备妥当,开学在即,由于还没有校址,临时选在了下城村原武乡小工厂院内,全体学生七月二十四日报到,八月一日正式开学。
王贵李香香里的小八路
一九八三年,武乡县人民剧团由弓庆福老师导演的《王贵李香香》,赴晋东南地区汇演,喜获多项大奖,其中,安娥英饰演的李香香和李效珍饰演的王麻子获得地区汇演一等演员奖。后来此剧又接到省里的邀请,在当时我省戏剧界武乡籍同仁张万一、王世荣、郝林云及襄垣籍音乐人李守祯等诸前辈的大力支持下,武乡秧歌《王贵李香香》才得以唱红晋中,在省电视台录音录像一个星期,省城各大报纸都用显眼的版面报道武乡剧团在并的成功演出。其中戏校学生大有王素红在剧中扮演了小八路,这不仅仅是八二届戏校生中第一个登台的学生,也是武乡剧团给八二届戏校生留下的唯一的影像资料。正因为如此才让那一代人觉得是多么的弥足珍贵,此乃素红之幸也。
大小团齐名
建校头一年,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学员虽然刻苦练功和简单识谱,但是对秧歌剧种的唱腔和表演形式依然是一窍不懂。不过这一年来的收获举足轻重,奠定了武乡秧歌新生代学子坚实的武功基础,如赵素青,张省红的武功最好,后来成为武乡剧团的优秀武生演员。彭宝善,天津人,乃京剧团武生演员,在武乡戏校一年,他对学生严加指导,悉数相传,招招式式按京剧舞台程式传艺武乡,使他们享用终生。彭师傅临走前亲饰美猴王,把那一整套精美绝伦的猴王棍法留给武乡,留给一九八二年的戏校学生。
彭师傅走后,武乡戏校教师有所变动,新调剧团生角演员史金中和王炳旭进校工作,由于教师少收益不是太大。直到八四年春,李金兆、杨春印、王月英、李孟松、韩四孩到校任教,学员们才正式分开行当,开始排了《小过年》王素红饰岳父、张丽英饰岳母、周文华饰冬喜、段水英饰闺女,古装剧《文约计》赵德红饰王二、《蝴蝶杯》房素芬饰胡凤莲、王素红饰江夏县、郭书峰饰田夫人、魏四平饰田玉川,《打鱼杀家》王素红饰萧恩、魏新平饰桂英、杨爱兵饰大教师,《岳云》与《文龙归宋》由赵素青主演,《文》剧的陆登由王素红饰、赵德红饰王佐,经过短短半年时间,老师和学生们同心协力相教相学成绩显著。武乡宣传部门为给建军节献礼,于八四年八月一日在县城电影院,由新生的秧歌传人汇报演出了这两年来所学的成绩。
影剧院汇演,戏校学生的演出非常成功,得到了县领导,县文艺界人士的高度评价,房素芬、贾雪平、关菊平、张八英、赵丽、魏新平、孟建玲、王慧芬、郭书芬、段水英、李慧琴、李俊川、史效青、陈小兵、赵红波、王素红、赵树青、赵德红、李勇等十九名同学崭露头角。武乡秧歌后继有人。于后,成立了武乡戏校演出小分队(也叫毕业实习演出,在武乡民间人们亲切的称她为武乡小团),巡回演出在全县各乡镇和部分大的行政村。真可谓:走一处唱一处,唱一处响一处,在观众中赢得很高赞誉,甚至有好多观众误认为这就是人民剧团。武乡小团和人民团(自然是武乡大团)同是武乡秧歌的两朵艺苑之花,在那个年代相互媲美,相互争艳。
离校随团的七年
一九八五年冬,三年学业予以毕业,毕业时共有学生五十二名,其中三十名同学被分配进剧团,充实了县剧团的力量。其余的回乡参加了当地农村业余剧团,所有同学,尽其所能为武乡文艺事业添砖加瓦,付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舞台演绎人生,这或许是八二届戏校生共同的心愿。辉煌的七年她们一起生活战斗,下乡进城,用武乡秧歌优美的旋律勾勒了一幅艺苑史诗。
一九八六年武乡戏校又在全县招收了一批学生,遂抽调八二届学生武师张省红、琴师张瑞英、演员魏新平等三人留校任教。其它在剧团的人都适当出演了一些角色或跑跑龙套,如王素红和房素芬分别出演了《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与小芹,关菊平的三仙姑、赵德红的铁嘴老三总讨人们喜欢。李勇攻文武丑兼演小生,《三叉口》的武松是其代表剧目,李俊川是个大花脸兼二花,在《罗通扫北》中饰程咬金。赵丽小旦演员,主演《朱元璋斩婿》中的公主,《三关排宴》杨四郎由须生为赵红波,《吴汉杀妻》由王素红、赵德红、房素芬主演。她们的演出都很成功,也小有名气。八十年代末,对她们这批人来说是个挑战,也是个机会,时任团长暴留庆和编导王充理移植回大型古装历史剧《三审皇宫案》连三本,决定由团里的年青人上,老把式只当配角,并指定一、三本裴正王素红饰、二本裴正赵德红、梅妹由房素芬饰、杨坚赵红波饰、独孤后孟建玲饰、裴夫人王会芬饰、杨勇张八英饰、杨广张省红饰。演员安排停当,即时排练,一个腊月全部拿下,在来年全县元宵节文艺汇演中一举夺魁,受到嘉奖。推陈出新,他们顶起了武乡秧歌灿烂的天。
接着,一九九二年随团参加长治市折子戏汇报演出,武乡新生代演员捷报频传,王素红、房素芬、赵德红均获长治市表演一等奖,位列全市第一,现场观众齐夸武乡家唱的好。然而就在新生代演员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一九九二年,武乡团首先受到改革大潮的冲击难以为生,难以取舍的抉择摆在了武乡团的面前,该何去何从。
随团七年,使这一批学员们的艺术人生得到了无尽的展示;随团七年,也让她们更加完美和谐的塑造了舞台形象;随团七年,使她们这些青年艺人脱颖而出,在各个行当多有建树:如王素红因其扎实的基本功和逼真的舞台动作而驰名武乡。赵德红先学丑,后受李效珍指点改功须生,因其唱功了得而声名显赫。史效青拜团里著名的黑角演员史名扬为师,其勤学苦练,终技艺大有长进,成为武乡团头号花脸。其实最具实力的当推房素芬,她是武乡秧歌继安娥英之后最最优秀的小旦演员。然老天爷跟她们开了个不大也不小的玩笑,盛名背后顿彷徨。
秧歌大赛竟风流
二零零六年八月,久违了十余年的秧歌戏再一次在武乡大地响起。这是在新来的县委书记阎建书的亲切关怀下,由宣传部门主办的“地税杯”首届武乡秧歌大赛。赛场设在武乡电影院,一百六十名选手竟相逐鹿,分专业和业余两组对决,赛出了风格,赛出了韵味,赛出了秧歌人久违的心声。
武乡秧歌要大赛,这消息就像插上翅膀一样飞向省内外,顿时秧歌人的心沸腾了。住在县城的房素芬听说后,第一个就报了名。远在晋中打工的赵红波夫妇再也按捺不住这久违的心情,特请假一月回乡参赛。初赛复赛到决赛,八二届学生遥遥领先,由其是房素芬女士以一段武乡秧歌经典剧目《秦雪梅吊孝》连闯三关,最终以满分位居专业组第一。还有王会芬,、关菊平、赵红波、段水英、郭书芬等六人分别获得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绩,占专业组总获奖人员一半还多。接着在二零零七年长治市首届民间秧歌电视武乡秧歌大赛上,房素芬又一次独占鳌头,王会芬排在第二。由此可见,八二届学生人才济济,实力雄厚,依然是主宰武乡秧歌的生力军。正如大赛特邀嘉宾原山西省戏剧通联部部长老光明郝林云先生所言:房素芬是武乡秧歌继安娥英之后一个最具实力的演员。
上党梆子又十年
一九九二年对文艺演出团体来说是不幸的一年,这一年,随着国家改革大潮的峰拥而至,演艺团体受到冲击,跌入低谷,戏剧市场很不景气,难以为生。也就在这一年,政府下发通知,所有自负盈亏企事业单位,勒令停、关、并、合,即所谓的政府甩包袱。在此大背景下,武乡团在劫难逃,暴留庆团长不忍心看着辉煌了五十多年的老剧团就这么散了,遂带着大伙儿投奔了当时的晋东南老艺人剧团。在郝聘之、高玉林等老艺人的帮助下,武乡团从此甩开秧哥唱梆子,推出了经典剧目《秦香莲》、《罗通扫北》、《三关排宴》、《徐公案》、《雁门关》、《法门寺》《吴汉杀妻》等等,八二届学生在各剧中都饰演了重要角色,如赵德红场场是主角,在晋东南人们都知道武乡团有个赵德红,因此而深得郭孝明老师器重并收他为徒,把他带进了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
一九九二年到九六年与老艺人剧团挂靠的四年,武乡艺人成功转型,更加娴熟的掌握了上党梆子舞台程式及唱腔真谛。在老艺人的影响下逐步由小剧种变成大剧团威震太行山。然而,九六年后,由于当时武乡县财政收入较低,没有富足的钱来供养剧团。武乡团再一次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无奈之下,全团南下,与当时的陵川人民剧团合并演出,相扶相持又几年,陵川团解散,武乡艺人只得回乡,打着武乡县上党梆子剧团这个旗号,苦苦的支撑到新世纪初。八二届学生这批武乡团的精英,至始至终随团征程,无怨无悔演绎舞台人生。
又是秧歌潞州漂
二零零七年十月长治市宣传贯彻“十七大”新编剧目调演通知到武乡,宣传部门迅速召集回原剧团艺人排练了革命现代戏《将军泉》,本剧是著名剧作家张万一先生之遗著,国家一级作曲家李秉恒作曲,由我县名艺人魏玉秀出演男一号左权将军,姚常旺饰吴天成,常效平饰赵全江;八二届学生房素芬在剧中饰演了女一号吴改英,李勇饰冯福善,李俊川等在剧中扮演了不同角色的群众。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排练,一部以左权将军戎马太行为主线,帮助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砖壁村寻找水源为辅的革命体材秧歌戏,于当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在潞安剧院激情上演。此次汇演,受到好评,获奖也还可以,但也是问题重重,由于大部分演员多年来未登台演出,对一些舞台动作所表现的不是很好。虽有暇僻,现场观众还是给了武乡秧歌热烈的掌声,在影剧院上空久久回响。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戏曲受到重视,武乡也于二零零九开展了文化繁荣年活动。县文化主管部门于当年冬召集原剧团艺人送戏下乡,八二届学生房素芬、王会芬、李俊川、李勇,张志斌、史效青、赵俊峰、关菊平、赵素青等十余人依然为武乡秧歌这个小剧种传棒接力,把精彩的秧歌艺术再一次传递给了父老乡亲。
其间,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告下,武乡秧歌重拾舞台,巡回演出于全县各行政村,《王贵李香香》、《小二黑结婚》依然是武乡秧歌经典剧目,久演不衰。然而,下乡演出还不到一年,这个短命的武乡县红星杨剧团便散了伙,艺人们再一次自谋生路颠沛流连,这正是:当年秧歌曾辉煌,如今艺人两茫茫。



看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