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长治市豫剧团简史(资料来自《上党戏曲剧团》)
1953年,新时代剧团应长治市南街戏院邀请,来长治演出了《白蛇传》、《柳绿云》、《天河配》等剧目,轰动上党古城。随之到农村各地演出,倍受欢迎。长治市有关领导遂生收留之心。
1953年9月30日正式改名为长治市建锋剧团。
1955年,剧团在河北一带巡回演出,吸收了南阳豫剧团的陈喜芳、王秋生等演员,增强了演员阵容。同年《春稥传》在英雄台演出大获成功,随后在南街戏院连演半月之久,场场爆满。
1956年长治市建锋剧团改名为长治市豫剧团。
1956年秋,在运城演出期间排练的大型聊斋戏《画皮》在南街戏院连演一月之久。
1958年《两个女红军》在太原、大同演出期间,每天演出两场,最多一天演出五场。
1959年,剧团在呼和浩特演出期间,排练了《智取威虎山》,返回长治汇报演出,连演二十天,轰动古城。长治军分区司令员袁振见剧团道具枪支不好,将真枪借给剧团做舞台使用。
1960年剧团从长治出发,辗转焦作、新乡、郑州、开封、洛阳、兰州、西安、三门峡、以及宁夏,内蒙古等地演出,所到之处观众无不称赞。
1969年,剧团全体人员到黄碾镇搞备战,挖地道。
1977年,恢复传统戏,剧团排练的第一个传统戏《逼上梁山》在南街戏院上演一个多月,观众不减。
1983—1985年,剧团先后巡回演出到洛阳、开封、漯河、济南、徐州、西安等地,主要剧目有《少国公》、《画龙点睛》、《程咬金照镜子》、《花打朝》、《哑女告状》等。
1987年,豫剧团与青年豫剧团合并。1953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为长治市成立最早的艺术表演团体。现有演职员93名。其中国家一级演员4名,国家二级演员6名;国家二级演奏员3名;三级演员32名。获国家“红梅大奖”者1名、获“红梅金奖”2名,获山西省二度“杏花奖”者2名、获“杏花奖”者5名、获山西省表演一等奖者10名、二等奖者3名,获河南省“香玉杯”奖3名、获长治市表演一等奖者18名。演员和演奏员皆来自豫剧之乡---河南郑州、开封、洛阳等地区。在唱腔、念白、音乐等方面一直保持着浓郁的豫剧风格。
演职员工有40余名毕业于长治市戏曲学校(豫剧班),3名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5名现在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深造。1982年至1984年间,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陈素真、闫立品先后来团授艺,演职员均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名师教诲,具有一定的戏曲理论基础和较扎实的基本功底。
半个多世纪来,剧团走遍大半个中国,不仅在三晋大地颇有影响,且在河南、河北、山东、内蒙、新疆、江苏、天津等省市也深受欢迎。2000年演出的现代戏《盘龙台》获山西省第四届精神文件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04年在山西省移植剧目调演中《画龙点睛》获优秀演出综合奖。2005年应邀参加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全国专业演员擂台赛获两名铜奖一名优秀奖,2005年参加山西省第十届“杏花奖”评比演出《裴寂还乡》获12项大奖;2007年参加山西省第十一届“杏花奖”评比演出《东吴郡主》获“突出贡献奖”;2008年参加山西省现代戏调演《平民母亲》获演出大奖。2009年参加山西省第十二届“杏花奖”获2个杏花表演奖;2010年参加河南省第四届黄河戏剧节“安阳杯”《裴寂还乡》获演出金奖和9个单项奖。2011年应邀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豫剧节,《裴寂还乡》获剧目二等奖,李继梅获优秀表演奖。2012年中央电视台青春戏苑栏目一战成功全国豫剧电视选拔赛岳静静荣获“十佳优秀奖”。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