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戏曲交流【戏迷闲谈】 → 为本地戏挑刺 18《长平悲歌/千秋长平》(晋城梆子)


  共有701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为本地戏挑刺 18《长平悲歌/千秋长平》(晋城梆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申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51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29 11:36:30
为本地戏挑刺 18《长平悲歌/千秋长平》(晋城梆子)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2/23 9:47:12 [显示全部帖子]

30、《长平悲歌/千秋长平》晋城梆子

台词中的文字:

五万骑 —— 这里应读 Ji (寄),意思是骑兵,亦泛指骑马的人:轻~铁~车~。也是一人一马的合称,如“千~”“千乘万~作动词时读QI —— 骑马。

/王 ——  这里应读 Dai (待),在一本老的四角号码字典里可查到,里边特别说明“大夫”为旧时的官名。Dai 王,则在以前唱的传统戏中常见。不知什么原因现在人们读成DA 王了?

郢都 —— 是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不知在这里怎么会出现?(不好意思,没有记清楚。)

俺 —— 作为“我”,在古文中未见过,是否可以改为“吾”?因为台词里用了一些文言词汇。

客 —— 应读 SHUI (税)客。劝告之意。

姥爷 —— 姥爷是现北京人对外公的称呼。晋阳属前晋国,山西人称外公应当是“爷爷”吧?还有资料说廉颇是平遥人,那里有个村的人全姓廉,还有家谱。

这个戏是我看过的上党戏中最成功的新编历史剧。首先,历史史实确凿,有多种史料记载这一历史上有名的大战,至于说廉颇有两个女儿被绑架的事,即使编导假想,也可以说得通,无关大碍。其次,剧本文字用得比较准确。再其次,剧团用了全团最强阵容,所有晋城梆子的名演员都出场了,唱腔都是很传统的上党梆子唱腔,没有胡乱编造,演员容易上口,观众听起来顺耳。化妆用了髯口,继承了传统。我看还可以将有的角色画上脸谱,比如奸臣就可以是白脸。京剧中廉颇是净角,不知上党戏中以前是是否花脸,感觉是花脸才对,只是廉颇的髯口全白,太过了,他当时在5060岁之间。最近看了一出京剧《海瑞罢官》,由张学津等配像。在介绍中说,在配像过程中,他们就根据海瑞当时的年龄,对原海瑞的胡须的比例由黑占20%,变为黑占40%

<!--EndFragment-->

缺点是不适当地运用大屏幕,将本该是城上和城下的对话,变成城上的廉颇同身背后空中画面的对话了,令观众莫名其妙!还有外甥在头顶上同爷爷说话。我觉得还是用老式的那种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同司马懿的对话形式好些。过度地运用现代表现手段,并不见得好。另外,灯光的过度使用,常常让戏台变得漆黑,也难说好,或是为了给台下的情侣提供亲密的机会?至于个人的表演,吴国华演赵王,声音太细,不像男人,是否看用平常说话的嗓子说唱好些?

<!--EndFragment-->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申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51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29 11:36:3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2/24 9:53:22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月下独酌在2013-12-23 18:59:19的发言:
    大略看了一下帖子.还是那句话.历史剧,只要大框架符合史实,情节可以适当虚构,细节可以演绎.
    我和楼主看法不同的是,作为新编历史剧,这个戏的"戏曲味儿"差了点--或许是重点场次演员身段表演成分少点的缘故?
    至于楼主说的城上城下对话,观众看得明白即可,不会有莫名其妙之感;至于老观众是否会不习惯,那是另一回事.

请月下网友解释一下“"戏曲味儿"”。本人不太在行。也好增加的有关方面的知识。谢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申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51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29 11:36:3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2/24 10:05:37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老焦在2013-12-23 20:04:22的发言:
百度解释
词目:大王
拼音:① dà wáng
词义1:
过去的大王

过去的大王

古代对国君、诸侯王的尊称,现代对取得终生成就奖的王牌人物的尊称,武侠巨匠金庸大师,国学大师叶曼先生,获得“中华文化人物”终身荣誉的星云大师,松花大王。
词义2:扑克牌中彩色的JOKER,也称大鬼。在一般玩法中都是最大的牌。[1]
拼音:②dài wáng
词义: 中国戏曲、旧小说中对大帮强盗首领的称呼“山大王”。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改变。许多字如果有特特殊身份的人读错了, 大家便会跟着错。就像“曝光”中的“曝”,本应读"PU", 但中央电视台的人读“曝BAO 光”,现在可能连百度等字词解释也可查到“BAO 光”了。看来得

随大流了。现中央电视台,只有台湾的评论员在读“PU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24 10:17:54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申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51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29 11:36:3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2/25 9:28:05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丹河源头在2013-12-24 10:27:00的发言:

关于大(dai)王不读大(da)王:这个老申说的对。有些东西百度百科也是不准确的。不过,老申同志能指出就是一种好心,但也不必过于计较。

大王确实应该读大(dai)王,不应该读大(da)王。例如山大王,叫山大(dai)王本身就是为了和正统的大(dai)王进行区别,说明山大(dai)王是非正统的大(dai)王

谢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申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51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29 11:36:3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2/25 9:34:25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月下独酌在2013-12-24 23:35:10的发言:

        王国维说,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其实戏曲往往是"以故事演歌舞"---意即故事或许仅仅是个由头,是演戏的基础,看戏并不重在故事,而重在演员的表演.

        戏迷看多了,就品出了啥是"戏曲味儿".一出戏虽然故事非常精彩\曲折,但演员表演差,就不能满足戏迷的审美需求.道理往往就在这里.

就是说,不但要有故事,更要有演员的表演,这才叫“戏”!

看来,几位版主都是欣赏戏曲的行家,抑或从事过戏曲工作?方便时,可以开个专栏,介绍一下有关知识,给大家看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