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戏曲交流【戏迷闲谈】 → 详说上党梆子


  共有1942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详说上党梆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孔家交
  3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5 积分:10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4 23:1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4:40:47 [只看该作者]

屯留县 麟山剧团在府八县四个上党梆子剧团中,是一个颇具革命色彩的剧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她成立至今的60余年里,一直是以一种战斗的姿态生存、发展。19426月成立的襄漳县农村剧团是麟山剧团的前身。那时,太行山区的戏曲剧团,其主要任务是宣传抗日、发动群众。麟山剧团的演职员们上台演出唱戏,下台跟着部队割电线、攻炮楼,群众称它们是不带枪的武工队。日伪军恨他们比恨八路军还厉害,必欲除之而后快。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孔家交
  3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5 积分:10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4 23:1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4:40:57 [只看该作者]

19434月中旬,他们正在董家岭演出《万象楼》,突遭日伪军包围。危急之际,太岳部队59团及时赶到救援,方使剧团脱险;7月中旬,剧团在丰宜演出,驻鲍店敌军暗中包抄而来,千钧一发之际,又是59团火速赶到,掩护剧团突了围;9月,剧团随县大队到元垴村(襄垣)扒铁路、割电线,夜色中与发觉赶来的敌人交火恶战,县大队为掩护剧团牺牲了5名战士,还是59团赶来打退了敌人。1944年深秋,剧团在下贾庄村演出《捉特务》,日伪军突然包围了村庄,由于不摸底细,不敢进村,只在村外放枪嚎叫。演员不及卸妆,就在群众掩护下撤离,一气跑了几十里,戏箱损失大半。5次与敌人遭遇,数这次损失大。没了戏箱,他们就改演现代戏,《看护所》、《斗黑山》、《双转意》、《反恶霸》、《长毛道罪状》等自编或移植现代戏剧目,这又成了他们发挥战斗作用的有力武器。19458月,上党战役打响,地处屯留的老爷山是主战场之一。剧团自动担负支前任务,冒枪林、穿弹雨,送信件、抬担架、看护伤员,俨然是我军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到了党政军各方面表扬。194610月,随着上党战役告捷,原来的行政区划有了变动。襄漳县农村剧团主要部分划归屯留县,并指县内麟山为剧团新名,一直沿用至今。获得新生的麟山剧团,仍然视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为己任。他们现割柳条现编筐,及时收集新人新事,编成各种形式的文艺节目上演,群众称他们是见山说山,见水说水。从1947年秋天起,以李旭为主的业务骨干为配合土改,排练了大量现代题材的歌剧。像《白毛女》、《河东河西》、《糊涂村长》、《转变旧作风》、《春兰还家》、《打春桃》、《看护所》、《血泪仇》、《王好善翻身》等,巡回演出于屯留各地,声誉大振,戏价猛增,每台戏价由原来的5石小米骤增到80石。此后,麟山剧团又增排过话剧《不拿枪的敌人》和上党梆子现代戏《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一棵苹果树》等剧目,这些艺术实践和经验积累,为他们日后创作《山村供销员》、《血染国宝》、《月到中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孔家交
  3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5 积分:10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4 23:1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4:41:50 [只看该作者]

1964年,已任剧团党支部书记多年的李旭执笔编写出了戏曲现代戏《山村供销员》,当年在参加山西省戏曲会演中,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从剧本到表、导演,都给省城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深受领导和同行的赏识;《山西日报》就此发表了王伏薪、李旭的文章《继承与革新的探讨》。翌年,经过进一步加工的《山村供销员》再次奉调赴省演出,在省城各大剧场连演40余场,场场爆满,座无虚席,一时成了太原观众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山西日报》、《太原晚报》、《火花》等省城报刊连篇累牍载文评介,《新戏迷》、《财贸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山村供销员的推陈出新》等文章和著名画家石兵的速写《老张的担子》纷纷见诸报刊;饰演老张的演员冯支林、饰演金凤的演员崔巧英以及编剧李旭,一时成了新闻人物。鉴于其艺术品位和社会效益俱佳的成就,山西省有关部门决定:《山村供销员》作为山西省参加华北会演的选定剧目。在此后的剧本加工过程中,省委副书记王大任、副省长王中青、秘书长史纪言等都提出过指导意见。1966年初春,我国驻19个国家的大使在晋祠宾馆开会,省里特调《山村供销员》作了招待演出。黄镇、王锐等中央负责同志和省领导观看演出并接见剧团成员,山西电视台将全剧录像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了全剧。惜乎文革之风袭来,华北会演夭折、《山》剧之行未成,实属一大遗憾。遗憾倒也罢了,十年动乱中,《山村供销员》舔犊情深的创作人员,紧跟形势、修来改去,总想把《山》剧装扮漂亮、择时而嫁。可是任你千般改头、万般换面,文革就是不买帐,反而把《山村供销员》当作黑八论靶子猛批猛斗。若论当时在全国文艺界较有影响的反面教材,《山村供销员》应该是《三上桃峰》的老前辈。文革结束后,,《山村供销员》返扑归真,再次加工后,参加了1977年全省戏剧调演。著名戏剧评论家艾治国在《山西日报》发表了题为《几经风霜花更艳》的评论,山西人民出版社将《山村供销员》再版发行,使它有了一个完整的归宿。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孔家交
  3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5 积分:10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4 23:16:49
同样是老师差距咋这么大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4:42:04 [只看该作者]

10年过去,弹指一挥。面对1988年山西省振兴四大梆子之一的上党梆子调演,有着革命精神、有着编演现代戏传统、更有着历经磨砺、不屈不挠意志的麟山剧团,当年的台柱子死的死了(李旭19886月去世)、老的老了,值此文艺盛事,还能青春萌发么?答案是肯定的。几经筹划,剧团选择了任治平创作的中型(1.5小时)现代戏《月到中秋》投入排练。那时候,长治市的四家上党梆子剧团,不但在暗中和晋城市的10余家上党梆子剧团较劲,而且四团之间也卯足了比试之力。打听到其他三家都选择的是大型剧目(120———150分钟),有人担心会不会因为少半小时戏吃亏?经过分析,他们认为:戏大戏小,不在时间,而在艺术质量。《月到中秋》主题好(反赌)、情节巧(寡嫂改造鳏小叔)、角色少(三人)、时间短(90分钟),正好用上他们团里的精华演员。加之他们多年来演出现代戏积攒下的功底,一定会成功。说不定省时省钱还能讨个便宜。果然,他们和另一个剧团的折子戏组台演出,竟然也获得综合治理大奖。编剧(任治平)、导演(冯支林、傅先贵、欧阳英)、舞美设计(康定傑)、音乐设计(徐金山、阎春发)俱获一等奖;三个演员获一金(马云巧饰演顺嫂)一银(冯支林饰演刘贵)两块奖牌。他们的成就,为集体和个人赢得了不争的荣誉:市劳动竞赛委员会为麟山剧团荣记集体一等功;马云巧荣记个人一等功;傅先贵、冯支林、徐金山、阎春发、李云红(省杏花奖广播赛获奖)荣记个人二等功;次年正月,剧团被评为县劳模单位,团长傅先贵被评为县特级劳模。从《山村供销员》到《月到中秋》,屯留麟山剧团一直保持着她在编演戏曲现代戏方面的先进特色。这次全省调演能获得如此出色的成绩,客观的说,不是投机、不是运气,而正是对他们几十年来孜孜不倦追求戏曲现代戏创作演出成果的公正回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孔家交
  3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5 积分:10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4 23:1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4:42:43 [只看该作者]

长子县 人民剧团在这一次上党梆子调演中没有拿到综合治理奖,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包括对得奖面的平衡。当然,这个平衡也是瞅准了鸡蛋里的骨头的。他们参加调演的剧目是新编历史剧《辘轳剑》。此剧由本县业余作者郭荣先创作,剧团特别邀请了蒲剧院知名导演韩刚执导。经过四个月的紧张排练,8月逐鹿泽州,获得团体演出奖;主演张志明(饰演李信)获主角银牌奖第一名;石兰英(饰演李妻)、于喜明(饰演秦王)双摘铜奖;而事前未多预料的鲍根籽(饰演秦王后)却出其不意地爆了个冷门:她捧回了配角金牌奖。导演韩刚和山西省著名剧作家张万一则获得了调演大会特设的两个贡献奖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孔家交
  3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5 积分:10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4 23:1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4:42:55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长子县上党梆子剧团属于府八县的三义班流派,唱腔不如乐意班地道。这种略带贬意的说法是一种偏见。其实 ,长子县上党梆子剧团源于南陈乐意班,是地地道道的十万班支脉。光绪末年,十万班衰落后,其24驮戏箱中的后8驮被长子县南陈村张三秃买去并沿用乐意班招牌,始创长子乐意班。原来在十万班(乐意班)的名角李景周(红生)、金水(须生)、新安(小生)、乔保(小旦)、何豆孩(小花脸)、水和(正旦)也随箱转南陈乐意班。不久,又增添了名满上党的驸马生申灰驴和郑根成、平福成、温金保、邢冬狗等名角,一时人才济济、雄踞上党,无敢与之抗衡者。直到解放时(1946年),长子县人民政府在乐意班的基础上组建了虹光剧团,这是长子上党梆子剧团的前身。东家张三秃经营有方,85岁交其孙张五毛继任,祖孙锐意经营40载,为潞府梆子乐意班流派的继承和发展,功不可没。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孔家交
  3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5 积分:10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4 23:1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4:43:53 [只看该作者]

 

长子“三义班”是该县上霍村贾引则在清光绪初年创办的上党梆子戏曲班社。 和张三秃一样,贾引则也是一个生意人,他久住汉口贩牲畜, 挣了钱就在老家办起了名字叫“三义班”的戏班。不料用人不当,只干了十几年就屡屡亏损。无奈之中,见随他跑外的南鲍村牛小圪捻儿机灵能干,就委托他先跑台口、后来干脆让他当了掌班。贾引则去世时,看自己的儿子不是办戏班的料,就让侄儿贾匡则当了东家。此时,牛小圪捻经营的“三义班”恰负债累累,引起了贾匡则的怀疑,因而将他告官。牛小圪捻吃了县官不少板子仍不认输,县官无奈,劝得贾匡则把债权债务(戏班和外债)一起推给牛小圪捻,从此,“三义班”就改属了南鲍村牛家。这个牛小圪捻自己当了东家,就使出了浑身解数,软硬兼施笼络艺人,甚至不惜背地里给名角下跪。时间不长,“三义班”就作务得可以和“乐意班”抗衡了。她的演出剧目以“岳家戏”为主,如《夺秋魁》、《巧缘案》、《义恩缘》、《举铁龙》、《渡康王》、《复金陵》、《失金陵》、《牛头山》等。演员的唱腔比“乐意班”低一个调,为D调,出字平轻、字腔并用,显得逶婉柔和、雅致秀丽,独有了自己的特色。经营到民国年间,三义班名角冯国瑞(秃嘴)以《清廉传》的一声叫板“黄公子———”、曹火柱以《大报仇》里黄忠不服老的出手一拳,占了潞府梆子“三绝”中的两绝—————“一声黄”、“轰倒墙”。同样,1946年解放时,长子政府改编她为解放剧团。1947年春,县人民政府批准将解放剧团并入虹光剧团,兹为“乐意”、“三义”两大流派融合之始。
  “文革”前,长子上党梆子剧团曾有过不凡的表现。1964年4月,在晋南蒲剧院任编剧、导演的长子藉人韩刚,趁导演现代戏《年轻的会计》(任珍凡编剧)之际,首先于上党地区推出了“革命现代戏”(样板戏)《杜鹃山》。《杜》剧移植演出的成功,曾在晋东南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其后,剧团又推出了自编大型现代戏《民兵的枪》(冀光明、申修福、孔德法编剧),并移植演出了一大批戏曲现代戏剧目如:《山乡风云》、《苦菜花》、《南方烈火》,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很可观。
  “文革”中,长子人民剧团与其它任何剧团绝不相同的一点是:剧团没分派、没武斗、更没有毁箱散业。这全赖于剧团党支部主要负责人吴和枝同志的正确引导。虽然也由于迫于形势批判过《年轻的会计》、《民兵的枪》而引起过一度混乱,但终未形成夺权和分裂。至武斗高潮时,剧团就给每人发两个月工资放了假。不但未丧元气,而且为恢复演出保存了实力。就在这段时期中,他们先后移植排练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平原作战》等“革命样板戏”,加上较早时期排练的《杜鹃山》、8个“样板戏’他们就上演了6个,这不能不是一个剧团创造的“革命吉尼斯”记录。
  然而,他们的勇气和热情还不止这些。“文革”结束,剧团又率先冲破禁区,上演了近代历史剧《小刀会》,在当时的县城乡村掀起了一股“小刀会热”。此后他们上演的张振南先生改编的《珍珠塔》,10余年演出千余场,也算得是一个不俗的成就。
  上世纪80年代末山西省举办的振兴上党梆子调演,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所有上党梆子专业表演团体在省一级等高线上的全面检阅。参赛的15个剧团中,长治市只有4个,而且都是县办剧团。但从获得到成果看,剧本奖设9个得了3个; 导演奖9个得了3个; 音乐创作奖7个得了3个;舞美设计奖7个得了3个;综合治理奖7个得了3个;乐队伴奏奖3个得了2个;舞美综合效果奖3个得了2个; 5个单项奖得了3项(服装设计奖[珍珠衫传奇];灯光设计奖[西施]; 园丁奖[长治艺校《九仙台》]); 份量较重的主演金牌设10块长治得3块; 配角金牌设10块长治得4块;主演银牌设15块 长治得2块;配角银牌设15块 长治得7块;主演铜牌设4块 长治得2块;配角铜牌设15块 长治得3块。在主要奖项的竞争上,长治市的剧团演员获得了绝对优势。1988年的金秋,上党梆子如丹桂流芳,香飘古城。

88年的收获对上党梆子来说是空前的,但也应该看到在当时的环境下,强调对戏曲舞台“综合治理”,就意味着大兵团、大投入、大制作,而且就当时的气候而言,正时兴花样百出的戏曲舞台“革命”———谁把戏曲折腾得不像戏曲那才叫改革。调演过后,获大奖走红的剧目,没有几个能原汁原味地演给群众看,即便应邀,也是偷工减料的勉强演出,特别是县剧团,支付不起演出成本。但是,生活水平提高了的广大群众,欣赏高档次戏剧演出的呼声,却是日见高涨。
  不知道是哪一位的决策,1985年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时候,把原属晋东南地区的“专一团”(上党梆子)划给了晋城市,使晋城市成了清一色的上党梆子,而长治市基本上是上党落子的一统天下。这种不利于剧种发展繁荣的决策,很快就显出了尴尬。群众的呼声渐渐传到了时任省委书记的胡富国耳朵里。这个酷爱上党戏曲的热心人多次与地方领导商讨调剂晋城 、长治两市的戏曲品种。暂难解决后,他又几次询问长治市能不能成立一个市级上党梆子剧团。来自上下两方面的强烈要求,终使长治市领导1992年12月作出决定:组建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从1993年初开始,经过半年筹备、半年组团,1994年春节过后,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正式下乡为群众演出了。关心剧团的省委书记几次莅临长治看剧团演出,并亲笔为剧团题写了团名,这在山西省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当年,山西省举办戏剧交流评比演出,刚刚诞生的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便以新创作剧目《大齐悲歌》(任治平 程伏舜编剧)参加,获省颁“剧目演出奖”(二类)第一名。从长子县调入的演员张志明主演黄巢获演员一等奖;崔嫦娟(饰演黄巢妻)、樊富生(饰演阿才)获演员二等奖;张丽、刘潞彪、冯花萍获演员三等奖。此外,还获得舞美设计奖、舞美综合体现奖、乐队伴奏奖等多项单项奖。在当时举行的省评委座谈会上,他们评价 “《大齐悲歌》的题材选择填补了全省戏曲题材的空白;称赞剧团演员阵容齐整,整体素质有夺‘梅花奖’的潜力”云云。这些话,是鼓励,也是实事求是的肯定。由于组建的人才结构和物质基础都比较过硬,开初几年,剧团蓬勃向上的气势很足。继《大齐悲歌》之后,时任剧团业务副团长的张志明在参加全国老龄委、国家文化部等联合举办的中老年戏曲演员评比演出中,以饰演《三关排宴》杨四郎一角获得“牡丹奖”。这个奖项知名度不如“梅花奖”高,但它也是国家级的大奖。一个初创的年青剧团,短时间内竟能拿到国家级奖项,实属不易。
  如同人一样,剧团年青是优势,但未来的道路充满坎坷也是必然。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已走过的10年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代表一个国家的戏剧形式叫“国剧”,像京剧;代表地方各区域、各民族的戏剧形式就叫“地方戏”,像黄梅戏、越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乐老头
  38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51 积分:261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5 16:16:36
韩琪才真正死的冤枉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1 14:21:18 [只看该作者]

拜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hangwu
  3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17 积分:34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4/23 10:36:2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3 14:21:36 [只看该作者]

好!好!!好!!!    

   谢谢你对上党戏的详细介绍,热爱上党戏的朋友都应该好好学习学习,做到热爱上党戏,了解上党戏,发展上党戏.

   我全文拜读后非常受益,强烈推荐给各位热爱上党戏的朋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青竹子
  4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559 积分:11261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15 22:07:16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3 18:49:50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

 回到顶部
总数 4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