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戏曲交流【戏迷闲谈】 → (转帖)地方戏缺少年轻人的热情和传承,也就后继乏力。


  共有412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地方戏缺少年轻人的热情和传承,也就后继乏力。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戏高腔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小飞侠 帖子:1568 积分:1054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11/4 16:55:10
(转帖)地方戏缺少年轻人的热情和传承,也就后继乏力。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4/13 19:45:15 [只看该作者]

繁荣戏剧传统 根据即在“年轻”
发表时间:2015-04-13   来源:武汉文明网

  文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983年全国共有374个戏曲剧种,到2012年已经减少到286个。而据专家调研判断,这280多个剧种中,“仅有60至80个还能保持经常性演出,拥有较稳定的观众群”,“这就意味着,只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剧种活得还算正常”。在这样的背景下看,日前闭幕的首届上海沪剧艺术节,7家院团,8下村镇,9台大戏,历时10天,呈现13场演出,戏迷粉丝的热情让沪剧演员们兴奋不已。(4月12日,《光明日报》)  

  经典的魅力,就是即便经过了岁月积淀,依旧焕发着靓丽的风采。闲来无事的时候,翻开张国荣版的《霸王别姬》,又再细细的观赏了一遍。已经是第三遍回看,但是,看到那些在艰苦中为了成为角儿而不畏艰难的孩子,看到京剧科班在岁月波荡中的艰苦生存,以及最后程蝶衣的重生后的自刎,还是潸然泪下。不知悲伤从何而来,只是,对于戏剧、对于艺术,感慨良多。  

  剧中,富连成京剧科班的社学规让人印象很深。“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国粹,能够于历史的洪流中存活并且成为国粹的代表,是有着其独特的生存理由的。一方面,戏曲的传承,重在夯实根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坚守,着实让人钦佩;另一方面,如程蝶衣一般入戏的工作者,也是让戏剧繁荣的重要推手。  

  如社学规中所言,“根据即在年轻”。对于现代的地方戏曲而言,“年轻”两字显得更为重要。与单纯的指年轻时候的努力不同,现代地方戏,正面临着“后继无人”和“消失”的危机。从以前在社火等活动中,“搭台唱戏”的繁荣度与今日戏剧的“少有人听”的对比中,可以窥见,戏剧传统不再如以前一般热闹,问题就出在戏曲发展形式的相对“老化”与年青一代对于戏曲的“不上心”上。地方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空有一身技艺,无处开展;地方戏缺少年轻人的热情和传承,也就后继乏力。  

  作为中国的文艺精华,戏剧不能在现代化的发展中,轻易掉队。而要保持戏剧的经典型和现代化魅力,就需要从“年轻”入手。戏剧发展要保持“年轻”的心态,才能让戏曲的形式、内容跟得上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戏剧发展要保持“年轻”时代的干劲,夯实戏曲基本功,才能让戏曲形神具备,底蕴深厚;戏剧的未来继承者,则在年轻人的身上,唯有让年轻人成为戏曲的参与者、传承者和发扬者,戏剧文化,才能高峰不断,永久经典。  

  静听戏曲,需要一颗于喧哗中比较安静的心,才能欣赏出其魅力;传承戏曲,需要戏戏剧与时俱进,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繁荣以戏剧为代表的文化传统,则需要我们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积淀年轻的努力,做好年轻人的传承。青年永不老,戏剧永不落幕。(特约评论员 隋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13 19:46:00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丹河源头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阿诺 帖子:3526 积分:223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2/24 14:53:47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4/18 10:07:06 [只看该作者]

子规犹啼血,

只为东风唤,

唯有春常在,

方可尽开颜。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易居者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圣 帖子:5214 积分:33893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12/2/4 10:21:4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4/18 10:18:09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戏高腔转的好帖!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丹河源头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阿诺 帖子:3526 积分:223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2/24 14:53:47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5/26 23:28:56 [只看该作者]

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积淀年轻的努力,做好年轻人的传承。青年永不老,戏剧永不落幕。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丹河源头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阿诺 帖子:3526 积分:223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2/24 14:53:47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6/9 23:02:20 [只看该作者]

台上,年轻演员是传承戏曲的接力棒;台下,年轻观众也是传承戏曲的接力棒。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易居者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侠圣 帖子:5214 积分:33893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12/2/4 10:21:4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6/9 23:20:02 [只看该作者]

   

总之,没有年轻人就意味着没有未来;而重视对年轻演员的培养就预示着上党戏曲大有希望。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戏高腔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小飞侠 帖子:1568 积分:1054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11/4 16:55:1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10/6 15:59:29 [只看该作者]

振兴戏曲需要培养四个“接班人”
来源:2015-08-03常德文明网

  为解决“鼓书”艺术后继乏人的问题,日前常德市举办 “鼓书”传承保护讲习班,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北京大学教授陈泳超和3名本地“鼓书”名宿,为100多名年轻艺人传授技艺。  

  在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上,刘奇葆强调“注重师徒传承,培育观众群体,夯实戏曲发展根基”。常德市此举,正是旨在通过培育后继人才,传承“鼓书”艺术。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艺术生产也不例外,振兴戏曲不能忽视“人”的因素,需要培养四个“接班人”。  

  第一个是演员“接班人”。现如今,对许多地方戏曲而言,老艺人开始退居幕后,而年轻艺人又难以独挡一面,甚至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戏曲,后继乏人、面临失传是它们共同的窘境。“哈哈腔”是流传德州的百年小戏,但如今能演唱“哈哈腔”的,年纪最小的也已经60多岁。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招收学徒,通知发出数月,报名仅2人。振兴戏曲艺术,需要贯彻刘奇葆同志“注重师徒传承”的指示精神,发挥老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同时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依托高校、艺校开办专业,培养传承人。  

  第二个是观众“接班人”。观众是戏曲生存的土壤,没有观众的欣赏和“捧场”,戏曲演给谁看?客观地说,之所以出现上述戏曲后继乏人的现象,根源正是在于观众稀少。这些年,受流行音乐、电影和电视的冲击,戏曲观众在锐减、在老化、在流失。特别是很多年轻人对戏曲“不感冒”,说“看不懂戏曲,戏曲脱离了时代”。如何培养戏曲观众?一方面,作为戏曲本身,应在继承传统、保留精华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创新,使表现形式更接近现代观众,增强吸引力。另一方面,要重点培养年轻观众,戏曲管理部门应向青少年普及戏曲知识,中小学校应开设戏曲等传统艺术欣赏课程,让青少年感知戏曲魅力,破除“看不懂”的障碍。  

  第三个是创作“接班人”。剧本在戏曲生产中起着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部好戏,首先要有一个好剧本。上世纪,正因有了京剧《贵妃醉酒》、川剧《玉簪记》、湘剧《打铜锣》等优秀剧本,才使戏曲盛极一时、为人喜爱。京剧“四大名旦”都有为他们量身定制剧本的编剧家,甚至陈新章与常香玉、吴祖光与新凤霞、王冠亚与严凤英台上是剧本和表演的好搭档,台下是相知相爱的好夫妻。这些年,由于戏曲不景气,不少知名戏曲编剧纷纷转行写电视剧本、电影剧本,戏曲创作人才流失严重。平庸的戏曲剧本,不可能产生优秀的戏曲舞台演出。振兴戏曲艺术,亟需培养大批戏曲创作人才。  

  第四个是组织“接班人”。就是说,要有一批热心组织开展戏曲活动的人。笔者记得,小时候村里常有几个热心人,挨家挨户收几块钱,邀请戏班子来村里演戏。而如今,那几个热心人早已年老或去世,乡亲们唯一的指望是送戏下乡。为此,我们振兴戏曲艺术,还需要有一批组织者,在“戏曲”与“观众”之间架起桥梁。当然,这些“组织者”不一定非得是“村里几个热心人”,还可以是政府部门、电视媒体,政府部门应多组织戏曲演出,电视媒体应多播出戏曲节目,让群众有更多途径、更多机会欣赏戏曲。(常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