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欣:
“人物鲜活,每个人都有戏”
姚欣,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
今年78岁的姚欣对编剧陈明早年创作的《鸡毛蒜皮》还津津乐道,“江淮戏很棒,《鸡毛蒜皮》、《十品村官》、《半车老师》,这些在全国都叫得响,昨晚看的《菜籽花开》,又是盐淮的一台好戏,让人感动、让人思考。”姚欣说。
让姚欣赞不绝口的是,《菜籽花开》的演员并不多,“人物性格很鲜活,每个人都有戏,”姚欣说,就是剧中不是主角的陈记者,戏份最少的龙套人物,也在开会的那一场戏中有生动的细节,能让人记得住,“有些戏虽然不在主干情节上,但是也很有趣。”
“这个戏在当前很有意义,现在假东西那么多,道德逐渐缺失,”姚欣认为,这部剧的意义就在于启发人们崇德向善。同时,姚欣也赞赏这部戏的喜剧方式,“强化喜剧,我看了非常开心,因为喜剧更容易表现美好的心灵。”
在现场,姚欣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祝贺”,因为盐城又出了一部好剧,但他也给了一点建议:“主题歌曲内容挺好,就是有点白了,这就导致容量小了,可以改得诗意更浓一点,这部剧还可以打磨,把它变成精品,打造成保留剧目,我很看好。”
沈虹光:
“喜剧因素可以再挖”
沈虹光,国家一级编剧、原湖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
沈虹光是江苏南通人,她告诉盐城晚报记者:“每次来江苏,我就感到亲切。”
在沈虹光的印象中,小的时候看过淮剧《太阳花》,之后就没怎么看过,“昨晚看《菜籽花开》一下子让我回忆起来了,而且淮剧的语言与我老家如皋话有些相似,我就边看字幕,边想这句话在我老家怎么说,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切感。”让沈虹光觉得不一样的地方是“现在的淮剧比我小时候听到的更加高亢硬朗。”
在剧团工作过,又是编剧,沈虹光认为:“《菜籽花开》还有喜剧因素可以再挖。”说到这里,沈虹光兴奋起来、自编自演,把自己当成剧中人物,声情并茂地自言自语做起对话,她举了剧中家庭开会那一幕为例。“顾双成应该喊‘我多冤呐,我是好人呐,老婆!’;这么优秀的女婿突然做了对不起自家女儿的事,丈母娘的第一反应或许不应是评不了模范、赚不到钱,而是‘哎哟,你要气死我呀,女婿,你是我的半个儿啊’。‘哎哟,岳母娘啊,你女婿是个老实人,你还不知道吗’……”
沈虹光在现场演了起来,她觉得剧里应该加入这些喜剧因素,“很好玩、很有兴味的一个戏,倒是可以把生意、评选的顾虑先放到一边,往后推一推。”
杨林:
“原来淮剧这么好听”
杨林,焦作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焦作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看过陈明很多剧本,杨林一直想到盐城来看看陈明笔下的这座城市到底是个什么样,这一次,他终于有机会,“读陈明作品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地方非常美好,这次来了之后,觉得果不其然,盐城真美。”
杨林和新版《菜籽花开》的艺术指导李利宏是老朋友,也是河南老乡,曾合作过话剧《红旗渠》。昨天在座谈会上,杨林用河南话笑着问李利宏:“李导,为什么你每次在江苏排的戏都这么好看?是钱的问题还是感情问题?咋回事嘛你?”李利宏现学现卖:“这是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
前晚观摩《菜籽花开》是杨林第一次听淮剧。“没想到啊,原来淮剧这么好听,”杨林说,这部剧非常完整地把故事讲清楚了,而且讲得感人。
更让杨林感到意外的是:“盐城的观众好,观众懂戏。”当晚杨林观剧的时候发现,舞台上的演员与这里的观众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这太难得了,你撂出去的东西,观众能接住,他们知道演员在逗乐,观众愿意被逗。焦作就不这样,观众坐在剧场里像法官一样,抛出的东西,他们不接,也让我们心里没底,摸不准他们要什么,这里的观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