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戏曲交流【戏迷闲谈】 → 新编历史京剧《长乐未央》得失浅议


  共有637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新编历史京剧《长乐未央》得失浅议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周广学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40 积分:650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14/11/6 19:18:36
新编历史京剧《长乐未央》得失浅议  发帖心情 Post By:2018/8/18 7:18:23 [只看该作者]

新编历史京剧《长乐未央》得失浅议

周广学

 

 

对普通观众来说,一部戏有没有创新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部戏能不能让他们观后产生愉快的情绪,感到过瘾。我自小爱看传统戏曲,多年来每看必专心致志,心花怒放。而近年看新编历史剧,却绝大多数不能让我满意,总有些许阴影伴随左右。细想原由,除剧本往往有欠缺之外,不容忽视的是,舞台呈现、表演体系出了毛病。731日看了山西省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长乐未央》之后,我感觉其在同类戏中算得上是有魅力之作,值得一看;但是,细节尚有不足,部分形态也可商榷。

之所以说值得一看,其实主要还在于其中对于传统的继承和运用。这部戏,演员阵容较为强大,个个都是好把式。尤其扮演韩信的小生,无论唱腔还是做派,都十分感人。他嗓音嘹亮,唱腔时而如攀山之曲径,时而如涤谷之清流;他的表演融入了武生的工架,英气勃勃,浑身是戏。未出场之前,他的一声内唱:“气定神闲进大帐。”就颇有穿透力,紧紧抓住了我的心,待他出场,舞台上仿佛闪出光来,生出风来!其他角色,刘邦、萧何、陈豨、蒯彻、吕雉、齐淮等净、生、旦,各具特色,他们严格按行当出来的声腔和表演共同营造出一个激情荡漾的美学时空。齐淮起初是花旦应工,成婚后则改为青衣应工,唱、做都很分明。如此,他们带给观众的,就不只是视觉与听觉的享受,还有理性极强的学术享受。这里想捎带说一句,戏曲行内有句俗语,叫“无丑不成戏”,如果这部《长乐未央》再设置一个丑角,则舞台会生动很多,有趣很多,从而使观众与舞台的距离更近一些。

刚才说到演员阵容带给我的愉悦,其实如果没有一个好本子,演员的唱、演,就成为一种浮泛的东西,无法真正打动人。《长乐未央》可贵的是,本子总的来看还是不错的,它的架构是成立的,场次的安排大体算得上是精到的。

我这里想着重谈两处令我称赞的地方,一是戏中有一根强有力的主干,时隐时现,贯穿始终。这主干就是刘邦对韩信的怀疑和恼怒步步升级,直至将韩信处死。开场不久,韩信与刘邦两个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就露出端倪。二人对话没几句,刘邦便背白:“小小韩信,言语轻狂,可恼可恨。”当韩信将自己的谋略说出后,刘邦唱道:“……喜的是平三秦初定大计,忧的是我比他多有不及。”刘邦的阴暗心理及其对韩信的不信任,像针一样刺中了观众的心。戏的主干也显出“头儿”来。此后,一系列事件,韩信请求册封代理齐王、垓下之战韩信不忍伤项羽性命、陈豨谋反韩信托病不随驾征剿,都加强了刘韩之间的矛盾,戏的主干也越来越硬挺,观众的情绪被紧紧地牵动着。围绕主干的,是丰富的戏剧元素,韩信天真的性情和他的英雄气概随之铺排出来。第二点想说的是垓下之战那场戏,设计得非常巧妙。一场大战不见敌方,只凭报子四次翻上台,分别报出:“楚军陷入埋伏”、“虞姬自刎”、“项羽乌江逃遁”、“项羽自刎乌江”,便显示出战争的整个过程及其激烈、严酷的程度,可谓简明扼要。这场戏着重强调的是韩信的义气和刘韩之间矛盾的深化,紧扣戏的中心!这与京剧草船借箭中,孙刘联军与曹军作战的场面只是简简单单一掠而过着重通过孔明与鲁肃风趣的对白、对唱来突出孔明的聪明才智,而“借箭”的结果则由报子报上利用草人所收箭镞数目,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尾声”,一些观众认为多余,我反倒认为它比较漂亮,不仅在于风雪飘飘中的一老一少形成的凄美意境,更在于从整部戏的节奏来看,它是紧张之后的舒缓。如果去掉这个尾声,那么结尾的画面就定格在韩信夫妇双双站在断头台上,下面是手持刀枪的刽子手——如此戛然而止,观众是提着心、拧着眉离开剧场的。这样不太合适。

尽管这部戏总体架构可行,但细节尚有多处不妥当、不充分、不完善。

比如,第一场中,刘邦让韩信献谋略时,韩信的两个反问令刘邦不悦,韩信接着说:“斗勇争强,大王确实不如项王。”刘邦支吾一声“这——”,接着背白道:“小小韩信,言语轻狂,可恼可恨。”便不再表示什么,把尚未献策的韩信凉在一旁。其实,韩信的话明显还未说完,刘邦听了尽管不高兴,也应该由他说出话来,例如可以说一句刺激性的话,引出韩信后面的计策。可是,本戏的安排是,韩信凉在那里后,陈豨插话,才使韩信讲出关于项王缺点的一段议论,这就使戏的表达显得不和谐、不流畅,同时让韩信矮了一截。后面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众武将议论纷纷,甚至有人说:“大王重用韩信,置我等于何地?”刘邦也没有反应,待到陈豨表示“愿追随大将军”,刘邦命陈豨为大将军驾前骁骑先锋后,才对众武将说:“你们不服韩信?”显然滞后了。再如,韩信的未婚妻齐淮和蒯彻赶到韩信军帐后,齐淮和韩信爱意绵绵,此时的一大段双人舞太过扎眼,毕竟同来的还有一个蒯彻。如果将双人舞放在本场末尾蒯彻下场之后,就会好很多。

再有,韩信临刑前,应该有大段的唱来抒发感情,尽管之前他预料自己必死,但当萧何来请他“入瓮”,死亡瞬间来到眼前时,他内心的翻腾应该是非常激烈的,须安排足够抒情的唱段才能将戏推向最高潮。遗憾的是,戏中不仅缺乏这个,反而有一段蒯彻对韩信的赞美。戏似乎想告诉人们,蒯彻在掩盖自己内心的痛苦,但无论如何,蒯彻的赞美放在舞台上,便会令人啼笑皆非!

    就整个舞台呈现而言,本戏做了很多创新。很明显的是去掉了一桌二椅,改而为一大块自带台阶、可以移动的高台子。虽然它有意区别于前些年的“大制作”,我仍感到它妨碍了表演。刘邦坐在那里是宝座,可他和文臣武将们对话时,又得走下来,这样人物之间就没有了层次感。小花旦齐淮沿着台阶往台上跑,脚抬得太高,不够美观;尽管她很活泼,有点儿天真,但她是古代的少女,毕竟不同于今天的女孩子。韩信失意之时,快速登到台上,这样的表演亦流于肤浅。著名导演焦菊隐说:“必须把舞台美术压缩到最少而且必须的限度,才能突出演出,突出人物。”但这部戏并没有将舞美压到最少。戏中的高台子不像一桌二椅那样简约,却因为过于抽象而显得沉重。梅兰芳演过数百部戏,对布景的使用也作过一些探索,但他说最终只在《洛神》中保留下那种特殊的布景。《洛神》的布景也是一块高台,但和表演密切相关,高台是塑造洛神的特定环境,没有高台便没有洛神与本的高台有质的不同。洛神在台上舞蹈,便更加凸现出其凌空的仙姿与寂寞的心理状态。

    《长乐未央》中改良的服装,看样子花钱不少,但我感到仍然没有传统的服装那么光彩夺目。而且无论男女,都不含水袖。单单去掉水袖这点,就会把传统戏曲的精华去掉三分。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而水袖正是服务于舞蹈的重要材料,它随着人物感情“摆、背、搭、抖、拂、扬”,可以将感情延长和加强。有水袖,人物的喜怒哀乐才可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否则,难以尽意。我们的祖先不知耗费多少心血才创造出这个宝贝,我们理应时时珍惜!

再就是脸谱。本戏中的花脸,其脸谱和传统的脸谱大相径庭,我是凭着他们的唱腔才断定他们属于净行。其实脸谱是戏曲程式的一部分,早已和观众达成默契。有意将脸谱模糊,既削弱了它的图案美,也削弱了角色的明朗感。

以上所谈,只是我的一管之见。今不揣浅陋,写了出来,以就教于方家。


(注:本文所评之《长乐未央》为省京剧院2018年7月31日晚太原工人文化宫演出版)

 

201885

 

作者简介:周广学,女,晋城市太行日报社副刊部副主任,主任编辑职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晋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晋城市上党梆子研究会常务理事。出版有诗集《含泪的花期》《周广学诗歌精选》《零的抑扬顿挫》《掩藏着鸟鸣》。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水西小生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侠 帖子:236 积分:170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5/12/9 20:25:2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8/8/24 13:15:26 [只看该作者]

不喜欢这类戏.戏曲不能这样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