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戏曲交流【戏迷闲谈】 → 详说上党梆子


  共有1942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详说上党梆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孔家交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5 积分:10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4 23:16:49
详说上党梆子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4:15:18 [只看该作者]

上党梆子的历史起源限于史籍文字的隐讳记载,目前仍不能查出上党梆子产生的准确年代。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有字和无字(主要是有一定文字依据的传说)的史实描述,来体味一下上党戏曲丰厚的底蕴。
  上党梆子在195410月以前的通俗名称是大戏。民国24年曾经叫过宫调,但一直没有得到普及。在195410长治专区人民剧团一分团(梆子)、二分团(落子)参加山西省第一届戏曲汇演时,才由省文化局正式定名为上党梆子上党落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孔家交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5 积分:10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4 23:1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4:17:25 [只看该作者]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晋城市东南10公里珏(音jue)山脚下的唐代建筑青莲寺后院,发现了一通清代嘉庆22年(1817年)和道光九年(1829年)的双面刻残碑。这是当年一个叫太和寨鸣凤班的大戏班社捐资修路、修庙的功德碑。碑文隽刻提到有鸣凤班者,行戏四十余年矣,并且还刻有户部河南江南司员外郎史宗经(字六如)的名、字印章。这则碑文,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三条信息:1 有鸣凤班者,行戏四十余年矣推断,上党梆子鸣凤班成班至少在乾隆五十一、二(17861787)年;2、史宗经(六如)是鸣凤班的东家;3、在捐钱名录鸣凤班总理人列后下,鸣凤合班计有65人之多,是一个阵容相当庞大的戏曲演出团体。于是这就映证了一则有名而优美的传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孔家交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5 积分:10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4 23:1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4:18:58 [只看该作者]

清朝乾隆年间,晋城东四义村东头有一处地形相对高的宅群叫太和寨,人们习惯叫它为寨上。这个寨子里出了个史姓举人叫史宗经,他的官作到户部河南江南司员外郎。那时候,史家在西边(运城)有经营的盐池,史宗经每年都要到盐池去照看照看。有一年,他骑着骡子从盐池归来,到阳城时,天色已晚,便决定在阳城住下。走到西关时,见一个拾焦炭的小姑娘十一、二岁,衣虽破旧,但人长得很漂亮。他打听了一下,小姑娘是西关鸣凤村白家的,名叫白凤娇。史宗经有心买她做一个丫鬟,就托人说合。白家当时很穷,见有钱人家肯出钱买女儿做丫鬟,倒也乐意,就以13串铜钱把小凤娇卖给史宗经做了丫鬟。小凤娇不但人漂亮,心眼儿也够用。吃喝穿戴、拉撒洗睡,伺候得主人舒舒服服、如如贴贴,很得史宗经喜爱,做了通房丫头。过了三、四年,史宗经让给她上了头,收作了第四房夫人。为了提携贫穷的白家,史宗经就把运城的二亩盐池,低利租给了白家。白家有此一笔收入,日子见天富裕。凤娇的侄子白析山有了钱以后,就在城里买下了田阁老的别墅,搬到城里当市民去了,这是后话。
  史宗经很喜欢他这位如夫人,常和她一起看戏聊天,尤其是对剧情、表演,两人的话题常常不谋而合,非常默契。不久,鸣凤村的一个戏班到东四义唱戏,史宗经有意讨好如夫人,就把戏班子请到自己的院子里去唱。白夫人看见戏班子里有自己娘后村的人,很是亲热。戏班走后,她不禁思念故乡亲人,潸然泪下。史宗经不解其因,忙问缘由。白凤娇这才吐露:在史家数年,难得见娘家人一面。看见戏班,思乡之情更切;可是又舍不得离开史宗经。能不能把这个戏班子留在史家,一来能常常看戏;二来能解思乡之情。岂不是一举两得?史宗经思谋之后,觉得这事儿可行,就打发人去鸣凤村相商买戏班。戏班觉得能攀住史家这么一个有钱有势的东家,是再好没有的事儿,一口答应下了。为了不使其它老婆嫉妒争风,史宗经与鸣凤村戏班约好:将戏班指村为名,叫鸣凤班,由鸣凤村以陪嫁的名义,送给史家。夫妻俩既有同好,当然是琴瑟和鸣。乾、嘉年间,史、白两口不断花钱置买行头,很上心地把鸣凤班经理得有声有色。连《凤台县续志》对此也记有一笔:所蓄梨园,为一郡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孔家交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5 积分:10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4 23:1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4:19:51 [只看该作者]

他们的儿子史浦,自小对家蓄的梆子大戏耳濡目染,加之父母举手投足的影响,更是于戏曲眷爱有加。当然,他的父母是不会让他以此业的,他还得读书求仕。果然,这个史浦仕途也是一帆风顺,以拔贡中举之后,曾任工部郎中,最后做到福建福宁府知府,告老还乡。归家后,他不改儿时初衷,将大量的精力和钱财投注到鸣凤班。他请了很多地方上爱好戏曲的文人,住在自己家里编戏。每天动用很多匹骡马接送人员。三年时间,除根据小说《铁花仙史》编成《龙凤簪》、《金玉佩》、《綉像猊》连三本外,还编写了《治病》、《睡翁城》、《乌牛山》、《金刚阵》、《万寿桃》、《玉美图》、《龙凤岩》、《访四川》、《破潼关》、《翠屏山》等戏。为了使鸣凤班排出的戏有过硬的质量,史家不惜钱财在自己的花园中修建了一个叫方三丈的舞台(解放初期尚在)。每每排出新戏,就在方三丈设宴邀请府、县官员、文人墨客前来品评,并根据提出的意见及时改正。从此鸣凤班唱的戏与众不同,在上党地区声名显赫。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孔家交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5 积分:10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4 23:1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4:20:57 [只看该作者]

史家人丁不旺,辈辈单传,辈辈都是戏迷。清末传到史斗这一辈上,也是个爱戏不爱官的人。可惜随着岁月的流逝,鸣凤班传到他这里,好多宝贝都叫别人下功夫掏摸去了,竟然出现了颓败的迹象。史斗虽然读书,但25岁就一心扑在戏上。见此,不惜工本,添置行头,招聘把式。缘此,鸣凤班再振雄风,名气不减当年。他50多岁去世,丢下个夫人周氏,无法应变。恰在这时,做在开封、洛阳的生意倒闭了,家资入不敷出,戏班难以经营。不得已,把戏班转让给了三门族弟史秉(寅)恭。这史秉(寅)恭也是一个好戏之人,作为东家,他能跟上戏班一个一个台口跑。东家这么上心,戏班自然卖力气,声誉也就与日俱升。又谁知这个史秉(寅)恭寿命更短,才干了四年就撇下不到30岁的老婆下世了。这个不到30岁的小寡妇姓赵,叫引弟,是个很泼辣的女子。在她丈夫经营鸣凤班四年期间,她实际上是首席参谋。她为人慷慨,心肠火热,每逢艺人赶戏路过四义,总要盛情款待;逢年过节,她总要把应节食品亲自送到艺人们的舖头。年底垛箱时,有艺人无家可归,她就让住家俩、仨月。因此,她在艺人们中享有崇高威望。丈夫死后,她毅然挑起班主重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孔家交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5 积分:10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4 23:1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4:21:07 [只看该作者]

在此后的16个年头里,她外靠班头、社首,内靠领戏掌班,行事迅速、决策果断,安然度过了数次危机。一次是被挖角,开不了戏,她马上请来一个窝徒班,重整旗鼓;另一次是戏班内闹派,她调解无效,就说服走派中能留的留下来,使戏班照常演出。她充分使展跟老汉学的本事,管里管外,管戏管人。那时候,戏班没有女人,她不能跟上戏班跑台口,就三天两头骑上牲口去巡察,该办的事儿,她立马就下定;看到、听到艺人有毛病,就私下指出,她还特别注意保持鸣凤班的特色,见到不规矩表演就及时指正。走错的台步她要纠,低下的表演她坚决禁止。等到她儿子史廷秀长大成人,跟上戏班,她才去的少了些。鸣凤班传到这一代,又过去了40年,直到1946年上党地区解放、人民政府改组为民风剧团鸣凤班绵延不断地活动了160余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孔家交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5 积分:10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4 23:16:49
拯救“四弦书”迫在眉睫,我们责无旁贷。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4:22:21 [只看该作者]

 

“鸣凤班”在一个半世纪里的艺术活动,积累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经验。一是要精心选择“掌班”,这是关系戏班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清末到抗战这段时期,凡是著名的梆子演员,像赵清海、段发荣、申银洞、曹二土、赵德俊(金疙瘩)、刘雅斗等,差不多都住过“鸣凤斑”;二是要有体现自己流派特色的剧目。从舞台题壁遗留的鸣凤班演出过的剧目看,其梆子剧目有《雁门关》、《乾坤带》、《夺秋魁》、《彩仙桥》、《金玉佩》等;上党皮黄剧目有:《苦肉计》、《挂龙灯》等;上党昆曲有:《长生殿》、《赤壁游》、《别母乱箭》等;上党罗戏《打面缸》、《打铁》和上党卷戏《卖荷包》、《窦老争亲》等。这些演出剧目最早出现在清嘉庆8年。现在, 上党地区的梆子剧团看家的剧目,还是“鸣凤班”早年创作的经典剧目;三是要有行之有效的“班规”。像“以艺定(分)红”、“不媚俗流(低级下流)”、“输戏不输过场”、“不争社房盘缠”等规矩,一直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即便用今天的眼光看,这些“班规”仍不失为良好的职业规则。民国16(1927)年1月17———19日的北京《世界日报》上,连续三天刊载了署名“负生”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山西戏》。为了比较山西与北方十数省文化的优劣、从而证明他自己的评价“山东人流于刚;河南人流于鲁;陕西人流于狠;直隶人流于质(单纯)”而山西人“比较文”,这个叫‘负生’的人特意拿“山西戏”作为文化的代表、尤其是以他年少时亲眼看见过的“十万班”的演出,作为“山西戏”文化高雅的例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孔家交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5 积分:10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4 23:1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4:23:10 [只看该作者]

 

……记得故乡城里萧曹庙“开光”,演的是山西乐意班(一名十万班。传说成班时,光行头上就费了十万两银子)。有一天唱的是《孟良盗骨》即京剧之全本《洪羊洞》。当杨六郎领着焦孟等往三关拒敌时,那一场总有四、五十人,全场主将与士兵的服装,以五色配成。如焦赞脸上黑的,铠甲旗帜也是黑的,所带之四个跑龙套的,铠甲和旗枪(即剧中兵卒们手举着那一种像葬埋时棺前走的幛子或挽联的东西)都一律黑的。孟良是红的,所有一切也都是红的,其余可以类推。这样五光十色、灿烂辉煌的挤满一台,煞是好看。
  这不过举其一例罢了。其余如天子上朝时金瓜钺斧等物,对对整齐的在前面走着,身前两旁有二宫女拥而流苏之杖,身后也有二宫女擎雀尾之牌;金殿的设备,亦必数桌叠起,大幔遮住,微露天子半面,倒也很有严肃的气象!至于臣佐们更是规规矩矩的直立殿之两旁,牙笏遮面,謦欬(音qing kai)不闻,更近于想象中的专制帝王之威严了!还有演《黄河阵》(取材于《封神榜》之三仙女报仇)时,全本扮神的有六十七人,羽衣星冠之类,尽属金色,并且小幛、大幔、桌围、椅披之类,也都是黄色缎子做的,闪烁发光!这样的阔场面,我在京戏园中未曾见过一次。
  ……至于“山西戏”中的龙,必用丝织物缝为龙皮,纸类裱作龙头,皮绘鳞甲、头雕口鼻,前后以二人驾之,作出升曲奔腾之状。虽不能惟妙惟肖,然张牙舞爪、须角生动,亦近于几分想象的龙了。说到虎上,那因为是人所能见到东西,所以扮出来也很逼真:虎头、虎身和虎尾等处,都用狗皮制就,口鼻牙目与真虎无异,身尾纹色分明,四肢具备。若非观赏于剧场,而系遇之于深山,倒很可吓人哩!……
  ……文场面和武场面的音乐,都较京剧复杂。文场面有胡琴三个(指头把、二把和老胡胡),分高、低、平三样声音;还有琵琶、月琴等物。合奏起来,宛转悠扬,甚能动人。……武场面有铳、鏺、锣、旋、鼓、皮锣等物;那鼓,是猪皮造的,声音非常的宏大而深沉……
  戏本的取材,这大半取于历史上的居多,如《列国志》、《三国演义》、《岳飞传》……还有几本连台长剧,三、四天还演不完。这大概因山西戏场面宽绰、行头整齐、演员众多,很适于演这轰轰烈烈缘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孔家交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5 积分:10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4 23:1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4:23:51 [只看该作者]

据考证,作者少年看十万班演出的时间,大约是清朝光绪初年的事儿。
  这和上党地区盛极一时的优美传说———壶关人王大旦投资10万办戏班的故事,倒是不谋而合的印证。
  壶关县上党梆子班社乐意班俗名十万班,成立于清咸丰年间,东家是壶关大河口村王家王大旦。王大旦的父亲叫王狗孩,是一个穷孩子,年轻时在平阳府一个当铺里当小伙计。一天,来了一个相面的,说他要大富大贵。王狗孩根本不相信。腊月,他回家探亲,一路上心里想,自己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哪来的大富大贵? 想着想着,就错过了站口,摸了黑。正当他累得疲惫不堪的时候,后面追上来一辆马拉轿车。车夫很热情地招呼他上车,他没有多想就上了车。过了一阵,他才看清,车上还坐着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原来,这是当地一个老员外的闺门千金,尚未出阁,不知和谁好上了,弄出了个大肚子。老员外气得要将闺女处死,可夫人舍不得。便偷偷让车夫送她出来去逃个活命。车夫正发愁没地方送她,正好碰见了抹黑赶路的王狗孩。狗孩一上车,车夫找了个借口让狗孩替他赶车,就偷偷溜走了。王狗孩左等右等,不见车夫回来,也不知把车赶到哪里去。没办法才向那女子发问。那女子不得不说了实话。狗孩一时没了主意,谁知那女子表示愿意跟他。想来想去,狗孩觉得这个便宜能检,就赶着马车夜行起来。看看天色欲明,正赶到一个村子边,见一处无人居住的院落破败不堪,就把车赶进院里,扶那女子下车歇息。谁知刚过了没一个时辰,女子便肚疼起来。狗孩哪见过这阵势,就想去村里喊人。女的怕家丑外扬,死活不让。争执中,一个娃娃呱呱坠地,这就是后来的十万班东家王大旦。那女子身边带了点银子,狗孩又把马车卖了,买下了这座房子,夫妻二人暂时安居下来。这一年,正是道光10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孔家交
  1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论坛游民 帖子:135 积分:106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4 23:1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20 14:24:04 [只看该作者]

虽说有妻有子、有吃有住,但狗孩心里总觉得不塌实:不如回老家种几亩地,才是正经营生。可是,钱从哪里来呢?开春,狗孩见当间的地面有几个砖破了,还七斜八歪的鼓着,闲着没事,就找了几块好砖,准备换换。刚刨了几下,就觉着下面的土有点异样。他心里一咯噔,手上不由加了劲。刨下去二尺,镢头就磕到了石板一样的东西。他小心地拓阔了四周,发现石板盖的是一口缸。撬起石板一看,缸里放的是金银元宝。他心里忒忒只跳,赶忙放好石板,铺上土,照原样墁好了地砖,装作没事一样。到了晚上,夜深人静,他这才把这事告诉了老婆。夫妻俩合计了半夜,决定先买几口旧木箱子当作放杂物的家具遮人眼。一切准备停当以后,这才从从容容把几缸金银财宝刨出来藏到箱子里。天气暖和了,狗孩对外人说是在这里没有地,也买不起,只好回老家去。就又把房子换回了马车,拉上老婆孩子与家当,一溜风奔回了壶关。有了钱,王狗孩买房置地拢生意,很快就发起来了。尤其是他的生意,从县到府、从府出省,就是北京城里也有他家的字号。
  王大旦渐渐长大了,王狗孩心里感谢这个不亲的孩子给他带来了福气,把大旦金贵得不得了。稍大,就为他请了私塾先生,还起了大名叫王万成。王万成念了几年书,甭说举人,连个秀才也没中。就一样:看戏是个好把式,逢会必赶,逢戏必看。他特别喜欢看那些大场面戏,像登殿啦、升帐啦、庆寿啦;还喜欢看武打和神话戏。每逢看到这些场面,他都忍不住叫好。有一回,王万成跟上他叔叔到离河口村8里的泽井村去看六合班的戏。这个上党梆子戏班他叔叔是东家,自然掌班和一干人都殷勤的招待老东家,就把这位未来的少东家给晾在一边了。把个王大旦气得,连戏都没看完就回家了。见此情况,王狗孩生意上的朋友劝狗孩把儿子管严点,再这么漂流晃荡浑下去,只怕会败家的。王狗孩有自己的看法:人算不如天算。是你的,乍也跑不了。眼看自己老了,跑不动了,干脆就把王万成(大旦)推出去当了少东家
  你甭说,王大旦(万成)念书不怎么样,做生意倒是一把好手。几年间,就把老子的生意翻了个个儿。他先把住的房子修成好几院套在一起,生人进去好半天走不出来,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天罗地网;又在去北京的沿路大城增加了分号,还在北京城里联络平遥、平阳的商人合资建起了会馆,他到北京去,根本用不着住别人的店。俗话说财大气粗,人们传说,王大旦为了张扬自己的个性(老百姓骂为烧不干),他见官府、辕门每天开门都要放三声大炮,很是威风,就不知深浅地进北京城时,也要鸣炮三响。这一响,惊动了皇上,一查一问,知道是个有钱的主儿,就传旨罚他200堂(一堂4500两)银子。王大旦毫无惧色,反而对皇上说:我缴400堂,能不能把出京城的三声炮钱也预支了呢?皇上哈哈大笑,当下封了他个皇御弟。这一下,王大旦的生意越做越顺,经常有镖驮子(有保镖押送到驮子)成驮成驮地往家送银子。赚钱可能,皇上封御弟的事,查无实据。传说不免空穴来风。


 回到顶部
总数 45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