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梆子走进课堂???
发布: 2008-3-06 23:41 | 作者: 月下独酌 | 来源: SupeSite社区门户
前几天,京剧进课堂的相关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一场争论,其中有专家指出:艺术推广一定要契合当地文化。“教育部的做法是好意,但不一定妥当,中国戏剧有自己发展的途径和脉络,怎么可以强迫性地在全国推广呢?艺术和文化不能强行推广,一定要契合当地文化。文化是有DNA的,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体现在他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证上,这恰恰又是不能选择和压制的。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特色开展艺术教育。广东就该推广粤剧、潮剧,江苏就该推广越剧。”不过,教育部相关官员明确表示,地方戏不进入课堂。
这使我想起几年前那个异想天开的想法:我们的上党梆子能进入课堂吗?
在我看来,上党梆子进入课堂是不太可能的事。
目前,我们的教育是名符其实的应试教育,分数才是硬道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重视的都是分数,什么传统文化、什么戏曲艺术,这些很“空的”东西远没有多考几个高分,多考几个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实在的多!在这样原环境下,让上党梆子进课堂,简直等于痴人说梦!
退一步说,即使环境容许上党梆子进课堂,有关方面的认识也会是很大的阻力,比如教育部门领导和各学校领导的认识,音乐老师的传统文化素养都跟不上,那么上党梆子进入课堂也是一句空话。这一点,我们比大城市的困难要大得多。
从上党梆子本身来说,要想进入课堂,也面临一些困难。比如,它面临“两头脱空”的尴尬:一方面,一般百姓,尤其是比较年轻的人,往往会认为它是“老戏”,很土,土得掉渣;另一方面,一些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也不认可它,认为它很土,很吵闹,不登大雅之堂,是应该消失的艺术(“明日沙龙”网站曾发动了一次“上党梆子是先进文化吗”的讨论,相当一部分参与者,一些文化素养较高的人,认为它是一种落后的艺术形式,谈不上什么先进文化),这样,上党梆子和昆曲、京剧等剧种比起来,处境更加尴尬。
此外,跟大剧种比起来,上党梆子流行区域较小,常演剧目较少,达到一定艺术水平的经典剧目较少且整体水平不太高,优秀演员也不多等因素都给梆子戏进入课堂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不过,说了这么多困难,也并不是说上党梆子就没有进入课堂的可能。事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如果有有识之士来尝试做这样的事,一定会取得一定的成果,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对于传承、宣传晋城的本土文化都将有很大的意义!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我真的希望家乡戏有朝一日能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近学生!
其实,上党梆子不只应该走进学校,也应以一种比日常演出更亲近的形式,走进企业,走进农村的田间地头!
唉,我们的文化部门和剧团的领导不知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有,并且敢于去尝试就好了!
一、在晋城,要想让上党梆子像京剧一样由官方宣布并走进课堂,不太现实,因为上党梆子毕竟是晋东南的地域文化,是一地方剧种,目前其疲软局面是有目共堵的。尽管前几年市委市政府出资开先河地在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批准招收免费戏曲生,但其受益面还很有限。希望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能将此惠民政策实施到底,真正助上党梆子一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并参考免费师范生的实施政策。要传承上党梆子,进行专业学习还是第一位的。
二、学校可以开设“校本课程”,这是教育局极其鼓励的。比如晋城市实验小学从去年秋季(借国际围棋节的氛围)开始就开设了两门“校本课程”:1、书法。一、二年级(低段开设)。2、围棋。一年级开设(低段开设)。两门校本课程均由专职教师任课,并实施学期考核方案。现在已取得明显成效,低段小朋友的写字习惯及成绩非常好;一年级小朋友都能下简单的围棋。低段年级的课业负担较轻,应该抓好这几年的时间,开足开好校本课程。这对其一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外兴趣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还有,在围棋课上,还经常请市围棋协会的专业人员来作讲座,围棋教具也由市围棋协会赠送。如果开设上党梆子校本课,是否可以请剧团的专业人员定期指导,这点还是可以考虑的。
所以,就上党梆子的情况,让市教育局宣布走进课堂不太可能。学校领导重视,并开设上党梆子校本课程还是可以行得通的。
三、我们喜欢上党梆子的戏迷首先应培养自己的子女的上党梆子兴趣,这也是可以行得通的。记得在市影剧院看《秦香莲》时,和家乡戏迷坐在了一起,他带着自己的女儿,可以看出他女儿就很热爱上党梆子。我想这与家乡戏迷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外部因素(外因)不能满足的条件下,我们首先要自己给子女(内因)创造戏曲氛围,这在一定程度也是让“上党梆子走进了课堂(第三课堂)”。
就目前晋城素质教育开展的情况,各校成绩不一,有一定实力的学校应该尽快开设。如果在第一课堂(学校)开设,肯定是低段年级,并以校本课程形式开设,这毫无疑问,此情况有待于学校领导认真考虑;第二课堂(社会)开设的话,社会上应该多几个上党梆子培训班之类的(像张爱珍少儿艺术中心);第三课堂(家庭)是最能实现的,首先我们的上党梆子戏迷就能培养自己孩子的上党梆子兴趣。
总之,有了“学校——社会——家庭”的三维结合,上党梆子走进课堂还是可以实现的。
一些学校搞得好的,可以请演员进行示范……
还有,我的意思也是说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结合,给小朋友创造一种上党梆子的环境,环境有了,就能“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为了让更多的戏迷朋友讨论此话题,在此特转发《北京晚报》“两会”委员就京剧走进课堂的热议:
京剧进校园引委员热议 从“西化”文化中抢回中国传承
(据人民网 03月07日)
15首京剧唱段即将进入中小学生的课堂,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反响,出现不少质疑声。在昨天的全国政协小组讨论会上,这个话题也成为文艺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3个小组讨论会场上轮番想起了支持或是质疑声。
梅葆玖
校园京剧应以传统唱腔为主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梅葆玖非常支持京剧向全国中小学生普及的举措。他建议今后应该以京剧为主,地方戏为辅的方式推广戏曲。
对于目前教育部开列的15首必修京剧曲目,梅葆玖认为京剧的精华还在于那些传统剧目。“中小学推行京剧课,应当是按一门学问课的方式上,更多地给学生们播放京剧名段、讲解京剧的历史,重要的是一种耳濡目染,而不要上成表演课。”
吴江:中国文化被休克很久后反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认为,文化从来都有着倾向性,现在的国学热潮,正是中国文化被休克很久后的反弹,社会对优秀文化的需求已经体现出来。
吴江委员说,作为音乐课的一部分,京剧进校园不是要培养票友、演员,而是要形成一种社会共识,一位在海外的华人告诉他的话让他深有感触:“京剧的音乐旋律是世界华人的国际歌,听着这首歌,可以找到回家的路,可以找到同胞的门。”
朱世慧:提议将京剧正名为国剧
“我的家庭不是京剧世家,我之所以走上这条道路,是因为我小时候,父母都爱听京剧,上学后老师也爱听京剧,他们影响了我。”有着标志性光头的朱世慧委员说起京剧进校园,表示非常拥护。他认为,中国人对精神世界的理想追求,忠孝仁义都渗透到一个个几百年传承下来的京剧曲目中。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要通过普及传统文化培养我们的未来,而不是培养出一代代西化的中国人。朱世慧委员还表示他将提交提案,将京剧正名为国剧。
濮存昕:形成环境让文化自然生长
濮存昕认为,对于京剧进校园这种形式,应该允许它尝试。不过他认为,应该形成一种环境,让文化自然生长。“我们这样的人会点京剧,因为当初只有样板戏,所以我们也会哼哼几句样板戏里的唱词。”濮存昕说,这种方法可以效仿,强制性地给学生们一些灌输,让京剧进校园。他同时希望能够营造出一种好的环境。比如说话剧,“我们坚持演出,使得年轻人对话剧有一种爱好,学生剧社就自然形成了,原始森林的形成,绝对是自然环境下生成的,不是种出来的。”
(来源:《北京晚报》)
京剧本身作为国粹知名度甚高!而地方剧种虽然观众不多,但作为不可多得的地方文化不能不说是珍贵的非物质文件遗产!如果京剧进了课堂,则全国下一代只知道京剧而不知地方戏曲为何物了!悲哀!
QUOTE:
有我们在,上党戏曲不会灭亡的。我们在新浪UC语音视频聊天室《九州戏苑》区申请了一个《上党戏园》房间,前几天初步审核通过,昨晚在审核组进行了面试,听审核组的人对我们的《上党戏园》团队的实力还是比较满意的,正等待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