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戏曲交流【戏迷闲谈】 → 为本地戏挑刺 21《西沟女儿》高平人民


  共有390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为本地戏挑刺 21《西沟女儿》高平人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申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51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29 11:36:30
为本地戏挑刺 21《西沟女儿》高平人民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13 9:55:49 [只看该作者]

 

32、《西沟女儿》高平人民 (可能是一年以前上传的视屏)

 字幕和台词方面:

 剧中使用了不少当地方言,比如“汉们” —— 男人,“吃苦能受”——劳动)。这使该剧更有乡土味,但一些方言并不准确。如:

 —— 当地人读“Nia,而非Niang。现在多数人叫娘为妈。

甚 —— 当地人的读shèn,而不是像现在电视剧中读“SHENG,还读的那么重。

    掏大粪 —— 当地说“挑(借用,音GUAN字典上无此字,意思是书面言语中的“人粪尿”。

 茅 —— 当地说“茅(音GIE或者“高脚”。

马 —— 当地说“母马”,“骒马”好像是科学书上用的名词吧?剧中的那句话,当地人通常会说:“就是马,母的也不能跟公的比。” 牛和驴还有别的说法。

则 —— 这个字当地人读“DE”而不读“Ze”,实际上它的用法同普通话中的“子”一样,特别在名字中,如:张胖子,王瘦子,当地人说 张胖则,李瘦则。所以,如果要用方言读,就应该读DE,如果用普通话说,就应当的“子”。

强 —— 当地老百姓除非读书或报纸,平常说话很少用“雌雄”这两个字,一般说“公母”。

     —— 鸟叫声。剧中是在驱赶羊群时人喊出的声音。但当地撵羊通常用与“嘘”相近的声音,还有“嘘呔(音)和“嗟”等。”建议:放羊的人出场时,放羊叫声和真实放羊人的声音的录音更好。

羊 —— 当地没人会说“牧羊”,就是放羊,除非读“苏武牧羊

老婆 —— 当时的农村,人们称自己的配偶通常就说“媳妇”,除非到了老年,才说“我那个老婆(音DE)。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有人称配偶为“老婆”了。

丈夫 —— 通常说“汉DE写“汉则”。

(接下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3 9:56:54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申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职业侠客 帖子:451 积分:37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8/29 11:36:3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13 9:59:09 [只看该作者]

接上页

 

顺达哥励志言震聋发聩 —— 演员唱成“顺达哥震聋言震聋发聩”了。好像这个词应该是:震耳发聩,聩 即 聋:如“昏~

皮 —— 应是“蜕皮”,或者用“脱皮”也可。

理解少 —— 应是“理解得少”。

他就了 —— 当地说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死为“老”,要么就说“死”,很直接。外地人们把“死”改为“走”,也就是近十几年吧?或是受了电视的影响?

台词中有“金婚”一词,这个近些年从外国引进的词,在当地流行了?

一点建议:用土话在本地演出没有问题,外地人可能听不懂,可以在打字幕时用普通话写出来。

布景:窗子上挂了一副画,不是把亮光挡住了吗?我小时后到过他们家,如果是那平房,一进门应当是个高约120公分的柜桌,可摆放瓶子什么的东西,后面墙上是领袖像——这不能少。当地平常吃饭不上桌,所以没有方桌。布景,门应该在前面,否则领袖像不好贴。

    化妆:婆婆应该是小脚。还有,申纪兰年轻时的化妆,还是照着照片上穿格子衣服的那个发型好些。剧中那种将头发斜抿在鬓角的样式,在我们那里通常被认为是“俏”的女人的梳法。老年时的头发像个白人老太太,变成黄白,时髦了?

情节方面:

这个戏与长治落子的《申纪兰》内容相仿,都是争取同工同酬、不当领导回乡当农民、办企业等劳动模范所做的事。剧中出现了李顺达,也有丈夫的不少戏,(家人中,好像没有看到她公公——当地称“老爷”),但场景不同,台词不同,没有像小脚妇女洗脚等这些与当地习惯不想符合的内容,完全是另外一个剧本。   现有几点,提一下:

1、妇女5分工。按照当时我村的工分发放办法,整劳力也即男劳力是全天10分,其中早上2分,上下午各4分。妇女一般早上不出工,上下午各3分。儿童上下午各2分。西沟村距离我村约7里,当时应同属二区。工分发放应是一样的吧?

2、台词中有申纪兰为一孤寡老人“拉(音勒)灵”之说,但当地女人是不拉灵的,通常在棺材后哭丧。不知用“拉灵”是否对?或许是“送葬”?

3、台词中有每年为婆婆做新棉衣的说法,我想这可能性不大,她婆婆一年绝对穿不破一件棉衣,婆婆也不会同意。

4、树苗只有一棵出土,而且被李顺达挖起来,拿到现场给妇女们看。一是当地有北坡,通常是有土的,而且那时下雪多,墒情也应不错,怎么会只出一棵?二是,顺达会舍得把已长出来的树苗刨出来,只是为了给他们看看?再移栽能活吗?他告诉妇女们有个树苗出土的事实,他们不会相信吗?

5、最后的舞蹈,打鼓的演员扎毛巾的样子像陕北农民,是否失去了当地的特色?

上面的几点,只是个人的疑问。申纪兰本人还健在,还是应该她说了算。不过,经常看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转播的网友一定知道,在美国打过球的解说嘉宾张卫平常说,“打球做动作要REASONABLE(合理)”。我觉得艺术应当高于生活是对的,但其情节更应当合理才对。

还有重要的一点应该提及的是,她作为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做了些什么据说,因为她的名气大,远近有困难的民众还是会去找她的,她也很好地接待他们,并且也帮他们解决一些困难。传说最多的是她曾仗义执言,为一个被长治某公安局什么领导主持审案的时候打死了的一个什么人申冤,后来这个领导得到了处理。(仅是传说)。如果有人有兴趣,可以挖掘一下,写个本子出来,看看是否有剧团排演。

(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

 

<!--EndFragme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3 10:03:54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丹河源头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阿诺 帖子:3526 积分:223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2/24 14:53:47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13 23:44:48 [只看该作者]

土洋结合,是上党戏现代戏的一大通病,没有办法。《西沟女儿》都用的是高平普通话-高普,比如根则,就高平家这样叫,不是平顺或其他地方叫根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