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娱乐休闲【喷一会儿】 → [转帖]〖晋城大历史1985 〗晋城和长治到底谁“坑”了谁?


  共有1855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晋城大历史1985 〗晋城和长治到底谁“坑”了谁?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儿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文学奖
等级:版主 帖子:1577 积分:12715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11/3/14 16:16:11
[转帖]〖晋城大历史1985 〗晋城和长治到底谁“坑”了谁?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9/22 16:56:24 [只看该作者]


〖晋城大历史1985 〗晋城和长治到底谁“坑”了谁?

           转自2015-05-21 爱晋就进

     编者按:
今日,一篇名为《平客:晋城大历史1985》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文章中对晋城和长治的历史关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让很多晋城人对这一段历史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在此小编将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平客〗晋城大历史1985 (历史散文)

作者:平客

 

公元1985年,是晋城市单干立户的日子,到现在,整整30年了。


说晋城的1985年,绕不开长治。而实际上,晋城长治自古以来就尿不在一个壶里,两座城市虽然都在这太行山的旮旯里混,但走出去的路却各不相同。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儿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文学奖
等级:版主 帖子:1577 积分:12715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11/3/14 16:16:1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9/22 16:57:05 [只看该作者]

长治这边,漳河水一路流着,过河北,入海河,最终在天津融进了渤海湾;晋城这边,绵延的沁河下了太行,在河南跟着黄河混进山东,虽然最终也入了渤海帮,但从其流域看,长治混在华北,晋城浪在中原。


一个是海河文明,一个黄河文明,这就是出路上的根本区别。


说到这里的时候,又不得将话题再延伸一下。在山西来说,汾河是其主流河脉,几乎从北到南,贯穿了整个山西,沿着这条河谷,忻州、太原、吕梁、晋中、临汾、运城这些城市依次生活在山西母亲河流域的温暖怀抱,这些城市群,也几乎成为山西的主流城市,从来代表着山西的形象,享受着山西的利好。从全省的第一条高铁就可看出,其运行轨迹几乎全线覆盖了汾河流域,就是2008年的奥运会火炬传递,都是沿着这条线,进出山西的。


晋城长治扒在太岳山的山头,一看这么个架势,能说啥?就是这么个先天的地理条件。英雄不问出身,大家各自浪吧。这才有了上文中的一幕,长治晋城互道一声珍重,晋城扑通一声向南跳进黄河,长治勾搭着海河一路向东,从此混迹在不同的江湖。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儿
  3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文学奖
等级:版主 帖子:1577 积分:12715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11/3/14 16:16:1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9/22 16:58:01 [只看该作者]

是谁捏合着长治晋城,一直凑凑乎乎到了1985年?这事要从一个地域的概念说起——“晋东南”。


说到这个概念,又不得不转到山西这个大背景,从主流的地理分野上,山西“三晋”的概念一直是晋北,晋中,晋南,和上文分析到的一样,这是按汾河流域的阵营来划分的,而且这“三晋”,各自占得先机,所以现在一提起文化或者旅游来,我们总是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以晋北五台山为主的佛教文化,以晋中大院为主的晋商文化,以晋南大槐树为主的寻根文化云云。尼玛,长治晋城混啥?


这才不得不有了“晋东南”的概念。谁是晋东南?长治晋城联合起来就是晋东南!不然在山西连个地理位置都没有,出去怎么说?说我们山西是“晋北晋中晋南”,我们长治晋城不在这序列里,我们是母亲交话费送的?


那么,是谁发现了晋东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儿
  4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文学奖
等级:版主 帖子:1577 积分:12715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11/3/14 16:16:1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9/22 16:58:33 [只看该作者]


如若你来到晋东南,漫步在如今长治晋城两市5785个乡村之间,总会有村中的老人,指着一些破损的窑洞,告诉你那是朱德彭德怀,或者邓小平住过的地方。你不由得肃然起敬,掸了掸身上的灰尘,防佛明白了什么。


没错!是毛泽东在上世纪的抗战年代发现了晋东南。


这么一来,我们还得跳出地理上的山西,在近代的历史空间里回溯。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刚成立不久,就被中华民国的政府军盯上,双方在江西湖南等地,干了那么几仗,用历史的文本背书,就是成功的击碎了敌人四次围剿。但是第五次,在当时中共领导人王明的冒进路线下,中央主力红军失败了。这时,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出来收拾残局。


老毛带着约十几万红军主力,从江西出发开始了战略大转移,史称“万里长征”,经历了艰难险阻,突破各地政府军的骚扰,最终在1935年到达了陕西延安,这才喘了一口气。


延安这地方,地理上看,和晋东南的长治几乎处于同一个纬度上。延安在地球的北纬35.5度,长治在北纬的36度,中间只隔了一条黄河。这就为毛泽东发现晋东南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儿
  5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文学奖
等级:版主 帖子:1577 积分:12715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11/3/14 16:16:1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9/22 16:59:15 [只看该作者]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可到达陕北后,经历了万里长征后的红军主力只剩下三四万人,这怎么混?说话这会儿已到了1936年,这一年的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如果我们对此事件,进行一次项目后评价,最重要的发现,就是它彻底改变了中共的命运和晋东南20世纪的历史。


西安事变之前,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是被政府军围剿的对象,从江西辗转到陕北,后面呼啸而来的耳畔的枪声从来就没消停过;西安事变之后,在全国呼吁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下,南京国民政府中央考察团于1937年5月29日访问了延安,红军从此有了“编制”,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番号,正式进入政府军的序列。后来老蒋看见八路军平型关战役打出了名气,心下妒之,又要给八路军改名为“第十八路集团军”,但老毛根本不尿他,这是闲话不提。


晋东南呢,在此之前,长治晋城各自浪奔浪流,国破山河在,各自在自我的小农经济里维持着独立的王国。但从军事战略意义上,从此作为一个板块,开始整体进入了毛泽东的视野。被改编为“政府军”后,八路军的主力其实也就三个师,拢共就这么三四万人,怎么打?学国民党和日本玩大型会战?那放一次烟花估计就消失殆尽了。


伟大的毛泽东这时指了指山西,指了指夹在太岳太行山中间的晋东南,用他呢标准的湖南普通话对三个师长发出指示:你们到华北去,到山西去,到长治晋城去,去发动群众闹革命,去和日本鬼子打游击,去晋东南建立我们的根据地去!


老毛说完,扔下烟头,就转身回窑洞写他的《论持久战》去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儿
  6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文学奖
等级:版主 帖子:1577 积分:12715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11/3/14 16:16:1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9/22 16:59:54 [只看该作者]


但是从此“晋东南”在抗战时期,作为一个暂时的联合体成为了中共的军事首都,也成为了中共最早建设的“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统区”。这里发生的著名的“百团大战”,就是中共组织力量集中展示肌肉的重要场所。八年抗战结束后,中共军队出太行山,与美国扶持的蒋家王朝一决雌雄;毛泽东出延安,进北京,正式君临天下,御宇中国。


所以现在,自从位于晋东南地区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在1988年建成以后,历任的中共国家领导人都得来参观拜谒,江□□,胡□□,习□□都在不同的时间来过。为啥,这就是晋东南在抗战期间的贡献所在。


中共的军事力量从晋东南起家,从最早的4.7万人发展到102万人,陆续发展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等多个抗日根据地。太行山的人民,晋东南的小米功不可没。这也是为什么,说到“晋东南”时,我们无法割舍开长治晋城一方,来单独评述。


就像八路军的总部虽然设在战时的长治武乡,但一些重大的活动,晋城这边也参与了其中。比如八路军的总司令朱德,就在晋城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官卫立煌,举行了著名的“晋城会谈”,这次会谈的时间大约在1940年4月上旬,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国共防区的“军事摩擦”问题,其实上就是“抢地盘”,中共军队不可避免的壮大崛起,国民党焉能去适应这新常态?国共两位军事大佬这么一“晋城会谈”,弱小的八路军避免了兵戎相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进入了百万阶段。


谈完之后,朱德卫立煌意犹未尽,在民族大义上,他们越谈越投机,想要公开庆祝,却又碍于日军的视线,朱老总就拉了卫将军看了晋城的打铁花,徇烂的铁花如瀑般在夜空中绽放,二人的心也越来越近。此后这两位国共要人多次交往,渐渐结成生死之交。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儿
  7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文学奖
等级:版主 帖子:1577 积分:12715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11/3/14 16:16:1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9/22 17:00:32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我们屡了七十多年前的抗战史,就是望诸君明白,作为“晋东南”这个地域概念,它的存在是“战时性”的。至于为何后来作为一个行政地区,又存在到1985年,这不得不说,这只是“战时”概念的延续。要知道,中国真正从战备状态,阶级斗争状态到和平建设年代,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事。


“战时”的状态,只是一个“暂时”的类军管阶段。当我们翻阅中国历史时,晋东南在漫长的古代史里,长治晋城一直各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代表参与着历史的进程。当然,也有过短暂的例外。


总体来说,在历史的长河里,长治晋城共进行过三次大的“合作”。如果说,地理上的晋东南,在抗战时期作为一块军事战略要地,为联合上市出现在近代史,而算作是一次“战争合作”的话,那么其余的两次,则可以称之为:一次“文化合作”,一次“商业合作”。


文化合作出现在人类文明的远古时期,炎帝一世踏入了晋东南这片土地,为后世寻找粮食和蔬菜,所留下的大量遗迹和传说,为晋东南的今天争取上了“华夏文明发源地”的称号。至今,长治晋城,一个神农,两地各表,共同分享着远古时期留下的文化遗产。还有另一次的“商业合作”发生在明清时期,山西晋商的崛起,理应不只在晋中,还有泽潞商帮,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协作,晋城长治的商人们用盐铁与丝绸,打造出的白银帝国范围包括了京、冀、鲁、豫、大江南北,至今留在洛阳潞泽会馆的宏大规模让我们震惊不已。限于篇幅和主题,本文不再赘述。


从中可以看出,长治晋城的三次“合作”,全部源于外部的需要,比如军事战略需要和文化符号识别。一旦牵涉到各自的利益,比如商业的内部合作,则立即划清了界限,否则明代沈思孝在《晋录》里说的“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话中的表述,则应将“泽、潞”统称为“晋东南商帮”。


这样的合作只是暂时协作,是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一种竞争关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儿
  8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文学奖
等级:版主 帖子:1577 积分:12715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11/3/14 16:16:1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9/22 17:01:31 [只看该作者]

晋东南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这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治是长治,晋城是晋城。作者在这里用很大的笔墨顺着1985年这个岔路口追溯,意义也在于此。也就是说,公元1985年,晋东南地委“分家”,各自成立长治,晋城两市,这对晋城来说,并不算革命性意义的一次决议。实际上,1985年晋城设市,只是一个历史地位的恢复。


我们在前文谈到,中共抗战时期军事力量的东移,改变了晋东南20世纪的历史。这种类军管的行政外因,使得各自单挑的长治晋城两市,实现了短暂的联合,正式的时间跨度是中共建政后的1949年至1985年,共36年。若按影响来说,则应把建政前的时间加进去,按八路军从陕北东跨黄河算起,总跨度约48年。


即使按48年,这么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算起,行政建制上的晋东南联合体概念,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在人类文明五千年的时间长度中,五十年只是其中的百分之一,余下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晋城是晋城,长治是长治。


长治,古称潞州;晋城,古称泽州。从来就是两个独立的行政单元。在此,我们不妨在大致梳理一下二者的历史关系,按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划分,中国大历史的轮廓,无外乎三大帝国时期的前后延宕,依着这条粗线条,我们依稀可以这样分辨观察:第一帝国秦汉时期,长治领上党郡,晋城置建兴郡;第二帝国唐宋时期,长治始称潞州,晋城始称泽州;第三帝国明清时期,二地先后升州为府。潞安府,泽州府当时所管辖的范围,与现今并无大异。


若要单说“长治”“晋城”,这俩地名最早“初始化”的时间,“长治”应在1529年的明朝开始寓意“长治久安”,“晋城”则在620年的唐代就进行了注册。此是历史的花边,暂且不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儿
  9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文学奖
等级:版主 帖子:1577 积分:12715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11/3/14 16:16:1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9/22 17:03:01 [只看该作者]

长治晋城合伙五十年,一直到1985年“分家”。这五十年,是晋城被耽误的五十年,这种“合作”,对晋城的“伤害”性,远远大于“合作”带来的利好。即使按中共建政后算起的36年来评估,晋城参股在这其中,带来的收益远小于他的投入。


拜“合作”所赐,晋城有那么几十年,确实是进入了“隐身模式”,这种影响,一直在今天仍有残存,是造成晋城1985年之后,仍然无法为外界准确识别的根本原因。即使因小康建设名噪全国,也只是被定位为一个“农民托起的城市”,其时全国各地,哪一个城市不是被农民或者农民工托起?


同样拜“合作”所赐,晋东南地委时期,工业,教育,医疗,城市建设的重心、中心是长治而不是晋城。所以一直到现在,长治有很多国家级工业轻工业,可以造洗衣机电视机,是晋城所不能及的;长治占据了更多的教育资源,而晋城一直到“分家”28年后才有了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本科大学;更不用说,几乎停滞的城市建设,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数次争议争夺,晋东南地区唯一的机场依然在长治。


所以,在更长的时间范畴里,“竞争”才是二地的实质关系。


这种关系在“分家”后被展现的赤裸裸。长治在“分家”17年后,说了一句话,“如果长治和邻市一样好,那就没有理由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这句话明着是和自己“较劲”,暗地却是变相的“斗狠”,它被刻在石头上,至今仍存放于街头的闹市。但竞争的实质,归根到底又是文化的竞争,而二地的文化是一种只有“合作”才可以被外界识别的可能。所以这问题的最究竟处,乃是长治晋城的竞争,只是一种效益低下的同质化竞争。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儿
  10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文学奖
等级:版主 帖子:1577 积分:12715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11/3/14 16:16:11
  发帖心情 Post By:2015/9/22 17:04:34 [只看该作者]


出路在哪里?


当我们凝视着斑斑驳驳的山西地理水文图,说实在的,我从心底里同情这一对困在山地的兄弟。向东向北是挺拔的太行山脉,向西向南是巍峨的太岳、中条山脉。长治晋城踮起脚尖,扒在太岳的山头俯瞰,山的另一边,是辽阔的汾河平原,山西的母亲河汾河,浩浩汤汤,接纳哺育着大河两岸,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欢快的奔腾着,那耀眼的金光刺痛了兄弟俩的眼睛。


由于同质化竞争,长治晋城在晚清,已呈现出如今日般的图景。当时民谚戏谑:“欢欢喜喜汾河湾,凑凑付付晋东南,哭哭啼啼吕梁山,死也不出雁门关。”如若不是其后中国遭遇外族入侵,全域战乱,晋东南的晚清图景,就是和平年代商业社会竞争化的直接结果延续。


但晋东南的明天,依然无法实现彻底的“合作”,这依然是因为,二者的“出路”不同。


长治晋城两兄弟又深情的望了一眼母亲河汾河,噙着泪水慢慢爬下太岳的山头,夕阳西下,山谷一时寂赖无声,异常安静,二人就一直默坐在深夜,只到皓月爬上太行山的山顶,兄弟二人方才起身。


长治:“哥们,今朝就此别过,他日江湖相逢,还望兄弟周全。”

晋城:“兄弟多多保重。无论到达多远的远方,晋东南是我们永远的故乡。”

月色中二人深情拥抱,不知谁的泪水淌湿了谁的臂膀。


分手后,长治从此一路向东,循着漳河,闯荡华北;晋城向南扑通一声跳进黄河,迈向了中原。

这一天,是公元一九八五年四月三十号。

(全文完)2015.5.15

来源:晋城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2 17:06:46编辑过]

 回到顶部
总数 31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