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并序》(唐,李隆基)
厨人尝散热之馔,酒正行逃暑之饮。庖捐恶鸟俎献肥龟裹。新筒裹粽,香芦角黍。恭俭之仪有序,慈惠之意溥洽。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2.《端午帖子》(北宋,苏辙)
冰上初无招屈亭,沅湘近在国南垧。太守漫解供新粽,谏列犹应记独醒。
3.《归州重五》(南宋,陆游)
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
4.《重五》(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怀盘。
5.《端午帖子》(宋,章简公):菖花泠酒尧尊绿,菰叶萦丝楚粽香。
6.〈赐粽〉 明黄仲昭
凤城佳节逢天中,衮龙晓御蓬莱宫。光禄传宣颁角黍,廷臣尽沐天恩隆。中官捧向龙墀案,翠云擘破黄金烂。天厨制造元异常,氤氲满地香风散。却忆故园天一方,无由得奉双亲尝。
7.《楚中端阳杂咏》(清,胡凤丹)
欲求益智岂无方,黍米和酥制最良。更把层层菰叶裹,莫教圭角露锋芒。
8.《端午节》(清,黄珠园)
荆楚遗风在,端阳逸兴高。浴兰人窈窕,竞渡气雄豪。角黍悬长缕,香蒲酿浊醪。 为怜鱼腹恨,不忍读离骚。
9.《五日宴》(民国,瞿清佑)
采得灵根傍藕塘,只因佳节届端阳。金刀细切传纤手,玉斝轻浮送异香。厨荐鲥鱼冰作脍,盘供角黍蔗为浆。因时品物充筵会,纵饮何妨入醉乡。
10.《端午》(民国,洪达人)
节届端阳念屈原,孤臣千古尚含冤。完成宪令嗟无用,赋就离骚感莫言。
身葬汨罗留气魄,名垂青史壮乾坤。年年角黍投江去,翦纸同招楚客魂。
11、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2、《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3、《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14、《贺新郎·端五》(宋,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窗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15、《念奴娇·重午》(宋,张榘)
三闾何在,把离骚细读,蓠蕙椒兰纷江渚,较以艾萧终别。清浊同流,醉醒一梦, 此恨谁能说,忠魂耿耿,只凭天辨优劣。须凭千古湘流,练丝缠黍,端为英雄设。
堪笑人浮葛歇,悲愤翻为喜悦。三叹灵均竟罹残谗纲,我独中情切。熏风窗户,榴花知为谁裂?
1 6、《五月五日》(北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7、《乙卯重五诗》(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8、《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19、《七 律?端午》(现代,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