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戏曲论坛文学天地【舞文弄墨】 → [原创]【原创】大阳三怪之二:正月十六闹元宵


  共有597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原创】大阳三怪之二:正月十六闹元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儿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文学奖
等级:版主 帖子:1577 积分:12715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11/3/14 16:16:11
[原创]【原创】大阳三怪之二:正月十六闹元宵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4 19:03:09 [只看该作者]

 

 

                                

                              【原创】大阳三怪之二:正月十六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的风俗祖辈流传,全国各地大都如此。但对于泽州县大阳镇来说,充其量这里只能叫元宵节只能叫过,和正月十六相比,那场面、规模、红火程度都要逊色许多,说大阳正月十六闹元宵,一点也不为过,你一定会以为怪哉怪哉。其实事出有因,听我慢慢道来。
        大明朝万历25年春节刚过后的一天,在从北京通往大阳的官道上,两匹骏马疾驰而来,一主一仆,穿着朴素。其中主人打扮的就是户部侍郎张养蒙,他常年在京为官,虽然时常牵挂老家大阳的慈母大人及亲朋好友,但终因整日忙于公务而不能忠孝两全。年前,他接到家书一封,信中说母亲有恙在身。因此春节一过,他就只带仆人,一切从简,急急还乡。他二人顾不得天寒地冻,星夜兼程,那马儿也格外通人性,日行一千,夜行八百。说话间,就到了家乡的铁牛坡,在通济桥(俗称“南大桥”)边,主仆二人下了马,徐徐前行。桥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大都是去走亲戚的,有的骑马、有的坐轿,有的骑驴,有的步行,一个个高高兴兴,说说笑笑,倒也热闹。在桥的尽头,一群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乞丐在向行人乞讨,张大人二话没说,将身上所带的银钱都给了他们。
        回到家里,拜见老母,自有一份寒暄不提。且说晚上张大人服伺母亲睡下后,心里久久不安。想自己只顾为官在外,不畏权势,犯言直谏,竟无暇顾及家乡父老的衣食温饱。富人家花天酒地、绫罗绸缎,穷人家却光脚露腚,在寒风中行乞,有道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他实在想救他们一把,但仅靠我那点俸禄能成多大事呢?自己为官清正廉明,就是把自己的积蓄都拿出来又能救几人呢?能不能叫地方上的达官贵人、富豪子弟都舍一点出来聚沙成塔?转念一想,此路不通。俗话说,除了割肉疼,就数拿钱疼。他们大都是些为富不仁的家伙,到时还不给你找出个莫须有的罪名来?这、这、这该怎么办才好呢?张大人在地上踱来踱去,思谋良策。忽然,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哈哈,有了,此计虽非上策,却也算得上两全其美!”
        过了两天,张大人传出话来,正月十五到十七,南大桥要起会三天,唱戏九出,十六正会,为老母“丢病”,以还愿消灾。这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十里八乡都知道了这件事。
       元宵节这天,大阳大街小巷搭灯棚,扎彩楼,跑旱船哼小曲、舞龙耍狮唱秧歌,热闹非凡。
      十六这天,春光明媚,风和日丽,南大桥对面戏台高搭,人头攒动,都来看张大人“丢病”。巳时已过,张养蒙搀着老母来到了南大桥上,前呼后拥,侍者随后,好不威风。其中一人手捧笸箩,里面盛满白花花、黄灿灿的银钱,一行人马在石栏杆边停了下来。张大人叫侍者近前,和老母一起抓起笸箩中的银钱撒向桥下,口中念念有词:“丢钱就丢病,财去身安宁……”
       那些乞讨的见天上下起了银钱雨,喜不自禁。管你丢病不丢病,银钱到手就有命,抢到篮儿里是根菜,一窝蜂拥向了桥下。
       再说那些富贵人家见张大人出此妙招,连连称赞,家家效仿,也都向桥下扔去银钱。次一等的,则向桥下扔馒头、小坨(玉米面烤的厚圆饼,类似铁坨)等吃食。张大人心里暗暗发笑。其实,他最明白,那些去桥下捡病的不一定天天有病,那些在桥上丢病的也不一定天天不吃药。自己这样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到了晚上,大阳更是红火喜庆,不仅临近的东西周纂、东宅崛山的社火前来助兴,就连沁水的端氏、阳城的北留等村的社火也赶来了。赏花灯、看大戏、荡秋千、打铁花,放焰火,古镇火树银花,成了一座“不夜城”!
      第二年,南大桥依旧起会,十六日照常丢病、红火闹腾,不是元宵胜似元宵。年复一年,就这样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山石
  2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发贴奖
等级:版主 帖子:1759 积分:16645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11/1/14 19:16:49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2/24 23:46:27 [只看该作者]

古阳阿县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习俗不怪。


 回到顶部